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紅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名片,也是一個城市氣質和內涵的重要表現形式,體現著城市的個性和魅力。岳陽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文運盛,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氛圍濃厚、文化交流活躍、文化人才薈萃,有很好的基礎和條件發展文化事業。因此,重視、用好、用足文化資源稟賦和文化優勢,充分發揮文化在推動城市建設、提升人文素養、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對于岳陽經濟社會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以文建城,提升城市品質
任何城市長久的繁榮和發展,都是以先人創造的城市文化作為依據,進行再創造的過程。要把厚重的歷史和傳統文化挖掘出來,在城市建設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推動文脈傳承興旺繁榮。
一是打造城市文化地標。文化地標是城市的“文化名稱”,是城市文化精神的象征。要整合岳陽樓、慈氏塔、呂仙道觀、基督教堂等名勝古跡和文化景觀資源,注重突出地域、歷史和文化特色,在重要地段和重點建(構)筑物上充分體現時代氣息和地域特色,形成與城市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建筑風格和城市風貌。
二是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不同的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個性。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樓區最大的文化特點是水與樓,要以洞庭湖、岳陽樓為依托,培育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加快推進王家河流域綜合治理,形成“流水環城”的獨特景觀,彰顯“城水相依、水系相連、人水和諧”的城市風貌;挖掘遠浦歸帆、洞庭夕照等傳統景觀魅力,利用洞庭漁歌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優勢,打造本土旅游文化品牌。
三是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現代城市文化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文化,也是由人民群眾共享的文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創新服務載體,提升服務水平,又好又快地發展文化事業,最大限度地提供豐富、健康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高規格建成文化館、圖書館、老年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等中心城區標志性文化設施。加快東風廣場提質改造步伐,建設小型文化公園,為附近居民提供文化休閑場所。統籌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加快完成街道(鄉)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建設,確保社區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級覆蓋率達到三個100%。
2.以文化人,彰顯城市內涵
讓文化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和提高市民的道德修養、精神境界和綜合素質,從而全面提升城區文明水平。
一是弘揚岳陽精神。岳陽精神的核心是“團結求索、先憂后樂”,進入新時期,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提煉和闡釋,賦予岳陽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大力建設廉潔高效的機關文化,誠信優質的企業文化,好學上進的校園文化,互助友愛的社區文化,勤勞守法的鄉村文化。
二是深化文明創建。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構建上下聯動、部門聯手、社會聯創的工作格局。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為根本,推進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學雷鋒志愿服務、文明餐桌、文明交通、道德建設、文明禮儀普及等精神文明建設六大行動,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評選表彰一批道德標兵。
三是豐富文化活動。市民是城市的主體,是城市社會文明的創造者和體現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載體。在城市化加速提升的過程中,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城市公民,是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的龐大工程。大力發展各類群眾文體團隊,以南湖廣場、巴陵廣場、岳州大舞臺、社區萬家樂為主陣地,組織文藝團隊開展豐富多樣、特色鮮明、雅俗共賞的群眾性文體活動,不斷提升岳陽文化的影響力、輻射力。
3.以文興業,助推城市發展
文化就是競爭力。岳陽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要將包含歷史文化在內的各種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打造成有時代特色的城市文化,通過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城市經濟的增長。
一是激發文化產業活力。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既可以極大地提高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 也可以有力地促進經濟發展。走文化產業化發展的道路是城市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相結合的典型表現。降低文化產業準入門檻,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政策,允許通過融資、合資、合作等多種途徑,創新文化無形資產質押擔保制度,暢通文化產業“綠色貸款通道”。
二是健全文化產業體系。發展文化產業,需要把傳統文化的精華和借鑒現代的品牌經營方式結合及大眾傳播方式結合。優先發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興文化產業,重點發展現代傳媒業、演藝娛樂業、文博會展業等,積極發展創意設計、移動多媒體、網絡新媒體、動漫、物聯網等新興產業,提質發展工藝美術、收藏等傳統產業。
三是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引進戰略性文化產業集團,將文化產業由“低”“散”“弱”“小”轉變為成群、成網集約發展,提升文化產業的檔次,培育和發展有競爭力的產業群體。整合書報刊、文物古玩等經營資源,引導零散經營戶向廟前街、汴河街集聚,形成規模效應,將其打造成為湘北地區文化消費中心街區。
(作者單位:中共岳陽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