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軍
對于農村小學來說,作文是語文教師教學的一大難題。為了學好寫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為此,在新課改要求下,為了使學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學中,盡量讓學生從身邊之事寫起,寫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學生的作文在求真務實的基礎上,表達出真情實感,這樣,學生的作文才會越寫越靈活,并逐漸達到新課程的要求,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1. 注重學生的閱讀積累
作文教學除了要讓學生多寫多練之外,還要讓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讓學生把精彩優美的詞句、片斷摘錄下來,養成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廣擷博采并學以致用,定能筆下生輝。
(1)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現在的書五花八門,因此,教師應在書籍的選擇上給學生一些合理的建議。①選擇可以拓寬自己知識領域并提高語文整體素質的書籍。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推薦閱讀寓言、童話、科學知識短文及報紙雜志等。③緊扣時代脈搏。為讓學生及時了解社會重大時事和最新科技成果,教師要及時向他們推薦相關讀物,并讓學生閱讀報紙上的相關報道。
(2)指導讀書方法,提高閱讀效 果。教師應引導學生帶著任務去讀書,在閱讀中提高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做到讀思結合、讀寫結合,這樣可以在思想認識和語言積累等方面有所收獲。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應要求學生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斷及時地摘錄下來。
(3)讀書激勵。開展課外閱讀匯報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學生的摘錄本,讓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提高興趣,感受成功的喜悅,提高語文素養。
2.注重讀寫結合
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認識,還可以學習寫作方法,大量閱讀材料可以成為學生習作的范例。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才能把從讀中學到的知識加以鞏固,形成技能,使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要做到讀寫結合,一是要多讀書。不僅要廣泛閱讀,還要多讀優秀的篇章段落,做到理解消化,最好能熟讀成誦,通過琢磨咀嚼,逐步地解決“怎樣寫”的問題。二是要善讀。讀與寫的聯系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必須達到善讀的水平,養成善讀的習慣,才能使學生通過閱讀提高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在語言表達方面,通過閱讀積累好詞佳句、學習連詞成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寫作技巧。在思想表達方面,通過閱讀學習作者觀察事物、思考問題、表情達意的方法,從而增長見識、擴大眼界、陶冶情感、提高認識,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將其寫作技巧自然地運用到寫作之中。三是要會仿寫。小學階段的作文,既要放手讓學生去寫,又要嚴格訓練,嚴格要求,逐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無論寫什么都要求表達準確、清楚。指導學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寫作思路,將范文的構思、選材、謀篇、分段、造句、用詞、開頭、結尾及過渡的方法運用到自己寫作中。
3.注重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教師要做有心人,不但要精心上好每次作文輔導課,而且要注意同其他學科的結合,抓住機會及時指導寫作。如,在上綜合實踐課“冷拼盤”或“縫布包”時,教師在講解完操作要領,學生獨立完成操作以后,教師應及時地指導學生用筆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由于這些都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有趣的事,感受特別深,可以布置學生寫題目為《第一次xxx》的作文,加上教師的精心指導,學生寫起來特別順手。
還可以將作文指導教學與音樂結合,采用音樂導情的方法,借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活躍課堂生活,使學生“耳悅”“心悅”。上課前,教師可以根據寫作題材的需要,選擇相應的音樂來渲染氣氛,把學生帶進美妙景象中,讓學生感受強烈。如在指導學生寫《我的媽媽》時,我讓學生飽含深情地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燭光里的媽媽》等歌曲,筆下的媽媽的形象就會豐滿、感人。
總之,教師要善于觀察、尋找語文與其他學科的結合點,利用其他學科的素材,服務于作文教學,讓學生用心去描繪豐富多彩的課堂生活,感受學習的快樂。
4.注重家、校結合
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更不是語文教師一人的任務。所以,教師要與家長取得聯系,引起家長的重視,讓家長和老師攜起手來共同擔負指導、幫助孩子寫作的責任。首先,要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給孩子創造一個閱讀的環境,多陪孩子逛逛書店,引導孩子選購一些他自己喜歡閱讀的書籍;其次,在家庭中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多和孩子說說話,交流一些雙方耳聞目睹的事情,從而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還有就是鼓勵孩子把平時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通過一些親子互動,讓孩子樂于記,樂于寫,回到學校后,孩子就可以把日記改寫成作文。這樣一來,孩子的觀察、交流、寫作習慣就日積月累地養成了,見識增長了,寫作水平自然會有較大的提高,可謂是一舉多得。
小學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苦、復雜的工作,但是只要教師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做一個教育有心人,小學作文教學就一定能夠取得可喜的效果。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鎮沈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