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蓉
摘 要:項目教學法作為新型教學方法,被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引進“外貿英語函電”課程的教學中,本文從項目的開發設計策略、學習環境的建設策略、師生角色定位策略和項目化教改實施策略等方面入手,探討了在外貿函電課程中實施項目化教改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關鍵詞:開發設計;環境建設;角色定位
一、項目開發設計策略
項目的開發和設計是“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教學活動的出發點,項目的選擇直接決定了課程的教學效果,其指導思想可以歸結為以下兩點。
1.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
“外貿英語函電”是一門融國際貿易業務知識與英語能力為一體的高層次應用語言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解決國際貿易活動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國際貿易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及其特點,學習和掌握英語在各業務環節中的應用是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在課程設計和開發的時候,應該順應外貿行業的發展特點,與時俱進地讓課程與實際的外貿活動相結合,以當今外貿行業的熱點問題和現實問題為出發點,貼近實際應用。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提前了解未來工作崗位的素質需求,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以學生的多元智力特點為出發點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學生是不同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智力組合、學習類型和方法。在開展教育的時候,應該在全面開發每個學生的各種智力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展現各種智力的情景,做到因材施教,給每個學生以多樣化的選擇,從而激發學生潛在的智力,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二、項目學習環境建設策略
學習環境是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賴以持續的情況和條件,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教學環境既包括場所、教材、學習資源等硬件條件,也包括教學模式、學習氛圍、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軟件條件。
項目教學法的學習環境設計就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通過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工作技能和理論、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三者的融合,為學習者提供真實的學習環境,而不僅是提供知識本身。在這樣教育中,學生職業能力的本質就是知識與工作任務之間的聯系。只有在具體工作情境中,引導個體努力構建知識與工作任務的聯系,才能有效地培養個體的職業能力。因此學習環境的真實性和互動性是在教學環境設計中應該格外注意的。
真實性:“外貿英語函電”作為一門商務運用類課程,涉及相關的外貿專業知識和流程,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真實有效的學習環境。而項目教學與現有學科教育最大的不同點是它不對學生進行純學術性的書本知識傳授,而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中體驗真實的外貿工作場景,在實踐中提升真實的崗位所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和素質,這也是項目教學的根本目的。
互動性:目前在我國開設“外貿英語函電”的高職院校中,大部分在教學方面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以教師集中授課,學生單向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在“外貿英語函電”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教學場景設計中應該注重師生間的互動,課堂既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平臺,也是師生間知識建構的交流平臺。通過老師整合相關案例,聯系現實,創設情境,引入動態教學,同時通過提高教學熱情和激情感染學生,維持學生對專業課程知識持續的注意力和興趣。
三、項目教學中師生角色定位策略
教師的角色是指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學校這一工作環境中被賦予的身份及發揮的功能。中國傳統教育是一種家長制的教育體系,是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提倡“事師之猶事父”。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和遵從。
在項目教學中,項目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兩個獨立主體之間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既是研究者和學習者,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信息咨詢者和指導者,要肩負起項目教學課程的開發者、活動組織者、團隊協作者的責任,實現“權威型”到“服務型”的轉變。
在項目教學法中,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環境中的定位,即學生是項目教學的中心。在項目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具備一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決策能力,積極地參與對學習的管理。此外,在項目教學中,學生還應該成為學習過程的自我監督者,為能達到學習目標和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斷地對學習進行自我監督,這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觀所提出的“更重視學習的過程”這一理念。最重要的是,學生還應該是項目教學學習環境中的合作者,在項目教學中,學生不僅是主體學習者,還是知識探究者、項目任務實踐者、團隊寫作者、自我評價者。
因此,在項目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建立民主與平等、尊重與理解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自主參與教育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主動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傾聽學生的意見,肯定其中的合理性,鼓勵其探索的精神,師生共同參與、積極合作、共同完成知識的獲取、創新和超越,這是項目教學成功的關鍵。
四、“外貿英語函電”項目化教改實施策略
1.確定項目任務
此部分是整個項目教學活動的起點,需要根據所學內容和相關崗位的工作內容與要求選擇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項目和任務。通過師生共同討論項目的題目,讓學生了解項目的基本情況、工作任務、工作要求。老師通過課堂討論教學的方法完成本項目學生所需要具備有關的概念、背景、理論知識和原理方法的講解,確認活動中要調查和待解決的問題,完成項目任務的確定。
2.項目計劃的制訂
根據項目的任務,按學生自愿和教師調節相結合的原則完成學生的分組。由于每次項目的任務并不一致,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分組也應隨之變化,根據不同的項目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人員配備。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更好地完成相應的任務;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短板、發揮自己的特長,并提升在實際工作中和不同人相處的能力。
3.資料搜集和分析
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借助網絡、專業書籍、企業宣傳資料和手冊等,搜集相關任務的信息,或者到相關外貿企業進行參觀和實習充分展現項目教學的工學結合,項目教學的實踐性在這一過程得到充分體現,最終完成信息的匯集、整理、分析。這個過程需要學生能動地將各種新舊知識和技能融合,對資料進行閱讀和篩選,并對資料進行深度加工,形成相應的結論。
4.作品制作和展示
在完成資料的分析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方案的設計,通過討論最后完成商務函電的撰寫,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品的展示。
5.項目評價與總結
每個小組通報項目情況時,其余學生對通過的成果進行討論,并進行小組間的互評,老師最后進行點評、改正、歸納總結知識點,幫助學生把這個項目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未來的項目或任務中去。項目教學法評價的重點應該是過程性評價,評價的重點應放在實施中的整個“過程”,包括每個學生在項目開展中的參與程度、所起作用等,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評價。
(作者單位: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