高麗萍
摘 要:伴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在當前的新形勢下,處在改革與發展關鍵階段的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和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以及進一步加強專業發展,已成為大眾化高等教育時代下的必然訴求和應當高舉的主題旗幟。教師的專業建設及發展直接決定著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速度,為此,本文筆者借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召開的契機,以促進高校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為背景,對教師專業隊伍的建設以及專業發展進行深入的審視和探索,提出了自己對此路徑的思考。
關鍵詞: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質量;路徑選擇
1.教師師資隊伍專業素質的提升已是理所應當的趨勢和要求
關于本科高校教學質量教學改革的工程是我國教育部和財政部于“十一五”期間正式啟動的。它的目標旨在本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借改革對人才模式的培養達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雙重培養;從提升教師的全面素質來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在規模、結構、質量、效益以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良性機制。2012年3月23日,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上強調,教育規劃綱要應該得到全面落實,在高等教育領域,應該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深入推進,堅持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促使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順利邁上新臺階,實現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的轉變。為使這一會議精神得到進一步的深入貫徹,國家教育部和財政部對該項“質量工程建設”在“十二五”期間繼續予以推進。把培養高校教師以及隊伍建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中青年教師培養培訓模式的創新作為該項工程始終堅持貫徹的主要目標之一,其最終目的是實現高校教師整體隊伍素質的不斷提升。在“十一五”“十二五”兩個五年中,將教育質量工程中始終貫徹不斷全面提高整體教師隊伍素質,作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
2.我國一些本科院校在教師專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陸續有一批高校靠自身發展、提升、合并等方式由原來的專科層次院校升格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成為我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蘭州城市學院也是通過此種方式升格為現在的本科院校。雖然它也與其他本科院校一樣承擔著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基本職能,并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突出特點,但其自身還存在新升本科院校中較為普遍的問題。
(1)在加強自身專業發展上,教師的意識淡薄,主動發展能力不強。在升本的院校中,教師在自身的專業發展上普遍存在著意識不強的狀況,也因此,在自己專業發展的方向上未做出及時的調整,對自身的職業生涯也缺乏重新符合升本后院校要求的合理規劃與管理。而在教學上,依舊延續以單向課堂灌輸為主的傳統教學思想和模式,在對專業前沿知識的了解、把握上積極主動性缺乏,在運用上也就更加缺乏實踐 性;而在所教授的大學生的個性、思維特點、興趣愛好偏重等方面也缺乏應有的關注度;在教學工作上表現為研究深度不夠,將教學工作視為簡單的搬運工作。對教師的科研工作重視度不高,科研創新和學術研究不深入,科研上滿足于數量的簡單增加,成果上完成規定的數量即止。而對于社會服務活動,由于受到自身專業發展水平和能力的限制,社會服務性活動參與積極主動性低。
(2)整體的教師隊伍學歷與職稱結構合理性不足。當前形勢下,升本的院校在對人才的積極吸納、引進,師資隊伍地建設培訓等方面的重視度是顯而易見的,努力也是卓有成效的,在師資隊伍建設的數量上基本達到了教育部要求的師生比。但由于升本之前辦學思想等先天存在的弊病,升本院校的師資隊伍科研能力不強,部分教師的知識結構老化,教學方法、思想等落后,學術視野狹窄。很大一部分院校師資隊伍的學歷和職稱比例雖然達到了教育部的基本要求,但博士學歷和教授職稱的教師所占比例極低。特別是高學歷教師所學習的專業與所從事的教學科研相匹配的程度較低,例如,有的教師在攻讀碩士、博士時學習專業與所講授的課程沒什么關聯,甚至有的教師其本科、碩士、博士所學專業均不相同。
(3)完善的教師培訓體制缺乏,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途徑單一。就當前現狀來看,在教師的專業發展途徑上,國內外主要采取教師交流計劃、學術休假、參加學術共同體、崗前培訓、資深教師對新教師的傳幫帶、聽課觀摩等途徑。與有著深厚辦學歷史的高校相比,升本院校整體水平偏低是不言而喻的,知名、有威望的專家、學者、名師更是鳳毛麟角,這都在客觀上使得教師整體隊伍的專業發展實現缺乏應有的環境支持,也難以推動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現有的教師在職培訓體制更多地表現出形式性、功利性傾向明顯,無法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實際要求與需求的問題,實際效果不明顯。
(4) 健全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機制。管理性評價是當前升本院校對教師評價的主要方式,即以設定好的目標和指標體系為依據,教師的實際教育教學表現為考查內容,以此來對教師進行評價。這種評價體制的弊端在于只看重教師的最終結果性評價,而忽視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缺乏全面性, 較為單一,也多以獎罰為主要體現手段。這不僅對教師的發展起不到引導和激勵的作用,還會導致教師教育教學的負擔加重,降低他們工作的積極和熱情。
3.在提高教育質量的背景下加強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
(1)加強升本科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建設。體制上的完善是保證教師專業發展的先決條件。要以制度化的方式賦予新升本科院校教師較大的學術和專業自主權,為教師參與高校決策提供更多的機會,激發教師的職業動力,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
(2)建立升本科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指標體系以及評價標準。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首先要具備的就是從事大學教育工作特有的操守、責任和追求;其次高校教師還要具備扎實深入的專業學科知識和良好的學術能力以及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鑒于此,基于高等教育管理的需要和新升本科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建立升本科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指標體系以及評價標準非常迫切。通過推行高校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標準以及評估指標體系,帶動升本科院校教師在學科專業知識、學術能力、教育學知識以及教育技能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3)開展教師教學培訓,提高教師教學能力。首先,開展職業培訓。“教師發展中心”將組織新入職教師的師德養成和教學技能培訓并編寫入職導航,通過“師道”工程開展師德、授課技巧、教學組織、多媒體課件制作、網絡課程制作和課程網站建設等多種課程,為新入職教師提供系統的職前培訓。其次,開展在職培訓。“教師發展中心”將為在職教師提供個性化的專項培訓。最后,“教師發展中心”將選派教師赴國(境)內外高校、研究院(所)、企業研修與社會實踐,同時,檢查考核教師在校外研修和企業實踐的方案和效果。
(4)關注教師素質測評,引導教師開展職業生涯規劃。一方面,開展教師綜合素質測評。如通過對教師能力、知識、個性匹配測評,形成教學能力綜合適應性評測報告等;另一方面,開展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活動。“教師發展中心”的活動形式將包括職業規劃工作室、青年教師研習營、名師工作坊、專家講壇、文化沙龍、心理導航室等。
參考文獻:
[1]顧永安,陸正林.我國新建本科院校的設置情況分析及其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2(02).
[2]劉振天.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矛盾及解決之策[J].學術交流,2012(02).
[3]朱德林.新升本科院校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J].人才資源開發,2008(11).
[4]張立昌.自我反思實踐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07).
(作者單位:蘭州城市學院教學質量監測與評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