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艷
任何一種語文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朗讀,然而,在高考的重壓之下,如今的語文教學卻忽略了語文這一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的特點,而變得過分功利。從高一入手,語文課堂就重講輕讀,課上學案,課下練習,而“讀”這一重要環節在高中語文課堂上變成最奢侈的事情,原本生動的語文課堂被講解、做題充溢,變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氣。
一、高中語文學情分析
1.教師放棄朗讀教學,取而代之以知識講解。
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高一新生入學第一節語文課,教師進行的是高考教育,分析的是高考題型,就這樣把一份語文高考試卷硬生生地塞進學生的大腦里。高中第一次月考,教師拼湊一張類似高考題的試卷,對學生進行訓練。整個高一、高二的語文課,不管是必修,還是選修,在對文本的處理上,教師也是重講解,輕朗讀。一節完整的文本教學課,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到1/10,整節課都被知識點拆解的支離破碎。語文課上沒有優美的句子,沒有朗朗的書聲,長此以往,教師講得神采飛揚,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
2.學生對朗讀認識不足,體驗不到朗讀的快樂。
由于從高一就被啟動了高考模式,學生認為只有題海戰術才能多接觸不同的語文題,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語文成績。同時,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朗讀訓練,不明白朗讀的重要性,所以對朗讀提不起興趣,并且覺得朗讀是在浪費時間。即便是被語文教師硬性要求讀課文,也只是應付了事,沒有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鳴,也就體驗不到朗讀的樂趣。學生朗讀沒有激情,語文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美麗的母語越來越不感興趣,更別提對語文學習的重視了。
二、高中語文課堂朗讀的重要性
1.書聲瑯瑯是一堂好的高中語文課的首要特征。
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奠基石,一堂優秀的語文課,離不開循序漸進的朗讀。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吟誦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的體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解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學習語文,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地運用朗讀,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的課堂功效。
2.朗讀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宋代朱熹說:“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爾。”朗讀能力是學生形成其他各項語文能力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語感,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其實,高中階段語文成績比較好的并且在每次考試中總是穩定甚至超常發揮的學生,一定是閱讀量大、朗讀能力比較強的學生。
三、通過朗讀,讓高中語文課堂生動起來
高考需要成績,課堂也必須有活躍的氣氛,想要有效地將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落實到實處,就不應該忽略朗讀這樣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課堂朗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管哪種朗讀方式都能增添語文課堂的色彩,讓語文課堂生動起來。一堂令學生身心愉悅的語文課,朗讀是必不可少的。
1.做好范讀,以讀促讀。
學生朗讀水平參差不齊,朗讀興趣有高有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做好范讀。子師以“讀”,孰敢不“讀”。 教師范讀做到位,才能促進學生的朗讀。好的范讀,可以設置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在范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教師也可以通過范讀提升魅力,讓學生喜歡語文教師而喜歡語文課,從而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當然,教師范讀時,不能把范讀僅僅當做課堂教學的一個步驟、一個過場,要結合自己的體悟,要飽含感情。學生通過教師的范讀得到熏陶,真心實意地為教師的范讀喝彩,這樣,不但使語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更主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敏感度。
2.個性化朗讀,激發興趣。
語文課堂歸根結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朗讀教學也應不遺余力地堅持讓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個性化朗讀首先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朗讀時間,要能使學生靜下心來走進文本。個性化朗讀還要求教師重視、珍視學生對文本的多元化認知和感受,然后讓學生以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按不同理解的朗讀,在朗讀中融入學生自己的體驗。通過學生對文本的再創造,讓學生將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含義。充分肯定學生的個性化朗讀,充分認可學生在思考和感悟的努力下的個性化朗讀,可以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個性化朗讀并不是漫無目的地隨意解讀,而是學生在不斷進行個性化朗讀時,不斷地根據文本規范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因此,通過個性化朗讀,學生的閱讀能力會相應得到提高。
3.點撥指導,提高能力。
學生的語文基礎不盡相同,對文本的感悟能力有高有低,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朗讀,并不是放任學生沒有目的地亂讀一氣,教師應做適度的點撥指導。朗讀時,教師可以在語速的快慢、句子節奏的把握、讀音的輕重等方面進行指導,也可以在對文本的全面理解上進行點撥,不斷訓練學生經歷視覺形象——思考——理解——情感——大聲讀出來的過程。教師做好朗讀的指導,這不僅僅在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這也就達到了語文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尊重個性朗讀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在朗讀方面越來越有信心,語文課堂將會一改往日教師喋喋不休、學生靈魂離家出走的局面。朗讀,讓語文課堂插上了活躍的翅膀,自然也就生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