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
摘 要:本文筆者為研究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特分析信息技術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提出創建校園網絡平臺、專題討論區、班級數字圖書館等教學措施。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技術;教育;有效整合
當前,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習交流平臺隨之出現。而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推進,國家一直大力提倡綜合素質教學,鼓勵教師要大膽革新教學傳統,并積極提出新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適應社會前進的步伐。這就需要教師在當前信息技術發達的背景下,進行語文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加大教學模式的創新,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
一、加大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重要性
1.開闊學生眼界,豐富學習內容
我們知道,初中語文不是邏輯自然學科,而是人文學科。它對于學生的信息敏感性及知識積累程度要求很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不能僅僅將目光集中在書本學習上,否則只能學到表面,而無法得到深入提高。這就需要學生將目光拓展到信息網絡平臺,開闊自己的語文眼界,豐富自己的學習內容,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
2.基于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生一般是十三歲至十五歲,他們的心智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活潑好動依然是他們的天性。而傳統枯燥的書本式語文教學,很難長時間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數值模擬和信息仿真特點,可以將抽象枯燥的事物通過仿真進行形象化、直觀化。通過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同時,通過對感官、視聽、思維等全面的進行信息技術仿真刺激,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策略
1.創設校園網
絡平臺,促進資源共享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計算機設備被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將計算機技術融入到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還可以激發學生對于網絡知識的好奇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學校可以創建網絡平臺,將學校內部的教學資源及名師課堂分模塊上傳。創建學習專區、討論專區、分享專區等多維度立體框架學習模式。課文的重難點、復習目標也可以上傳到學習專區。而關于學習后的總結,可以上傳到討論專區及分享專區。這樣學生就可以互相交流學習經驗,有助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增強同學之間友誼。
2.基于數字圖書館,提升學生的閱讀量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初中語文教育中要提升學生的閱讀量。一般規定閱讀量在200萬字以上。但是很多學校的中學生閱讀量遠遠小于課程標準的要求。由于中學生年齡還小,對枯燥的文字閱讀難以提起興趣。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術這個新型教學輔助手段,來刺激學生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班級數字圖書館,然后每一個學生創建一個登錄賬號。在新課內容展開前,教師搜集相關資料,設置教學內容,然后上傳到班級圖書館,讓學生登錄賬號查看。海量的資料可以很好地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量。而后在課堂中要針對上傳的資料信息進行班級小組討論,使學生去主動地閱讀資料,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的習慣。
3.基于網絡平臺,強化專題討論
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語言學科,對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要求很高。很多題目往往沒有定性的答案,這就需要教師創建討論平臺,鼓勵學生大膽討論,大膽設想。例如,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奇妙的克隆》一課時,教師為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可以創建專題討論。討論的主題就是圍繞“克隆技術的利弊”。然后基于信息網絡平臺,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設想,然后圍繞主題各抒己見。在學生討論克隆技術的利弊時,便會主動地去搜尋資料以強化自己的論據。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及交際能力就會得到飛快提升。最后,教師針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鼓勵學習,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
三、總結
綜上可知,在當前信息技術相對發達的社會背景下,如何將信息技術和初中語文教學有效地整合已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本文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針對信息技術的整合提出了創建數字圖書館、專題討論、校園交流平臺等策略。強化了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提升了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效果甚好。
參考文獻:
[1]李 濤.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探析[J].學周刊,2012(02).
[2]王雅靜.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優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4).
[3]胡黎明.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巧妙應用[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1(09).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三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