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菊 王淑雯 呂旭英
【摘要】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也受到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微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將教學視頻作為傳播載體,通過在線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教師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進行補充,加強了教學資源的充分結合,而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應用,能有效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化 大學英語 微課
一、微課的概念及特點
微課將PPT軟件作為主要技術支撐,記錄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開展的簡短教學活動,能將教學視頻作為載體,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充分講解。雖然表現形式短小精煉,但微課的教學資源類型并不單一,還包括教學設計、練習測試、專家點評和素材課件等,是一種完整、開放、綜合的新型教學資源。微型課程概念的提出源自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阿依華大學附屬學校對短期課程的開發,隨著微課的不斷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大規模并具特色的全國基礎教育方式,而我國微課雖然收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但仍處于初始階段,研究方向停留在宏觀領域,并且大多針對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微課應用進行研究,并沒有重視高等教育的微課應用。
微課與精品課程和示范課程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知識的相對獨立性,微課短小精煉的表達方式,使得教師要在短時間內,對某個知識點進行充分講解,而這種講解方式,也會讓教師強化語言組織、表達教學內容的能力,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而將視頻作為核心載體,微課的教學資源豐富多樣,并最終通過教師的制作和學生的反饋,形成獨立完整的教學資源。微課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適合傳播、主題鮮明和短小精煉,符合信息化環境的時代要求,并能有效的提升教學效果。
二、大學英語教學加強微課應用的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能夠體現出高等教育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形式,并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推廣,也將對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帶來積極影響。大學英語教學應當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強化專業教學改革,明確高等教育國家化的重要使命。大學英語教學加強微課應用順應時代發展的信息化背景,有利于符合大學生數字化的學習模式,貼合學習者心理。并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滿足學習者碎片化、個性化和泛在化的學習需求,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提升了學生的接受限度。在大學英語的傳統教學模式中,雖然大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但受到課時限制,許多重要的知識點并不能讓學生很好理解,教學手段的單一,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大學英語加強微課應用能推動新型教學關系的建立,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并進行深層次的學習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大學英語微課教學模式的構建
微課運用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當充分結合大學英語的實際教學情況,構建大學英語微課教學模式,并包括視頻制作、課前學習、師生合作和總結反思這四個階段:
1.視頻制作。這一階段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開發輔助教學資源,完成微課視頻制作,收集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資料,并制作PPT課件,設計教學過程,并在視頻制作結束階段,進行自測練習,并通過教學設計,讓學生能更為直觀的了解到視頻內容,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實時互動,完成學生初步的知識建構。
2.課前學習。微課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讓師生能在課堂之外進行教學互動,讓學生根據視頻內容,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針對微課的每個重要知識點,在課前自主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并通過一些反面案例,讓學生能夠通過視頻資源進行知識的辨析吸收,從而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提升教學效率。
3.師生合作。微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提前學習,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實現個性化教學,讓學生在視頻資源中遇到的問題或難點,進行小組合作研究,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加深學生對寫作要點、格式要求和語言特色等方面的理解,在討論的過程中,平等、輕松的師生合作,也改善了大學英語的課堂氣氛,加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研究討論完畢之后,學生將在線作業完成,形成知識的傳遞。
4.總結反思。在課堂學習結束后,學生可以留下學習反思,與其他人交流收獲的知識,并通過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的感受,加強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能在遇到學習問題時,主動的進行研究和討論。而微課教學模式的多元化評價,也能讓教師對學生的良好表現給予認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提高對大學英語的學習興趣。
在信息化環境下,微課雖然仍處于起步階段,但能對教學實踐和專業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作用,并培養出具備現代教育技能的教師隊伍。在未來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工作著應當加強對微課的重視,并應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有效的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倩,姜雪.信息化時代微課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27):106-107.
[2]張云勤.大學英語微課程教學實踐探究[J].韶關學院學報, 2014(03):189-192.
【項目資助】本文受2015年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跨文化視域下高校英美報刊批判性閱讀模式研究”和四川省科技項目:基于語料庫的中外石油天然氣類英語學術語篇的言據性研(編號:2015ZR0156)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