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肖華業
摘 要: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就業崗位減少,客觀上對貧困生的成長成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對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思考,結合當前貧困生幫扶的現狀,本文從物質、思想、心理、綜合素質方面提出在新常態下構建高校貧困生自助幫扶活動的策略,促進新常態下高校貧困生自助幫扶體系建設。
關鍵詞:新常態;貧困生;自助;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提出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即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準確理解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新常態,對于高校開展貧困生幫扶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新常態下對高校貧困生思想引領提出新的要求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全面系統深刻地闡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減慢,對勞動力需求量相對減少,影響就業崗位,勞動力市場競爭加劇。準確理解和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對高校貧困生思想引領提出新的要求。
1.經濟發展新常態促使就業觀念進入新常態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 727 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高等教育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已經“走下神壇”,高等教育逐步實現精英化轉向大眾化,在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環境背景下,高校貧困生必須主動地適應這種“新常態”,引導貧困生主動參與社會就業,實現靈活就業已經成為高校貧困生就業的新常態,[1]要求引導廣大貧困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改變他們一味追求“北、上、廣”“高薪”、大型企業等發達地區就業的觀念,樹立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觀念。
2.貧困生自主創新創業成為新常態
新常態下,經濟動力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要解決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創業創新將成為新常態。這就要求引導廣大貧困生從傳統的經驗型創新創業轉變到越來越重視知識、能力、科技的創新型、知識型的創業創新,實現具有科技型綜合素質的“草根創業”。[2]這就對今天和未來的貧困生創業者的知識水平、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適應“新常態”的發展要求。
二、新常態下高校貧困生自助幫扶活動的現狀及分析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就業、教育等民生問題在決策者的視野中獲得了更多的重視,深刻理解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同時,形象地提出實現精準脫貧的要求,[3]就要求高校在貧困生幫扶上也要有針對性,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結合高校貧困生的自身的發展需求和方向,實踐精準幫扶的模式。
而當前貧困生資助幫扶活動,仍存在較多問題,例如,在物質上“他助”為主,缺少貧困生“自助”的實踐;“輸血式”方式為主,“造血式”較少;體制上缺少對貧困生“自助”的引導,貧困生主觀能動性和發揮主體作用尚待加強等,這樣的資助方式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貧困生成長成才的要求,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思想建設、物質自助、心理健康、綜合素質對于高校貧困生適應立足社會的要求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廣西中醫藥大學開展一次貧困生自助活動調查中,在思想自助上,70.37%的貧困生很少或者從來沒有閱讀思想教育方面的書籍,而僅29.66%受調查者選擇“經常”;當思想有困惑時,65.26%的貧困生很少尋求幫助,反映出學生解決思想困惑的愿望不強;出現思想困惑時,僅僅5.28%的人選擇老師或者輔導員尋求幫助,94.92%選擇同學、家長、網絡媒體等方式尋求幫助。
在思想建設內容上,4.41%希望了解國家大事;26.44%希望理性看待社會發展,10.18%關注區內各項事業的發展,12.88%選擇理性看待社會不良現象,45.59%希望提高對專業的思想認識,反映出學生對國家和廣西關注不夠,而更傾向于對自己所學專業的理解和認識,相信擁有“一技之長”才能更好地立足社會。
在物質自助方面,88.81%受調查者想過主動開展增加物質收入活動,而11.19%的人選“沒有”,表明學生開展增加物質收入活動的意愿比較強烈;已經開展物質活動的只有45.93%;活動的分類上,75.08%在校外從事與所學專業無關的兼職活動,4.75%選擇校內擺設攤點,15.25%的人從事與所學專業有關的健康、咨詢等服務,4.92%的人參與金融理財方面的項目,反映出較多學生尚未充分發揮專業的優勢從事兼職活動。在培訓上,95.93%的人期望學校開展物質自助方面的培訓,4.07%的人認為學校很少或者從來沒有開展此方面的培訓,由此可見,學校在組織物質自助活動方面的培訓明顯不足,出現學生的期望和意愿與高校思想引導上的不對等的情況。
在心理自助方面,61.69%的人在出現心理困惑時會尋求心理幫助;在緩解心理困惑的方式上,僅僅有3.9%的人選擇學校心理健康咨詢,通過父母朋友、旅行、網絡等其他方式達到90%以上,其中網絡的方式占30.34%,反映出學校在此方面作為不足以及同伴心理幫扶在心理健康教育發揮著巨大作用,學校需對網絡心理輔導的方式加強引導,避免網上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對學生造成身心傷害。
在心理健康自助教育改進方面,590份問卷中,230人選擇增加心理鍛煉的設備與場地;132人選擇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書籍,120人選擇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108人選擇班級或者宿舍之間的心理互助鍛煉,反映出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方面期待,相對于3.9%的人出現心理困惑時會尋求學校心理健康機構的情況,無疑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挑戰。
在綜合素質方面,對貧困生自身需要提高哪些綜合素質(多項選擇),590人中, 31.5%的人選擇文化體育素質,41%選擇專業素質,38%的人選擇培養完整人格, 35.4%的人選擇思想品德素質,40.2%的人選擇拓展興趣的素質,反映貧困生對全面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強烈愿望,明確對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的需求。
三、結論與應對策略
第一,在國家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環境下,以思想、物質、心理、綜合素質為主要內容的貧困生自助幫扶模式構建過程中,廣大貧困生均表現出了對貧困生自助活動較大的興趣和關注,總體表現較為積極健康,大多數均有著培養完整人格的美好愿望,能夠自覺主動在思想、物質、心理、綜合素質方面努力。但面對不同活動內容,也暴露出不同的問題,高校應該對此加以重視,改進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以適應新常態下對高校貧困生提出的新要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第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不可逆轉地造成學生思想的多元化。[4]在心理、思想的教育方式上,應該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同伴教育方式的作用,加強家長、朋友之間伙伴互助教育方式的引導和指導,從一味的學校主導強化的教育方式,轉變為學校主導和同伴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上,既符合貧困生的心理需求的特點,充分體現主觀能動性,又能夠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同時,加大利用網絡媒體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優勢,規范網絡心理輔導,加強網絡思想教育引導,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力求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無死角,對于新常態下夯實貧困生獨立社會的“內動力”,對鞏固社會和諧有著積極的意義。
第三,經濟發展新常態需要深化高校貧困生的愛國情感教育。出生成長在市場經濟時代的大學生,又遇上國家經濟增長放緩、結構深度調整的新常態時期,較過去的大學生相比,關注自身利益遠較關注國家、社會多,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關注和提高警惕,學生缺少對國家、社會的情感,對學生人格獨立而言是不完整的,也是對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種考量,學校應該采取多種方式方法,既加強學生對國家、社會的情感教育,又注重學生的自助教育與需求,高校主導與學生需求相結合,雙管齊下,樹立既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又符合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第四,建立高校貧困生社會兼職教育和引導機制。從調查結果看,出于兼職對貧困生的利好關系,大部分貧困生希望能夠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有關兼職方面的培訓,而現實卻是,學校在這方面卻沒有做到令學生滿意,這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工作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向。加強學生兼職教育,特別是如何發揮利用所學專業的優勢,找到一種依托專業又不僅限于專業的職業道路,拓寬立足社會的門路,在國家經濟新常態下,順利實現靈活就業、創新創業,成為大部分貧困生的強烈需求,高校應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和投入,構建新常態下貧困生的兼職教育機制。
第五,加強高校貧困生理財教育管理。當前,國家越來越重視貧困生的物質資助,越來越多的貧困生實現“脫貧”,其中相當一部分貧困生實現了“盈余”,從無“財”可理,到有“財”可理,有“財”要理的狀況,而當前現實卻是,貧困生物質自助需求的愿望與學校發揮的作用出現不對等的情況,這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內容和方向。加強貧困生理財教育,掌握一定的符合高校貧困生需求的理財方式和方法,明確符合大學生需求理財的目標和措施,對于新常態下,高校貧困生獨立于社會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文兵.靈活就業——市場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新解讀[J].中國高等教育,2014(23):18—19.
[2]王永昌.用創新創業帶動新就業——談談新常態下的創新創業[J].浙江經濟,2015(04):9—11.
[3]牛 犁.新常態新動力適應新常態推動新發展——當前經濟形勢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J].時事報告,2015(01):11—17.
[4]戴恩澤.新常態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大慶社會科學,2015(01):150—152.
(作者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學生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