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私募股權投資自上世紀末引入到我國,雖然僅僅經過20多年的發展,但成果十分的明顯,不管是資金規模還是機構數量都突飛猛進。但我們應該清晰的認識到,雖然私募股權投資發展良好,且前景可觀,但現階段私募股權投資發展中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制度建設的不完善,人才的缺乏等,基于此,筆者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分類進行概述,之后指出私募股權投資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私募股權投資; 問題 ;改進建議
一、引言
有需求才有市場,一直以來我國很多中小企業乃至初具規模的企業(如生物醫藥行業企業等),為了自身的發展都亟需投資的注入,正是因為如此,私募股權投資自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后,就發展極為迅速,發展至今,私募股權投資在我國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機構也快速增長,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僅僅500余家,發展到2014年底,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就超過了8000家,增長異常是迅猛。從私募資金規模來看,2014年底,私募資金高達5000億元,實現近4500億元的投資。
私募股權投資,是針對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而言的,對于企業所具有前景以及成長潛力的項目進行權益性的投資,并為項目的運行提供服務管理等,并待企業成熟后通過這種權益性投資獲得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行為。雖然經過20多年的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在我國發展成果喜人,但我們也應對私募股權投資的現狀進行綜合性分析,并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針對不足進行優化與提升,為后階段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獻言獻策,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發揮私募股權投資的共享,才能利于私募股權投資行為目標的達成,才能實現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的快速、穩健的形成,才能更好的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才能優化與改進我國資本市場的融資結構及創新融資模式,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偉大的復興,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全面、可持續的發展。
二、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現狀
私募股權投資最先來源于西方發達國家,之后逐漸引入到我國中,隨著我國金融體系以及市場經濟的構建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對私募股權投資的需求也日益的迫切,尤其近些年來,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異常的迅速,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雖然成果喜人,但我們也清晰的認識到目前國內還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私募股權投資模式、范式,私募股權投資行為及模式仍處于不斷試驗與探索階段,基于此筆者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現狀,將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剖析。
1.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主要分類
首先,政府主導的引導基金。這個私募股權基金是由政府設立的,也就是由政府主導通過參股的方式,從而實現對股權投資企業的扶持與發展。引導基金能夠很好的依托政府的信譽,實現社會資本的注入,而基金本身并不會從事股權投資,這種引導基金最早于上世紀末期在我國沿海地域率先興起,發展至今在全國各省市都具有這種引導基金,基金規模在5到10億元不等,政府引導基金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扶部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其次,產業投資基金。據統計,我國現有的產業投資基金有十個,資產規模接近1500億元,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正在備案中的產業基金,如航天產業基金、智能制造產業基金等。產業投資進行的存在能夠很好的扶持我國一些特定的產業以及特定區域的產業,承擔了國家產業政策的發展規劃,從這點來看,產業基金的存在對我國產業政策的形成、產業的發展作用不言而喻;
第三,創業、風投基金。在2005年以前,創業、風投基金一直由政府號召實施,但在2005年以后,我國政府對創業、風投基金認識有所革新,從創業、風投基金進行了重新對定位,主要由政府引導來實現基金的發展,這樣不僅減少了政府的干預,也滿足基金市場化發展的需要,但由于發展時間有限,創業、風投基金中依然以創業基金為主要的發展方向。
2. 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我國發展形勢非常樂觀,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私募股權基金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法律法規支撐。從西方發國家實際歷程來看,政府主導主要依托非禁人性的規定來實現,也就是通過制定與之相關的政策措施(如稅收優惠政策等)來估計社會、民營資本資源流入。而從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來看,支持性、鼓勵性的政策依然缺乏,相反還具有很多阻礙性的政策存在。如稅收的雙重征收就是典型的阻礙政策,這一問題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就不可能有健康的政策環境。除此以外,由于商業銀行法的存在,金融資本也難以流入到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之中,國家為了更好的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出臺了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但這一辦法僅僅停留在政策性上,目前還沒有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其效能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法律法規的缺失,使得私募股權投資難以獲得政策上的支持,發展依然面臨不小困難;
其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渠道不足。從國外來看,已經形成了資產那證券化、產權交易、柜臺交易等市場的完美結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渠道不僅全面,而且非常的成熟,而反觀我國,由于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依然不健全,使得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要么難以退出,要么退出渠道極其單一,加上我國資本市場中企業上市有諸多的限制條件(如連續三年盈利等),產權交易也不夠活躍,使得現有的資本市場難以滿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需要,若退出渠道長此以往不健全,那么勢必影響到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第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從業的專業化人才依然缺乏。人才的缺乏不僅是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可以說在我國各行各業都存在人才的缺乏以及結構性的不足。對于私募股權投資而言,人才缺乏的情況更加的嚴峻,因這一行業對專業化要求更高,不僅要具備豐碩的投資經驗,也需要對社會中的各行各業有著非常深刻的了解,還需要與企業家、銀行等具備良好的關系,這點我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也清楚的認識到,也一直致力于人才的引進,以期通過多方合作、對標學習來實現,但能夠吸引以及培養的人才非常的有限,從我國的基本國情來看,實業投資機構數量有限,金融機構并不具備實業投資的理論與經驗,加上戶籍以及人才體制的限制,使得原本不足的人才流通率很低,這一系列的原因都導致了私募股權投資嚴重缺乏人才。
三、優化和提升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策略建議
首先,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政府首先要充分的重視私募股權投資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價值,要采取更加切實的行動實現金融體系的革新。可以借鑒國外發展成果經驗,為私募股權投資制定非限制性的政策以及頒布相關的支持性政策(如稅收優惠政策等),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
其次,完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機制。首先需要結合中國國情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筆者認為可以結合我國企業的交易規則、交易產業以及組織形式具體討論,針對各行各業制定個性化、特色化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方案。其次,為了擴大基金的資本規模,應積極構件柜臺交易系統,建立全國性的產權交易市場,并允許一些具有特定條件的高科技企業在二級產權市場進行股權的轉讓,實現股權的流通與升值。此外由于北上廣深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帶動作用,建議以這些地區為產權交易的中心,搭建出多模式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機制,從而吸納更多的資本,實現私募股權投資的良性、可持續的發展;
最后,培育專業化的人才,提供軟實力保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要極可能培育更多的人才,筆者認為結合國外的經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實現,一個為本土化培養,另一個是直接引進,兩種方式都應同時進行,除此以外,對于咨詢、創業公司以及投資銀行,也需要重視中介結構(如法律機構等)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李東衛.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青海金融,2009.
[2]胡龍,林文杰.經濟轉型戰略下的中國私募股權基金[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5).
作者簡介:劉璐(1988-07-13),女,漢族,星河互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