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玲艷
【摘要】文化的概念是抽象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具象化展示,文化的與時俱進直接影響著語言的使用限度和發(fā)展方向。語言在表達文化的同時又是溝通交際的重要手段,高中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文化知識學習的關鍵時期,學好英語不僅是成績上的客觀指標,更是提升學生整體素質(zhì)和文化修養(yǎng)的軟性要求。
【關鍵詞】英語 文化意識 培養(yǎng)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對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目標作出了進一步的明確,即令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綜合語言的運用日益重要,因此深入了解英語背后的語言技巧和文化內(nèi)涵也就顯得尤為關鍵。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偏重語言知識教學,輕視文化教學。在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中,高素質(zhì)或者專業(yè)性較強的英語教師仍處于少數(shù),教師難以達到跨文化交際的水準,因而無法將自身的經(jīng)驗運用到日常教學之中。另外,教師的教學方法雖然因人而異各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大多都極偏重于語言知識教學而輕視乃至忽視了文化教學,即對單詞、語法和句型等語言基礎進行灌輸式學習,而對于英語的歷史演變和文化背景往往一筆帶過或根本不做介紹。長期下來,學生雖然能夠靠著死記硬背勉強記憶所學內(nèi)容,但因為不懂得英語背后更深層次的文化內(nèi)涵而不能達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更高層次。如此一來,導致學生在經(jīng)過高中的學習之后仍不能在今后的求學生涯中熟練自如的運用英語工具提高自身,甚至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而在與外國友人的溝通和交流中出現(xiàn)“辭不及意,答非所問”的尷尬現(xiàn)象。既不利于更好地學習知識,又打擊了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片面追求考試成績,忽視學生能動性。教師對于英語教學的觀念,大多數(shù)仍停留在“拿成績,考高分”的階段,強調(diào)學生要多聽多寫多練,以大強度的聽力測驗和習題考試持續(xù)對學生施加學習壓力。這對于提高英語成績,順利通過高考而言是無可厚非的。但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味的強迫學生記住大量的單詞、句式等,而不能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對于學好英語的熱情。另外,教師的“重寫輕說”現(xiàn)象導致了很多學生在經(jīng)過高中三年的英語學習后,在大學面對外國同學或者外教時,連最基本的英語對話都不能流暢表達,造成“啞巴英語”的不良現(xiàn)象。這對于學生將來面向的國際間的溝通交流顯然是十分不利的。
二、高中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方向
1.重視英語文化培養(yǎng)教育。語言是文化的具象展示,通過書籍和對話來實現(xiàn)文化的溝通和傳播是語言的意義所在。如果只單純追求語言的意義而忽略了其中所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這無疑是本末倒置的錯誤做法,我國高中英語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應當朝著時代性、文化性邁進。首先,在日常教學之中,將英語和英語國家的歷史淵源、演變過程、時代發(fā)展等對學生進行詳細的、系統(tǒng)的梳理和介紹,透過文化層面來向?qū)W生闡釋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其次,要在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中尋找平衡點,既能將一些晦澀難懂的詞語句式以簡單易學的方式方法教授給學生,又能以文化內(nèi)涵吸引學生注意力,從根本上對學習英語產(chǎn)生興趣。最后,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實時了解最新動態(tài),研究有效的方式方法。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真正從心里喜歡英語。
2.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在當今的教育體制中,教師除了保證學生的英語成績之外,還應當充分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注重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發(fā)展。鼓勵學生用英語交談對話,使學生在實踐中糾正錯誤,加深印象,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同時還可以成立英語興趣小組,建立英語書籍的圖書角,組織學生參加英語辯論和寫作比賽,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添加如經(jīng)典英語電影片段賞析、演出英語小話劇和朗讀英文名著名段等新穎的傳授方式。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能了解到英語國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英語的發(fā)展過程,進而對于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和交流具備自己獨特的觀點,在學生中產(chǎn)生學習的多樣性,促進學生之間對于理解不同和看法不同的事件進行交流探討。最終,形成自主、熱烈、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文化的重要性
中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沉淀出了國人穩(wěn)重、內(nèi)斂、謙虛的美好品德,在國際化交流日趨頻繁復雜的當前,使學生清楚了解中西方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的差異是學習英語方面最重要的一點。目前,我國英語教學的主要環(huán)境仍是以課堂教育為主,社會教育為輔。因此,課堂教育是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應當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總體水平和興趣趨向因勢利導,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英語文化的新環(huán)境。通過環(huán)境布置、語言隱喻、教材學習等方式,使學生隨時感受到語言和文化的熏陶。與此同時,還應照顧到高中時期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鼓勵學生全面發(fā)展。通過音樂、影視、競賽等青少年喜愛的方式進行興趣式教學,無形之中將英語文化的概念和內(nèi)容隨著教學任務傳遞出去。加強師生互動,提倡英語交流,打好語言基礎,使學生在將來的國際文化交流中能夠自信流暢的進行溝通,提高自身能力,從而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2]葉朝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注重文化意識培養(yǎng)[J].科學信息.2007(18).
[3]陳麗.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