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彪等

[摘要] 目的 探討嚴重胸外傷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診療方法。 方法 對我院2007年7月~2015年2月期間治療的89例嚴重胸部外傷患者中的21例嚴重胸部外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的診斷、治療進行分析和總結。通過比較治療前后的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合指數(PaO2/FiO2),并給予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通過比較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評估治療效果。 結果 經治療后,患者的PaO2明顯升高,PaCO2明顯下降,PaO2/FiO2明顯升高,與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1例患者中有6例出現并發肺炎,對癥治療后痊愈,其中2例死亡,1例因為失血過多,另外1例主動放棄治療。 結論 早期發現并且早期給予治療ARDS對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在治療過程中,合理正確使用呼吸機是提高治療成功率最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 重癥胸外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氧合指數(PaO2/FiO2)
[中圖分類號] R56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6-003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caused by severe chest traumain. Methods Complicated 89 c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7 to February 2015 with severe chest trauma in patients, among which 21 case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 oxygen index (PaO2/FiO2)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were given thepatients to maintain respiratory tract unobstructed, through compared the change patient vital signs to value treatment effect evaluatio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PaO2 increased, PaCO2 decreased, PaO2/FiO2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P<0.05); in 21 cases, 6 cases were complicated with pneumonia appears, and they were recovere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which 2 cases died, 1 case of death due to excessive blood loss, also 1 case gave up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of ARDS is significant prognostic,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reasonable and correct use of breathing machine is effec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Key words] Severe thoracic trauma;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xygen index (PaO2/FiO2)
隨著交通和工業社會的發展,導致胸部創傷越來越嚴重和復雜。胸部創傷的病例數明顯增加,嚴重的創傷、病情復雜,常合并多發傷是目前胸外傷的損傷特點[1]。嚴重胸外傷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是指因為嚴重的胸部創傷所引起的難治性低氧血癥和進行性的急性呼吸窘迫,可導致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彌漫性損傷,病理表現為透明膜形成、肺水腫及肺不張[2],胸外傷引起的ARDS具有起病突然、傷情較重、致死率高等特點。我院在2007年7月~2015年2月間共收治由于各種原因所致胸外傷患者共計318 例,其中89例為重癥胸外傷,共有21例急性ARDS發生,現采取回顧性分析法來分析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意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根據研究條件共納入21 例患者。其中男12 例,女9 例;年齡16~68歲,平均(33.4±9.9)歲,致傷到施治時間1.5~72 h。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3例,高處墜落傷4 例,擠壓傷2例,1例銳器傷,1例撞擊傷。21例患者均有多發性肋骨骨折及不同程度血氣胸,其中肺裂傷3例,肺挫傷10例,連枷胸3例。同時合并肝、脾破裂6例,骨盆骨折4例,創傷性膈疝1例,創傷性休克6例,股骨骨折4例。在21例患者中,12 h內發生ARDS 7例,12~24 h間發生ARDS 6 例,24~72 h發生ARDS 7例,72 h后發生ARDS 1 例。
1.2診斷標準
對于送診的重癥胸外傷患者,本科密切監測其是否出現以下情況,即①出現呼吸急促(頻率>28 次/min);②血氣分析顯示,PaO2<8 kPa(60 mm Hg),PaO2/ FiO2<26.6 kPa(200 mm Hg);③胸部X 線片示肺內大片陰影,呈云絮狀;④臨床除外心源性肺水腫,CVP<1.96 kPa,以期在早期發現 ARDS 癥狀。
1.3 治療方法
所有21例患者詳細詢問病史,并認真進行體格檢查,通過體征、X線攝片胸腔或腹腔穿刺、胸部CT檢查,確定胸外傷的損傷原因、程度以及部位。保持呼吸道的通暢,積極處理各種并發癥,動態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對存在休克或可能休克患者應積極輸血和輸液恢復有效血容量,并且早期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所有患者積極建立人工氣道,可以用簡易的呼吸球囊開展人工通氣,再連接呼吸機用來機械輔助通氣,嚴重煩躁者考慮給予鎮靜劑靜脈注射,如咪唑安定或異丙酚。發現ARDS的第一時間即制定治療方案:①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充分的氧療、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及機械輔助通氣治療;②積極治療其他臟器損傷;③積極治療肺間質水腫,ARDS 急性期應嚴格控制晶體輸液量,適量輸注人血白蛋白及血漿,避免大量輸注庫存血;④激素治療:應當早期、大劑量、短期應用激素,藥物主要選擇地塞米松或甲潑尼龍,以靜脈注射為主;⑤血管擴張劑(常用酚妥拉明 40~60 mg/d 持續靜脈滴注);⑥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劑,主要選擇依達拉奉[3]。呼吸機繼續支持呼吸,PEEP調整至6~9 cmH2O。再根據每日的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呼吸機的參數,在必要時給予鎮靜、肌松藥物。待病情得到控制且患者意識清晰、恢復自主呼吸后,脫離呼吸機[4];⑦可以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如烏司他丁),其可維持溶酶體膜的穩定,抑制溶酶體的釋放,同時又可以穩定細胞膜結構,改善微循環和組織灌注,抑制心肌抑制因子的生成[5]。
1.4 統計學方法
選取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例患者中,發生并發肺炎患者6例,經治療后痊愈,其中2例患者死亡,1例因失血過多,另1例為主動放棄治療,死亡率9.5%。經過治療后,血氣分析結果較通氣前有明顯改善(P<0.05)。見表1。
3討論
胸外傷嚴重的患者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概率要比其他胸損傷高得多,重癥胸外傷患者多是因為外部撞擊、墜落等暴力使胸部遭受極大的傷害,使患者多處肋骨骨折成連枷胸且伴有肺組織損傷,影響呼吸運動且引起肺組織出血、水腫等病變,從而影響患者通氣功能和氧彌散功能,進一步就會導致患者呼吸系統順應性障礙,而誘發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癥[6]。早期發現及預防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及早作出ARDS 的診斷是搶救成功的重要前提,對于患者早期簡單、方便快速的全身體格檢查十分必要。強烈的暴力可以直接致使患者胸部輪廓遭到損傷,造成肋骨骨折及肺、腎、脾臟等臟器挫傷的后果[7]。因此,胸外傷患者容易發生呼吸困難和低氧血癥,繼而發展為胸外傷并發ARDS[8]。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與代償性抗炎反應綜合征二者失去平衡是ARDS并發的重要因素,而內環境穩定性及機體炎癥反應失調則是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的最根本原因。嚴重胸外傷作為導致ARDS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是最終導致患者死亡的不可忽視的原因[9]。嚴重胸外傷的典型特征是連痂胸伴肺挫傷,隨著病程的進展,出現反常呼吸及呼吸窘迫的迅速進展。當有多個創傷時將產生多種炎性因子的綜合影響,很容易導致急性肺損傷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如果患者胸部損傷為鈍性傷,初期臨床癥狀為氣管內泡沫樣痰及呼吸困難,胸部 X線片檢查提示有點片狀陰影,則可考慮為肺挫傷。重癥胸外傷所導致的ARDS主要臨床表現為低氧血癥。由于患者的胸膜腔內壓力增高,肺實質出血及水腫,最終引起肺組織內微循環障礙,灌注達不到平衡,肺泡膜的彌散作用亦隨之減弱,通氣與灌注比例失調從而最終造成組織缺氧,肺血管的阻力升高,肺血流量降低以及肺順應性減弱,從而造成低氧血癥。對于此類患者,對癥治療首先應糾正缺氧。而在搶救嚴重胸外傷病患的過程中,初期對癥治療則應注意及時糾正低氧血癥、積極改善內臟供血等方法,從而防止向多臟器功能衰竭轉化[10]。一旦發現并發ARDS,首先及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并借助呼吸機機械通氣[11],使用呼氣末氣道內正壓通氣(PEEP)治療,PEEP 壓力由小漸大,待患者病情穩定后,PEEP壓力逐步減小,通常做法是等過渡到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后再脫呼吸機。應依據病情變化發展及緩解情況逐步調整呼氣終末正壓,呼吸機撤離動作應十分小心謹慎,應根據動脈血氣分析結果逐步進行,避免二次插管,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12]。在ARDS 早期可使用地塞米松針(20~40)mg/d,連用3 d,激素的早期應用可提高機體的應急能力,避免炎性細胞因子的生成和釋放,以利于提高溶酶體酶的穩定性,緩解支氣管痙攣或小動脈痙攣,改善通氣功能,有助于肺泡表面活性劑保持穩定的狀態,抑制ARDS后期肺纖維化的產生。大多數ARDS 患者都會發生肺內小血管痙攣、肺動脈壓升高、組織灌注不好、微血栓生成、組織缺氧等微循環功能障礙[13]。因此,適當地應用血管擴張劑(我科常用酚妥拉明(40~60)mg/d持續靜脈滴注)對擴張肺血管、改善肺循環有益處[14]。為了更好地對ARDS患者進行救治,本院采取了常規治療聯用依達拉奉注射液的治療。依達拉奉為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新型自由基清除劑,在肺功能保護中的應用價值較高[15],其能夠直接清除自由基,減輕自由基導致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減少NO 的產生從而減輕肺損傷[16]。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可以減少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粘附,減低粘附分子的表達,抑制多種炎性介質,減輕肺內炎性反應從而減輕肺損傷[17],烏司他丁作為蛋白酶抑制劑,有研究發現烏司他丁能抑制炎癥級聯的多個環節[18],有效清除氧自由基[19],有效抑制1L-8 合成并阻斷1L-8 與炎癥反應、氧自由基之間的惡性循環及連鎖反應,從而減輕肺損傷[20]。嚴重胸外傷致ARDS 患者常伴多發傷,因此治療上比較復雜,原則上應早期診斷,盡快治療。在治療中除了要注重專科局部的處理,還要及早治療其他合并傷及休克,治療的關鍵在于糾正反常呼吸及低血容量休克,清除肺間質水腫及肺泡萎陷,增加肺順應性,應做到:①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早給予充足的氧氣、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及機械輔助通氣治療。②合并腦外傷如硬膜外血腫者應及早開顱及時清除血腫;胸腹聯合傷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嚴重缺氧患者,應緊急處理休克和缺氧,謹慎考慮剖腹探查術;有四肢長骨骨折患者,可先簡單外固定,以防止發生肺栓塞,加劇 ARDS 的發展。③積極治療肺間質水腫,在ARDS 急性期應嚴格控制輸液量,適當輸注人血白蛋白及血漿以提高血漿的膠體滲透壓,同時配合利尿劑的使用,維持體液的負平衡,大量輸血應避免輸注庫存血,以防止破碎的血液成分沉積在肺血管引起微血管栓塞,加劇ARDS。④針對肺部感染癥狀,積極早期、足量應用抗生素,先經驗性選擇抗生素,及早進行痰培養加藥敏檢查,根據培養結果及時調整選擇敏感抗生素,在抗生素使用時間較長或有真菌感染依據時聯合使用抗真菌藥,同時動態進行X線胸片檢查。⑤對所有患者都要進行積極有效的呼吸道護理,對有肺膨脹不全表現的病例應盡早行纖維支氣管鏡吸痰[21]。呼吸機的管路予以定期消毒,防止醫源性交叉感染的發生[22,23]。⑥維持合適的血容量,積極控制失血性休克,是保證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于濤,劉影,張冬成,等. 胸部創傷的致傷特點和外科策略1369 例分析[J]. 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109-111.
[2] 王瑞華,朱文煜,李穎,等. 重癥胸外傷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早期診治[J]. 中國全科醫學,2011,27:3167-3168.
[3] 毛梅. 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進展[J]. 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0,24(6):505-507.
[4] 徐喜媛,楊敬平,姚易凱. 機械通氣患者不同脫機方法的應用研究[J]. 臨床肺科雜志,2008,13(5):545-547.
[5] 翁偉建,司建榮,賈保全,等. 32 例嚴重胸腹部復合傷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救治[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6,15(9):790-792.
[6] 陳耀武. 重癥胸外傷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J]. 中外醫療,2013,32(4):109-110.
[7] 楊帆. 重癥胸外傷并發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治與預后[J].吉林醫學,2012,33(22):4765-4766.
[8] 王軍宇,李春盛. 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與代償性抗炎反應綜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3,23(2):97-99.
[9] 王金達,王寶恩.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分期診斷標準[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9,7(3): 348.
[10] Yi YF,Hu CH,Chen L,et al. Effects of ICU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horacic injury[J].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m Medicine,2005,15(12):1853-1854.
[11] Roy Si,Sadowitz B,Andrews P,et al. Early stabilizing alveolar ventilation prevent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 novel timing-based ventilatory intervention to avert lung injury[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2,73(2):391-400.
[12] 羅春生,張石江,景華,等. 重癥胸外傷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30例[J]. 中華創傷雜志,2000,16(4):225-227.
[13]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 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2006)[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6,18(12):706-713.
[14] 李春花,劉唯佳,任成山. 肝肺綜合征的臨床診斷與治療研究現狀[J].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4,7(6):692-695.
[15] 梁濤. 依達拉奉對急性肺損傷患者的肺保護作用及炎性因子、氧自由基的影響[J]. 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5):2250-2251.
[16] 武宙陽,明鈺,姚尚龍. 依達拉奉對急性肺損傷的治療作用及其機制探討[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0(3):329-332.
[17] 談晨,黃偉,昌震. 烏司他丁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 中國醫藥指南,2010,8(34):129-130.
[18] 薛慶華,李立環. 烏司他丁對體外循環術后肺損傷的保護作用[J]. 心血管病學進展,2005,26(2):161-162.
[19] Gao Z,Okaxalci Y,Naito K,et al. Ulinastatin at tennates 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 isolatea bloodperfused rebbit neart[J]. Ann Tnorac Surg,2000,(69):1121-1126.
[20] Sato Y,Lshikawa S,Utaki A,et al. Induction of acutephrase reaetine substances during open-heart surgevy and efficacy of ulinastatin inkibiting cytokines and postope ratine organ injury[J]. JJJCVS,2000,(48):428-434.
[21] Millre PR,Croce MA,Kilgo PD,et al. A cute resp iratory d is tress syndrome in blunt trauma:Identification of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J]. Am Surg,2002,68(10):845-850.
[22] 黃琴紅,王芳.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呼吸機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65-166.
[23] 陸升,覃少洲,鄭培秋. 重癥胸外傷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治體會[J]. 中國當代醫藥,2012,19(7):166.
(收稿日期: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