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欣欣
如今,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對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提出了全新挑戰,為教育創新和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嶄新空間。在這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各種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被人們創造并利用,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近幾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各科教學中,以它獨特的優勢和特點,適應個性化教學的需要,進而大大提高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個性化學習及其特點
根據美國著名的教育家約翰·杜威的教育理念,教師們一直在探索因材施教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2006年7月,新西蘭教育部長史蒂夫·馬哈雷在一次研討會上提出 “個性化學習”的概念,帶領教育工作者朝這一方向更進了一步。個性化學習是把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就置于教育的中心,圍繞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來塑造教學。
不同個體對外界信息刺激的感知、注意、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學習者在學習上的不同類型與不同風格,其主要表現在時間偏好、感覺通道、知覺風格、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針對學生學習差異的個性化教學也應具備選擇性和多樣性兩大特點。選擇性是個性化教學的基本特征,個性化教學的課堂需要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學生才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選擇某種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開展學習。多樣性是個性化教學的外部總體特征,由于學習者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智能基礎、態度價值以及生理和心理基礎,他們的學習需求也各種各樣,學習者會根據自己選擇的學習任務和確定的學習目標來選擇不同進度的學習資源。
二、微課教學及其特點
近幾年一種以微視頻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方式被提出并廣泛傳播, 這就是微課,它是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的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設計開發出的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課堂教學視頻。微課的核心組成是課堂教學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技術操作過程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應用“小環境”。微課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
微課的特點主要體現為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講解精煉、資源使用方便、激發學習興趣等。
第一,教學時間短。相對于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課的教學來說,微課教學的時間一般只有5到8分鐘左右。
第二,教學內容少。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主題突出,可以是一個核心知識點,也可以是體現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教學互動活動。相對于傳統課堂而言,微課教學設計更加精準,要在很短的時間里達到結構完整、講解精練。
第三,資源容量小。每個微課資源容量一般都在幾十兆左右, 視頻格式大多為rm、wmv、flv等,便于學習者在線學習或下載保存到諸如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上學習,也適合于教師之間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第四,激發興趣效果好。由于微課教學時間短,所以每一個微課都要采取獨特的方式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迅速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微課具備多元格式的特征,設計時能滿足不同學習者感興趣的內容主題和形式,支持個性化的內容。
針對學習者的注意力、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投入狀態均不高的現象,微課通過設計學習者感興趣的主題,采用學習者喜好的形式,能延長學習者的注意力。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普遍社會閱歷少,對企業經濟業務難以理解,對理論知識學習缺乏興趣,但喜歡實際操作。針對這一特點,要求教師能快速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微課恰好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三、適應會計專業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微課教學
結合微課的特點,中職會計專業教師可以將尊重和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理念融入微課的教學設計中,在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目標、不同教學環節以及以不同會計專業課程的相關知識點等方面使用微課。
1. 不同教學內容中的微課應用
在會計專業課教學中,使用微課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兩者需要合理地分工。
教師首先要認真篩選出適合使用微課教學的內容,可以是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概念,也可以是實踐操作性較強的技能點,或者是教學重難點。尤其是有關會計技能操作演示的課堂教學,如點鈔、珠算、小鍵盤輸入等,教師授課時都是在實物投影儀下演示過程,但是,演示和觀看效果的好壞往往取決于設備的性能、教師的臨場發揮以及學生座位的差異等因素,很難讓每一個學生看清操作演示中一些細微的動作,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領會和掌握教師傳授的操作技能。教師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只能再面對一個個學生,不厭其煩地重復講解和反復操作。除此之外,學生很可能課后復習只能依靠回憶,回憶時如果出現記憶的偏差,就會導致鞏固了錯誤的操作技能。
使用微課教學視頻來展現教師的技能操作,每個學生不僅都可以直觀地看清演示中細微的動作,而且能在課后利用教學平臺反復播放觀看,模仿練習,使學生既快又準地掌握技能。
教師要認真準備微課教學視頻,利用微課教學解決傳統教學中不能解決的教學問題。但是,有些難度較高、較復雜的知識點還需要教師再次回到傳統課堂進行教學,以增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2. 不同教學目標下的微課應用
會計專業教學中往往一個知識點會有不同層次的能力目標,如基礎能力、拓展能力、創新能力等幾個層次?;A能力目標以學習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為主;拓展能力目標以學會進行案例分析為主;創新能力目標則鼓勵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在學習某項會計業務時,可使用微課1介紹該業務的賬務處理方法和操作過程,達成基礎能力目標;利用微課2展示不同企業的實際操作案例及案例分析,達成拓展能力目標;使用微課3找出案例中的問題,分析不同的處理對企業造成什么影響,以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目標。
3. 不同教學環節上的微課應用
會計課程中專業術語較多,且不易理解,實踐性和理論性較強,而中職學生理解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較弱。使用微課教學不僅可以將完整的技能分解成幾個技能模塊,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訓練,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利用微課進行學習。首先,學生可以一次或多次利用微課視頻進行課前預習。其次,教師利用微課在傳統課堂上進行全面的新授教學;最后,學生通過將微課內容存入移動終端設備進行課后練習和復習,課后反復和有選擇地利用微課學習對因跟不上教學進度而造成的學習效率較低的學生有很大幫助。
4. 針對不同會計專業課的相關知識點的微課應用
會計專業各專業課程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知識點往往相通,這一門課的知識很可能是另一門課學習的基礎。教學中經常需要學生回顧這些相關知識,因此,教師努力構建一個會計微課資源體系平臺,如會計基礎知識、財務會計各模塊知識、財稅理論知識、法規理論知識等都有緊密聯系的知識點,將各科知識點的微課上傳到平臺,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利用微課資源。例如,學習財務會計時學生對涉及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所得稅等的業務核算總是不熟悉,容易遺忘,此時學生可在線學習財稅理論模塊的相關微課,以掃除財務會計學習的障礙。
參考文獻:
[1]曹獻龍.微課讓隨時隨地學習成為可能[N]. 廣東科技報,2013-01-18.
[2]趙榮敏.微課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5 (03).
[3]趙雪梅.信息技術與會計課程整合的實踐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 2012,30(08).
[4]陳曉東.個性化教學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03).
(作者單位:南京下關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