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摘要:流行音樂進課堂在上世紀90年代頗具爭議,當時各陣營站在各方角度,持著“一切為學生為教育”的信念,爭的面紅耳赤。而如今流行音樂被默許,越來越多的使用在課堂中,人們也并沒有改變對它的狂熱態度。流行音樂燃起的是人們內心的火焰,這是人們生理與心理對這種音樂的渴望與需求。一切順其自然,應其規律的事物,我們是無法改變的。一切的騷動不安,時間都將教會我們如何理性對待。
關鍵詞:流行音樂 學校 課堂 中小學生
一、流行音樂的傳入與發展
被文化大革命禁錮十年思想后,1978年我國推行了改革開放政策,新的文化風潮吹進了國內,新舊思想在當時開始交流與碰撞。自1979年臺灣的校園歌曲傳播到大陸后,流行音樂的發展經過兩起兩落(1986年-1996年)。流行音樂也漸漸在大陸站穩腳跟,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群眾基礎以及不可小覷的經濟市場。
二、禁是為何?
自流行音樂傳入以來,廣大青少年學生便是流行音樂的主力軍。青少年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給傳統的學校音樂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教育界人士與音樂教師們對于流行音樂這一新生事物,以及它給學校音樂教育帶來的沖擊都感到了莫名的不安與惶恐。在1990年召開的第四屆國民音樂教育改革研討會,無疑是想把流行音樂從學校中剔除!還原學校這片“凈土”。校園里禁止教授與演唱流行音樂,呼吁社會媒體輿論不要成天宣揚和播放流行音樂,試圖運用各種途徑去解救在流行音樂這一“迷途”越陷越深的學生……
(一)傳統音樂課堂教學受到沖擊
流行音樂對傳統的音樂課堂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學生不想上音樂課,無疑是在對教師權威和音樂課堂的宣戰。他們不再對傳統音樂課堂所教授的傳統和古典音樂感興趣,卻對流行音樂投以滿腔的熱情。“……中小學生隨波逐流,嚴重偏食,壓根就沒有把專家們精心編寫的音樂教材放在眼里,認為這是老古董,翻也懶得翻,流行歌片、手抄歌本卻有一大疊,大有不教流行歌曲就要罷課之勢……”
而教師則處在了一個極為尷尬的窘境,他們想挖空心思搞好教學,讓學生學習優秀經典作品,而學生卻總是與他們背道而馳,因為授課的內容已然不符學生“胃口”。“時下,中小學音樂教師不得不正視這一現實:盡管我們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向學生傳授較為系統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介紹我們中華民族和世界的優秀音樂作品,竭力抵制不健康的流行音樂進課堂……大部分學生面對教材中經過歷史考驗的優秀音樂作品充耳不聞,卻整天沉湎于港臺熱門歌曲中,充當什么追星族……”教師對于原本熟悉的音樂教學開始感到力不從心。
(二)學生的追星現象
流行音樂這一新生事物帶來的學生追星現象,使得教師們更加堅定地認為流行音樂是“毒瘤”。他們認為學生已經病入膏肓,必須要將其剔除以解救“失足”少男少女。他們從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找出了許許多多的例子來佐證了他們的觀點。“他們的床頭、書桌、書包、文具盒乃至教室里的課桌、靠椅上都貼著所迷戀的偶像照片;他們心中都有各自的排行榜。偶像們的發型、服飾、喜好……他們都一味效仿并引以為榮。只要是自己崇拜的,那么他(她)的所有歌帶都要一股腦兒地買回,無論歌曲內容是否適合自己。”“曾幾何時,青少年學生中出現了‘追星族,其狂熱程度,令人難以置信……許多追星者從早到晚沉醉在星夢之中,甚至在星光普照下荒廢了學業,蹉跎了歲月。”學生們的做法使得教師更加堅定了對流行音樂的反對態度。
三、爭與不爭
伴隨著流行音樂的爭議從未停歇。社會上對于流行音樂態度褒貶不一,卻以貶為主。支持者們也只是很委婉地表達其對一部分內容積極向上流行音樂肯定。而一但要將流行音樂與到學校教育搭邊,他們的態度也立即轉變了。僅在《中國音樂教育》雜志上,1992年至2000年間就發表了56篇探討有關流行音樂進課堂的文章,且其作者大多為中小學一線音樂教師。
四、人間蒸發
這個在上個世紀末持續了近十幾年的口水仗,在2001新課程改革推行后,似乎從人間蒸發了。反對流行音樂的聲音漸漸止息。他們絞盡腦汁,費盡力氣,去阻擋他們心中所謂的“洪水猛獸”,可學生對待流行音樂的熱情卻依舊高漲,支持的呼聲越來越高漲,而這段頗具爭議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反對聲的天平一端倒向了支持的另一端,現在對中小學流行音樂的探討更多的是在課堂內怎樣引進流行音樂。
五、流行音樂為我所用
現在的人們對于當年的流行音樂禁入課堂,他們感到不解,甚至覺得不可理喻。但在當時,人們對待它的憤怒是真的,它是一個真真切切的“事故”。如今,讓我們再來縱觀這段歷史,那些帶著唾沫星子的偏激言論與口水仗,不免讓人心生滑稽。因為歷史的發展不是人為能控制的,一刀切的辦法只能是一時的掩耳盜鈴,時間會還原真相。圍繞著流行音樂的一場場批判與爭論,也許只停留在老一輩教師與那代學生們的心中。如今的中小學音樂課堂里,對于流行音樂,教師們不再排斥,而是轉變成了一種開放的接受態度。教科書也選擇了經典的流行音樂作品帶入了課堂,帶給了喜歡它的學生們。流行音樂是屬于我們這個年代的音樂,它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標志。
參考文獻:
[1]段志東.令人憂慮的音樂教育環境[J].中國音樂教育,1994,(02).
[2]斯嬿.對校園“追星族”的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1994,(02).
[3]陳輝.小議社會文化環境與學校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教育,1994,(02).
[4]王思琦.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及文化學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