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歌曲是革命歷史的記錄,其中不僅飽含著革命理想,而且還體現了革命信念,內容積極健康、情感真摯,優美高亢的旋律令人鼓舞,可以說是精神力量源泉、心靈磁場。在現代高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挖掘紅色經典歌曲中的文化和思想內涵,引導學生學習、傳唱紅色經典歌曲,讓他們在欣賞、演唱歌曲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有效發揮紅色經典歌曲的育人功能。本文將對紅色經典歌曲的育人功能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紅色經典歌曲在現代高校中的傳播和教學,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學;紅色經典歌曲;育人功能;傳播教育;研究
紅色經典歌曲,又稱為“紅歌”,對紅歌的界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國內學者們對此發表過不同的見解,但仍無一個普遍可以接受的說法。從紅色經典歌曲的適用范疇來看,有狹義、廣義之分。其中,狹義的紅色經典歌曲,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階段的革命歌曲,為適應革命需求,共產黨在古田會議上規定了采用歌謠形式編寫教材,并將其作為革命宣傳工具。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領導人們非常重視民間文學的教育宣傳作用,彭湃、韋拔群以及方志敏等領導人,曾編寫過很多的民歌,并且利用傳統民歌曲調填詞,致力于革命道理的宣傳;廣義上的紅歌,主要是指“五四”運動后,革命斗爭中廣為傳唱的歌曲,比如紅軍歌曲、抗日戰爭歌曲以及解放歌曲和新時期的健康進步歌曲。紅色經典歌曲,是國內紅色經典的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特有的民族精神、紅色精神,而且孕育著新中國的元素,群眾基礎非常牢靠,同時也是高校民族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紅色經典歌曲的育人功能
紅色經典歌曲的傳唱與教育,可使人身心愉悅,在促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紅色經典歌曲的音樂形象,可以有效凈化學生心靈、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有效提升高校學生的文化素養,達到育人之目的。通過靜化高校學生的心靈,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于正處于社會轉型和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歷史環境下,很多高校學生片面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在物質享受過程中容易迷失自我,甚至價值觀被扭曲,價值認識出現了模糊,而且價值認同嚴重失衡。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傳唱和教育紅色經典歌曲,意義深遠。對高校學生產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于平靜他們浮躁的心靈,作用不可小覷。紅色經典歌曲中,包含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同時還包含著堅定的革命信念、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行為模式和團結奮進的文化內涵,可以促進高校學生形成高尚的品質;這是當代大學生主流價值觀、人生觀,產生行為力量、重新塑造信仰的關鍵。
紅色經典歌曲的傳唱和教育,可以有效促進高校學生了解我國革命歷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當前高校大學生生活在一個多變、開發的時代環境下,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響比較大,其中很多學生在學習西方現代文明史的過程中,嚴重忽視了本民族歷史的深入學習,而且也忽視了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以致于產生了一些不良社會風氣,使當代大學生過分追求“自由”,甚至產生了叛逆、固執和自私的性格,社會責任感以及歷史使命感極度缺少。紅色經典歌曲中的文化內涵非常豐富,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非常特殊,而且包含著本民族的精神遺產以及光榮傳統。紅色經典歌曲的傳播與教學,可以使年輕人更加熟悉和熱愛傳統文化,對于養成良好的生活態度、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紅色經典歌曲,在培養高校學生愛國情懷等方面,作用重大,而且可以有效彌補傳統說教型教育之不足。
通過紅色經典歌曲的傳播和教學,可以有效改良當代高校大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而且對于培養他們的革命精神,意義重大。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高校學生存在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想觀念。比如,衣服穿名牌的、手機用高檔的、過生日講排場等現象。雖然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艱苦奮斗的優秀文化傳統依然應當保持,無論什么時候都不過時。對于紅色經典歌曲而言,其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艱苦奮斗精神,對高校學生發揚優良作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用紅色經典歌曲進行育人,主要是利用紅色經典歌曲中歌頌的革命前輩,為實現民主、自由的偉大理想和目標英勇奮斗的精神,感染、感化和鼓舞學生。
二、紅色經典歌曲在高校的傳播及教學
基于以上對紅色經典歌曲的育人價值和功能分析,筆者認為其不僅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資源,而且也是高校鍛造學生精神品格以及提升他們人文素養的有效教學資源。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們逐漸意識到紅色經典歌曲的資源價值性,很多高校設立了紅色經典藝術教育教學示范基地,比如延安大學、魯迅美術學院、沈陽音樂學院以及西南大學和井岡山大學等十幾所紅色高校,通過加強教育教學基地建設,來有效探索紅色經典歌曲的內涵及其傳承之路。在當前的形勢下,紅色經典歌曲在現代高校的傳播及教學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場教學過程中,利用紅色資源
高校紅色經典歌曲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紅色資源之優勢,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比如,延安大學是革命圣地的文化傳承者,其周圍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紅色資源,不僅有開啟紅色藝術時代的《講話》發表場所,而且還有老輩革命家戰斗和生活過革命舊址、遺跡,同時還要彰顯南泥灣精神的紀念碑。在延安大學紅色經典歌曲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了現有的紅色教育資源之優勢,開展經典歌曲現場教學活動;比如在延安大禮堂現場,開展紅色經典講座,以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中心,引領學生重回革命時代,引導學生們從源頭上深入的領悟紅色經典。同時,在毛主席舊居現場,對其詩詞進行講授,使學生們能夠切身領略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及其革命精神;魯藝舊址上,引導學生重溫風靡延安的《兄妹開荒》以及《夫妻識字》和《白毛女》經典劇目;寶塔山下,引導學生感悟賀敬之“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的情懷。諸如此類的紅色經典資源利用不勝枚舉,通過現場生動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們深切地感受紅色經典與我們的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紅色經典是鮮活的,而且就在我們的身邊。
同時,可以借助經典紅歌的重大影響力,將紅色經典歌曲開發、利用到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相關課程中,這樣可以得到學生們的歡迎,并且能夠使音樂教學更具實效性。比如,在《中國音樂史》《民族音樂概述》以及其他相關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根據紅色經典歌曲的類別、體裁以及風格和唱詞的方言特點等,將紅色經典資源穿插于與其特點對應的章節之中,并且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有特色的教育教學培養方案。在紅色經典歌曲教學過程中,老師教師除應當針對性的講授一些革命知識、引導學生欣賞紅色經典作品外,還應當利用紅色經典歌曲營造氛圍、培養學生的情感,以此來引領他們進入一種樂學、好學的境地。在上述基本課程的鋪墊式學習基礎上,還可將所學到的知識內容用于《歌曲寫作》課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有意識地將紅色經典歌曲、音樂資源等引用分析,并用于理解音樂、自主創作與實踐。
(二) 豐富教學手段,規范紅色經典教育活動
高校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雖然他們青春有活力,但是生活的年代畢竟與遠去的歷史有很多的差異,單純地靠想象、接受紅色知識,難以真正領悟到紅色經典以及傳統文化的內涵,甚至對紅色經典產生排斥感。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將紅色經典歌曲融入歷史故事之中,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教學實踐中,應當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紅色經典歌曲,比如,《十送紅軍》《紅軍戰士想念毛澤東》《紅星歌》《映山紅》《情深誼長》《過雪山草地》《五月的鮮花》《保衛黃河》《在太行山上》以及《二月里來》和《游擊隊歌》等。在了解作品內容、背景以后,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戰爭年代的苦難和如今來之不易的幸福,從而使學生能夠珍惜當下、自強不息。
同時,還要不斷規范學生的紅色經典教育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踐聯系在一起,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前行。在課堂上欣賞、熟悉和習唱了很多紅色經典歌曲以后,必須將其應用到實處。比如,高校可在新生入學活動中,組織學生傳唱紅色經典歌曲,并且以舉辦合唱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沒有一個參賽學生都有準備至少兩首歌曲,其中一首歌曲必須是紅色經典歌曲,并將其作為學校的習慣傳承下去,最終形成不可或缺的經典紅歌盛宴。同時,在每年的國慶節、元旦以及七一和八一,都要盡可能地舉辦紅色主題晚會,可以將舞臺設在學校附近的文化廣場上,不僅可以讓學生重溫時代經典,而且還能夠將紅色文化以及優良的文化傳統在群眾廣泛傳播開來,可謂一舉兩得。比如,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高校可以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紅色實踐活動;在學校附近的文化廣場上,可以舉辦一場紅色文化盛典活動,讓學生踴躍報名,以紅色經典歌曲演唱為主,同時也可融入一些歌伴舞、紅色經典誦讀等劇目,以豐富紅色經典活動。事實上,目前國內很多高校在深入開展紅色經典教育實踐活動中,已經取得了非常成績。比如,延安大學組織學生參加了“五月的鮮花·紅色暢想”,這是由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優秀文藝演出活動與中央電視臺《五月的鮮花——永遠跟黨走》全國大學生校園文藝會演直播活動,——“中華頌·頌歌獻給黨(延安篇)”暨慶祝建黨90周年紅色經典晚會;延安大學以紅色經典競賽來強化紅色經典歌曲傳播和教學,不僅在校內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紅色經典歌曲比賽,而且還選派優秀的選手參加紅色經典歌曲大獎賽,成績優異。
三、結語
紅色經典歌曲進校園是傳播紅色精神和優秀傳統的有效途徑,在高校紅色經典歌曲傳播和教學過程中,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只有立足實際,并在基礎上建立長效機制,才能使紅色經典歌曲教育成為一種教學常態,才能充分發揮紅色經典歌曲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江峰,李小莉.紅色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導向功能——以大別山紅色歌謠為例[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9).
[2]周娜.經典何以被遺忘——“紅色經典”教育缺位的反思[J].名作欣賞,2011(21).
[3]徐仲安.簡論大學文化的傳承創新[J].前進,2012(01).
[4]王楹.論中國經典紅歌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D]河南理工大學,2012.
[5]李小莉.紅色文化在當代大學生人格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3.
作者簡介:班麗梅(1972.06-), 布依族,貴州遵義人,副教授,單位:遵義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與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