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劉慶 黨青 王園
摘 要:該文概述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現有期刊概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闡述了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技期刊的面臨的問題,并就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科技期刊發展的若干對策。
關鍵詞:校科技期刊 發展現狀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a)-0249-0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20種科技期刊,但期刊質量卻不盡人意。該文通過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技期刊的現狀和與存在的問題分析,提出科技期刊發展的若干對策,希望能為其他院校有所借鑒。
1 學校科技期刊基本情況概述
1.1 期刊種類和管理體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目前有各類期刊20種,全部是學術類期刊,教育部主管16種,陜西省林業廳主管1種,中國科學院主管3種。
1.2 期刊編輯隊伍情況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期刊從業人員共68人,其中正高級職稱6人,副高級職稱22人,中級和初級職稱36人,工人4人。
1.3 期刊編輯出版狀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期刊2014年收稿總量為22094篇,刊用稿件共5975篇,平均稿件刊用率為34.71%。其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收稿數量最多,年收稿量3000篇,刊用率4.8%;收稿數量最低的是《昆蟲分類學報》,年收稿量72篇,刊用率66.67%,說明學校期刊數量雖多,稿源狀況總體良好,但由于各種期刊類型、水平和服務學科之間的區別,稿源差異比較大。
1.4 各期刊學術地位與社會影響力
能否進入北大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南京大學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和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是目前衡量期刊權威性的兩項重要指標。學校期刊進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核心)的有11種。學校期刊進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的有1種,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 現行期刊管理政策
從體制上講,學校現行期刊管理體制是以編輯部為工作單元,校院兩級管理。學校設有雜志社,隸屬雜志社管理的期刊,學校每年下達一定的辦刊經費;隸屬學院(所)管理的期刊,部分學院(所)每年下達一定的辦刊經費。
3 兄弟高校期刊管理體制
對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等4所省內高校和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3所同類高校進行了解,其管理體制分為以下3類。
3.1 成立期刊中心(雜志社、期刊社),直屬學校領導
3.1.1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期刊實行校院兩級管理。期刊中心隸屬學校直接領導。
3.1.2 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雜志社是學校直屬單位,負責長安大學所有8種期刊的編輯、出版、發行和管理。雜志社下設總編室、辦公室和8個編輯部。
3.1.3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期刊社是學校直屬單位,負責編輯出版學校主辦的3個期刊。
3.2 期刊隸屬學校管理,正處級建制
3.2.1 西北大學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隸屬學校,處級建制。其他期刊由相關學院承辦。
3.2.2 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成立出版總社有限公司,直屬學校領導,是一個企業集團。
3.3 期刊隸屬科研院,科級或無行政級別
3.3.1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隸屬學校科研院,無行政級別,其他刊物均由學院或者重點科研機構承辦。
3.3.2 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園藝研究》編輯部隸屬科研院,科級建制,其他4個刊物由學院或科研機構承辦。
4 期刊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期刊建設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 缺乏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一流期刊
期刊多、小、散,力量分解、不聚集,雖然有幾個期刊在國內還有一定地位,但在國際層面缺乏影響,至今沒有一個期刊成為SCI、EI數據庫源刊,這與建設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定位不相符。
4.2 期刊建設缺乏長遠規劃和制度約束
學校除一定的經費和條件支持外,缺乏長遠發展規劃,對期刊發展不夠重視。在管理上,仍然延用傳統的編輯部管理模式。編輯部主任負責期刊編輯出版等工作,基本是“終身制”,缺乏目標考評,獎勵和約束機制不足。
4.3 編輯崗位配置偏少,編輯隊伍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不高
學校期刊從業人員共68人,刊均專職編輯3.4人。由于編輯崗位不足,部分編輯人員長年累月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同時也存在個別編輯部出版量小,工作量不飽滿現象。
4.4 編輯人員職稱晉升困難
學校編輯隊伍高級職稱共有28人,其中編審6人、副編審22人,大都是2006年以前晉升。近10年來,只有1人晉升正高級職稱、1人晉升副高級職稱,編輯人員晉升職稱難度大。
4.5 獎勵機制缺失,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近年來,學校期刊取得一些成績,但學校沒有獎勵政策,一定程度上戳傷期刊進一步提高辦刊質量積極性。同時,編輯部既負責稿件編輯,又負責財務、發行等工作,影響了工作效率。
5 加強期刊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5.1 制訂期刊中長期發展規劃
根據建設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對期刊發展的需要,力爭在5~10年內,將1~2個期刊辦成國內外有影響力一流期刊;10~15年內,有1~2個期刊成為SCI、EI源刊。
5.2 成立期刊中心,統籌期刊發展
通過對學校期刊現狀分析,制定雜志社期刊的編排規范、標準,協助編輯部制訂年度計劃,監督計劃的執行情況、對編輯人員進行業務考核及期刊的審讀工作。
5.3 成立專家委員會/審讀委員會,提高期刊質量
成立專家委員會/審讀委員會,加強期刊頂層設計,加強業務指導,加強工作研究,建立期刊定期審讀制度,提出具體意見,促進辦刊質量不斷提高。
5.4 建立編輯部主任的獎勵和考核機制
對編輯部主任實行目標責任考核,建立能上能下的聘任機制。通過考核引入競爭機制,考核不合格的由主管部門解聘。
5.5 加強期刊編輯隊伍建設
一是適當增加編輯崗位數量,特別是一定數量的高級職稱;二是將編輯人員培訓納入學校培訓計劃,全面提高編輯人員的業務水平;三是引進、選留高學歷、高水平編輯人員。
5.6 建立期刊獎勵機制
出臺相關獎勵辦法,對獲獎期刊酌情進行獎勵,充分調動期刊提高辦刊質量積極性。
5.7 為期刊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一是明確辦好期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充分調動期刊積極性;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同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等數字出版網站合作,及時將紙質資源轉換為數字資源,提升期刊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鄭德勝.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C]//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9.
[2] 徐石勇,李啟正,傅雅琴,等. 新形勢下高校學報改革發展之我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6):135-138.
[3] 馬衛華,陳月娉.廣東省科技核心期刊學術影響力綜合評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