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的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品質的生活,對聲樂的熱愛程度愈演愈烈,聲樂本身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這種形式下,僅民族唱法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聲樂的需求,將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相比較,采納更多的外來優勢,讓二者充分結合才是關鍵。本文首先分析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起源、發展以及特點,通過比較二者的異同加以融合。
【關鍵詞】民族唱法;美聲唱法;特點;異同;融合
引言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作為聲樂唱法的主要表現形式,二者之間究竟有何關聯或異同,大多數的歌唱家甚至是音樂方面的學者都進行了相關的討論,并且該討論內容是聲樂唱法研究中的主要課題。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雖然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但是各自的主要特點不同,是兩種不同的聲樂唱法。比較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異同點,會進一步促進我國聲樂的發展。
一、民族唱法
(一)起源與發展
民族唱法起源于我國民間的歌唱藝術,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地將各地區盛行的歌唱方法、形式以及體系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如民謠、戲曲等。隨著歷史的不斷推進,我國的語言、政治、經濟、生產、文化、宗教以及習俗等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由于民族唱法發源于民間,所以這些變化都會對歌唱藝術產生影響。由于古時期發展的落后,人們對歌唱的方法以及技巧的研究缺乏理論依據,人們對聲樂的了解也只是從根據書中的記載所得,但內容過于片面化,所以此時的民族唱法并未取得更大的進步。民族唱法是在繼承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結合民間演唱方法的特點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形勢下,形成的具有獨特中國民間色彩的聲樂唱法,如《蘇武牧羊》、《鳳陽花鼓》、《八月桂花遍地開》等。
(二)唱法特點
(1)民族唱法是我國民間文化發展歷程中逐漸積累而成,從唐詩到宋詞、元曲,從民謠到歌曲,其中包含了豐富的音樂文化遺產,逐漸成為人們提高精神品質、豐富生活的一部分?,F階段的科技發展極其迅速,人們不僅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獲取自己喜愛的音樂,還可以通過各種舞臺展示自己對音樂的天賦。(2)民族唱法較為重視歌唱時對呼吸的使用,演唱時采用腹式呼吸為主的胸腹式聯合呼吸,其呼吸對抗力量的支撐點在肚臍上至前后腰間,這樣便于儲存氣息,控制呼氣,以靈活的支持發聲,從而使聲音給人的感覺較原來更細膩、更加明亮。歌唱時的發聲技巧是由最初吟詩中的“吟”而逐漸演變而來,“吟”主要強調的是發聲者將氣息與文字、情感的充分結合,在吐字清晰的基礎上還要求具有聲音舒暢、行腔流暢等特點。
二、美聲唱法
(一)起源與發展
美聲唱法是在歐洲不斷發展、人們思想文化意識不斷變化下的一種產物。它經歷了萌芽階段的圣樂逐漸發展到為美聲唱法奠定基礎的閹人歌手,再到進一步促進了美聲發展的歌劇,最后到美聲唱法的出現。萌芽時期的圣樂只是簡單地以獨唱或是齊唱為主,沒有更為突出的歌唱形式或歌唱技巧,如《馬太受難曲》、《彌賽亞》等。由于閹人歌手的聲帶及音色隨著時間增長的變化極小,甚至是不變,這就避免了音色的改變給歌聲帶來不自然的變化,而且閹人歌手在簡單的獨唱或齊唱的基礎上增添了歌聲的華麗,給人更享受的聽覺效果。歌劇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歌曲的歌唱形式,為達到更切實際的聽覺效果,就需要將圣樂、閹人歌手所具有的歌唱特點結合起來,演變為更加成熟的美聲唱法。
(二)唱法特點
相對于民族唱法,美聲唱法更注重自然呼吸以及呼吸的整體性,強調氣息與聲音的完美結合,自然呼吸是美聲唱法的基礎,經過長期的訓練,實現在保持自然呼吸狀態下的歌唱。歌唱時腰腹會進行自然的擴張與收縮通過吸氣讓腰部飽滿、呼氣使腰部收縮的方式讓橫膈膜與腰腹部形成一個具有彈性的鼓,從而達到聲音自然、柔和、松弛有度的效果。同時,美聲唱法在聲音的音量上較民族唱法更有力度,歌唱時聲音的穿透能力較強。同時也可能是因為歐洲人民的思想較為開放,所以其在歌唱時能夠突破傳統觀念的局限,將歌聲完美的展現出來。
三、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之間的異同
(一)相同之處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相同之處主要體現在對呼吸的要求、聲音的高音位以及歌唱者心理狀態等方面。如民族唱法要求歌唱者需進行深呼吸,而美聲唱法中聲樂教師通常要求學生進行沉氣,其主要目的均為強調深呼吸。二者均要求歌唱時能達到聲音流暢的目的,并通過調節喉嚨使聲音前后連貫。擁有良好、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是每個歌唱者都應具備的心理素質,而與唱法的類型無關。
(二)不同之處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對共鳴的要求、語言環境、吐字方法、文化知識、音色效果以及歌唱口型等方面各有不同。如民族唱法對共鳴的要求較低,選用的共鳴器官較為單一,通常為口腔、鼻腔、頭腔中的幾種;美聲唱法更注重共鳴的整體性,一般將所有共鳴器官同時使用。美聲唱法對吐字的要求較低,主要強調歌唱共鳴以及連貫性,由于其主要以意大利語為基礎,語言組成以及發音極為簡單,所以更利于達到歌唱共鳴與連貫的目的;民族唱法以漢字為基礎,在吐字發音上較美聲唱法更為復雜、夸張,民族唱法主要強調吐字清晰、準確,在此基礎上還需再加一些修飾,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
(三)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融合
民族唱法可在做深呼吸的基礎上,借鑒美聲唱法中整體共鳴的特色,同時將歐洲在不同音區對元音的側重方法與民族唱法中的吐字方法相結合,真正實現民族唱法的字正腔圓與美聲唱法字聲并茂的完美表達。隨著聲樂方面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開放,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之間的獨立,實現了二者的結合。
五、結語
聲樂在發展不能止步于現狀,雖然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能夠實現融合,但是在方法與技巧上還需要廣大聲樂愛好者去研究與發現,在長期的練習中加大掌握力度。最后歌者還需要提高心理素質、突破傳統的思想觀念,以發展與創新的心態讓聲樂藝術得以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雅麟.論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異同與融合[J].北方音樂,2015(03):167.
[2]李德彪.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融合的特點及途徑[J].音樂創作,2014(02):182-183.
[3]陳艷杰.淺析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結合與運用[J].學術論壇,2010(03):209.
[4]羊為軍.論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異同與融合[J].藝術空間,2008(08):239.
[5]陳麗清,蔣紅纓.比較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異同[J].教學園地,2008(02):182-183.
作者簡介:梁文敏,四川成都人,成都藝術職業學院青年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