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生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建設也在加速進行。然而建筑作為城市的主題,不斷推動著城市的發展。因此做好城市規劃,必須要規劃好建筑,不僅有利于城市形象建設,還使人民的生活質量、居住環境得到提高和改善。文章就城市規劃中建筑問題進行分析,目的是使得我國城市建筑建設的更加合理,美觀,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生活。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問題;研究分析
城市化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一種空間概念,它把各種元素融合在一起,包括房屋建筑、道路、綠化面積、各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服務于民。城市把人們集中在有限的空間內,形成一種彼此交流合作的狀態,因此在城市建筑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城市也是各個區域人們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是一個必然經過的過程,一個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須根據現有的自然資源和社會結構進行調整,使整個城市結構更加適應社會發展,利于國家向更好方向發展。
城市規劃并不是簡單地將各領域的人口集中在一起,建設者還要考慮自然環境的承受力,社會資源等有關問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問題等。城市規劃還涉及建筑空間改造,不但包含建筑內部空間設計,還要考慮外部構造和整個主體建筑的和諧。建筑使用壽命一般都會長達幾十年,因此建筑水平也會代表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優秀的建筑既要體現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又要體現在對社會發展和建筑工程歷史傳承起到推動作用。因此,建筑設計一定要結合城市發展現狀,才能促進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
1 城市化過程中空間的概念
空間是與時間相對的一種物質客觀存在形式,概念比較抽象,由長度、寬度、高度大小等表現出來,通常指四方上下。空間與時間不同,它具有可逆性。人們可以重復的生活在同一空間內,但是卻不能過同一天的生活。建筑在創造空間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人口多,地域面積小的城市中,人民會在有限的面積內建筑高層建筑,使得建筑向上延伸,獲得更多的空間來供人們使用,因此空間在建筑行業的運用成為建筑行業新的發展方向。更多的建筑物成為空間藝術的表現形式,成為物體之間的連接中介。
2 城市建設中的空間問題
城市建設中空間問題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城市內部空間問題;一個是城市與外部的空間問題。包括空間建筑的高低問題,建筑外觀問題,整體環境問題等。城市作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一個大的空間,是人們實現自我成就和價值的載體,我們在建設工程中既要注重城市外部變化和發展,更要關注當下建筑是否融入我們現代社會的建筑思想和理念。建筑師通過設計圖紙的形式來設計建筑,然后再結合實際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及當地的歷史文化的傳承等進行實地考察,最后用模型模擬演化。但是無論怎樣,建筑設計所用的平面只能是一種二維表現形式,不能表現出城市的空間,而模型雖然會更整體直觀的表現設計,卻無法解決人們對尺度的感受,無法體現人走在城市中央感受建筑群體那種高低相映,錯落有致的效果。
3 城市發展中對空間的研究
城市規劃作為一門新興的建筑學科,主要是在傳統建筑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城市的各種資源利用情況和實際人口數量。目的是協調人類與自然、經濟、社會更協調的發展,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因此城市規劃的內容更豐富,不限于城市的外觀設計,建筑數量和整個城市的規模上,還要在城市生態環境方面下功夫,利用空間的聯想性和可逆性發揮作用,作為城市規劃發展的重要形式。
城市的空間設計要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空間的可逆性,推動城市化建設,突出空間設計的重點,提高景觀設計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性,美化環境。在現代社會的建筑設計上,要建造優秀完美的建筑物,必須將建筑和景觀設計相結合,構造獨特的建筑形式,并且充分考慮合理的建筑設計與美麗自然環境、建筑環境的協調性,使之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提升景觀設計的地位,首先要提高建筑設計中景觀意識,景觀意識并不將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建筑設計加在一起,景觀與建筑設計融為一體,并在一定環境中能夠體現建筑與景觀所具有的功能。
4 關于建筑設計的建議
通常我們在做設計時,首先會從主觀感覺出發,想象出來,然后通過各種造型表達在平面上,先滿足視覺審美需求,在此花費大量時間,而對于更細的部分卻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研究。因此設計出來的建筑很大程度上不會與總體環境相結合。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我們現在在透視、空間分析等方面取得進步,越來越注重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歷史傳承來規劃考慮建筑設計,為了使建筑成為經濟發展的標志,體現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因此應做到以下幾點。
4.1 結合實際環境
建筑是講究精神和品位的,通過建筑的精神和品位可以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特色。然而,有些建筑在設計時缺乏總體上的規劃,設計的產品天馬行空,隨心所欲,過分追求產品的個性,而忽略了建筑與周圍建筑的協調統一,顯得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更沒有美觀可言。有些建筑甚至風格凌亂,色彩差異大,給人一種景觀混亂、建筑品位低的視覺感受,嚴重影響了城市風貌形象。
從城市規劃長遠利益出發,建筑設計必須要考慮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如建筑整體輪廓與周圍其他建筑是否呼應,結構立面是否錯落有致,色彩處理是否與環境格調協調,在充分利用容積率和建筑高度指標時也注重視覺效果,建筑的密度和高低是否與周圍空間結構相協調。建筑色彩更應體現出整個城市的特點。還要考慮生活在這個背景下的人與社會對建筑的認知和要求,如當地的風俗習慣,人文傳統,歷史因素等。
4.2 造型別致但不凌亂
城市化目前已進入飛速發展階段,城市建設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城市建設的造型,風格也越來越受關注。每個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很多傳統的建筑被大量拆除改造,新的建筑層出不窮,但是卻設計單一,沒有新意,風格大致相同,不能反映城市特色。因此在城市化進程中,必須開拓思維,創造符合城市特點的建筑造型和結構,從規劃的角度和建筑空間運用上,使得建筑在傳承歷史優秀建筑特色的同時又能有自己的創新點,符合城市發展所要求的新的形象,建造屬于自己風格特點的城市面貌,體現整體效果、簡單中體現復雜,不變中透著變化。避免單一的建筑外觀形成的“墻壁效應”,而應采用高低錯落、多種建筑形態搭配的設計思路,形成優美的城市曲線。
4.3 理性傳承歷史傳統,發揮自然優勢
可采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是沿用歷史建筑特色,不可過分抄襲。設計中還可以發揮自然的優勢,重視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利用,給城市建筑設計錦上添花。要善于創新,但是要處理好創新與守舊的關系,對那些富有象征意義的歷史古跡和文化遺產要反復強化,加以保護,不能一味追求時尚,新穎,盲目跟風模仿,從而失去個性,分散城市的視覺沖擊力。
5 結束語
城市規劃要本著“城市設計”這個理念去進行,凸顯“以人為本”的城市功能。在世界各知名城市,我們欣賞過很多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城市風貌和建筑設計,這種時尚潮流對我們沖擊很大,但我們不能為了追求“新、奇、怪”的建筑,去建設一些大、新、洋、高、超高等標志性建筑,破壞城市原有尺度和輪廓線,而應力求層次清晰、結構完整、布局生動,充滿人性的城市文化形象。
參考文獻
[1]鄧瑜穎.淺談建筑規劃與建筑設計[J].科技風,2008(9).
[2]張衡宇.城市規劃中建筑色彩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建設教育,2007(3).
[3]賀江兵.對中國中小型城市規劃的研究和建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