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技術也逐漸興起,并成了教育領域的重要教學工具。對于高校長笛演奏教學來說,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其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沖擊,與此同時,也為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文章從新媒體為長笛演奏教學帶來的困境和機遇出發,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幾點新媒體視野下長笛演奏教學的創新策略,以供相關讀者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視野;長笛演奏教學;分析研究
長笛是一種從西方引進的西洋樂器,靈巧且方便攜帶,深受國內學生的喜愛。國內高校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也開設了相關的長笛演奏課程,以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然而,隨著學習長笛演奏人數的不斷增長,各大高校在開展長笛演奏教學的過程中開始重進度、輕質量,使得教學質量日益下降,無法取得相應的成效。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高校教育模式拉開了新的篇章,同時也為長笛演奏教學展開了嶄新的局面。新媒體作為一種融合了網絡媒體、數字媒體等信息化媒介的新型媒體形態,相信將其引入長笛演奏教學中,能夠有效發揮其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促進長笛演奏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臺階。
一、新媒體為長笛演奏教學帶來的困境和機遇
任何新興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都是雙面性,以下就新媒體技術為長笛演奏教學帶來的困境和機遇兩大方面進行闡述:
(一)新媒體為長笛演奏教學帶來的困境
長笛是管樂學習的樂器之一,主要是靠吹奏來完成一首作品,所涉及的各個方面都無法脫離動作和聽覺的配合。隨著新媒體的出現,教師們開始通過新媒體向學生灌輸樂理、視唱練耳、和聲等基礎理論知識,以幫助學生在長笛演奏上產生跟高的要求和追求。但是,部分教師也許會對新媒體的優勢過于依賴,而忽略了對學生在技術方面的教學和培訓,這就使得了學生在完成演奏曲子時出現了技術問題。眾所周知,每一首長笛演奏曲子都需要演奏者做大量的練音階和練習曲練習,如果學生基礎理論知識豐富,而連一首曲子的音符都無法完成的話,那么就無從談演奏了。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化傳播力度正在不斷加快,新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受歡迎程度日益上升,一旦教師在開展長笛演奏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無法兼顧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不僅會影響學生對長笛演奏課程的學習興趣,還會進一步影響到學生演奏能力的發展。
(二)新媒體為長笛演奏教學帶來的機遇
新媒體具有虛擬性、交互性、超越空間性等特征,這些特征優勢能夠為長笛演奏教學帶來很大的幫助。對于一些為少數人所熟知的長笛演奏樂曲,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媒介,把這些樂曲進行數字化,通過網絡移動設備讓學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演奏風格。當然,新媒體對長笛演奏教學所帶來的機遇,遠遠不止簡單的教學技術支持和信息傳播渠道的拓展,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革新。首先,新媒體虛擬信息交換式的傳播,突破了空間、地域和時間的禁錮,為教師在開展長笛演奏授課活動提供了更加開闊的平臺。同時,如果長笛演奏教學活動能夠和新媒體進行有效融合,那么就可以通過新媒體的信息傳播作用,讓學生對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樂曲風格有更深入層次的理解,以發展學生的演奏能力。
二、新媒體視野下長笛演奏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依托新媒體搭建平臺,拓展長笛演奏教學的空間
新媒體是一種多媒體、多平臺和多傳播渠道的傳播形態,它的功能多樣、應用面廣,不僅能夠脫離時間和地域空間的禁錮,還可以為長笛演奏教學提供容量無限的陣地和平臺。首先,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渠道多樣,這符合當代大學生對新興事物的接受習慣,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此,教師在開展長笛演奏教學活動的實踐過程中,應在堅持課堂教育傳統方式的基礎上,借助新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實踐,以擴展教學空間。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取不同的教學手段,當教學內容連續性較強時,可選用新媒體錄像技術;當教學內容需要復雜、抽象、變化及相互聯系的過程時,可選用計算機新媒體。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論壇、博客和專業網站等向學生傳播長笛演奏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知識滲透教育。
(二)通過新媒體加強互動,增強長笛演奏教學的成效
傳統的長笛演奏教學模式是單向性的,而新媒體技術輔助下的教學工作是雙向的、交互的、開放的,能有效發揮雙邊教學的功效,并吸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譬如說,教師可以針對演奏教學中的音色及其風格開設一個網絡專題進行探究,讓學生在專題論壇中各抒己見,以幫助學生牢固掌握長笛低中高音區的表現形態及形式變化。其次,教師還可以建設和完善專業的長笛演奏教育網站,豐富網站內容,改進形式,為學生提供學習活動平臺。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論壇、博客和學生進行多對多交流,和學生一起共同研討長笛演奏音色,并了解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以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和不足之處,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增強教學成效。
(三)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習,增強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
為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變化趨勢,教師必須要具備獨到的時代認識和較高的專業教學素養,才能滿足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為此,一方面,教師自身要不斷通過學習和實踐,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能,提高媒介素養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確保能有效利用新媒體開展長笛演奏教學工作。另一方面,應積極挖掘網絡最新教學資源,與時俱進,隨時更新教育素材,并善于利用新媒體的教學優勢,使長笛演奏教學形式更加生動、具體、形象,內容更加新穎、充實。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化科技的不斷完善和升級,新媒體媒介將會在未來發展壯大。如何在新媒體視野下優化長笛演奏教學,是相關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一大重要課題,也是時代對教師的一大考驗。為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把新媒體搬到長笛演奏教學中去,而是要根據新媒體的傳播優勢,立足長笛演奏教學的困境和機遇,對長笛演奏教學的創新策略加以研究,以促進長笛演奏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的發展臺階。
參考文獻
[1]盧嘉梁.我國專業長笛教學的現狀及問題[J].音樂大觀,2013年09期.
[2]格各格日勒.論長笛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審美感知力[J].音樂時空,2014年10期.
[3]侯寶民.高校音樂專業長笛教學探究[J].音樂大觀,2013年09期.
作者簡介:李珊珊(1987-10-02),女,湖北武漢人,民族:漢族,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武漢江漢大學音樂學院長笛老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洋管弦樂長笛演奏,職稱:助教,單位:武漢市江漢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