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 邱俊 丁常云

[摘要] 目的 探討顱腦損傷術后并發腦梗死的相關因素。 方法 回顧性分析顱腦損傷手術治療患者89例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出現術后腦梗死分為腦梗死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患者發生術后腦梗死的相關因素。 結果 術后腦梗死組患者年齡≥61歲的比例、腦內血腫的比例、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房顫病史的比例、受傷至入院時間>12 h的患者比例、吸煙飲酒的患者比例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 結論 顱腦損傷術后腦梗死是嚴重的并發癥,而高齡、腦內血腫、受傷至入院時間長、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房顫以及有吸煙和飲酒史是患者發生術后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 顱腦損傷;手術;腦梗死;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 R651.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6-007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after infarction brain injur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9 case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All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infarc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postoperative infarction.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 were analyzed,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cerebral brain injury were analyzed. Results Ratio of age ≥61 years old, intracerebral hematoma,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atrial fibrillation, injury to hospitalization time >12 h, smoking and drinking of infarc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or P<0.01). Conclusion Postoperative infarction is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advanced age, intracerebral hematoma, a long time from injury to admissio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smoking and drinking history are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cerebral.
[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urgery; Infarction; Related factors
目前顱腦外傷的發生率較高,手術是治療嚴重顱腦外傷的主要方法,但是部分患者術后會出現大面積腦梗死,一旦出現,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2]。本文對89例顱腦外傷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患者是否出現術后腦梗死進行分組,分析患者發生術后腦梗死的相關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手術治療的顱腦損傷患者89例的臨床資料。其中34例發生術后大面積腦梗死為腦梗死組,55例未發生術后腦梗死為對照組。術后腦梗死組患者男26例,女8例,年齡15~81歲,受傷至入院時間1~25 h。對照組男37例,女18例,年齡17~83歲;受傷至入院時間30 min~24 h。
1.2 研究方法
記錄兩組患者的性別、平均年齡、致傷原因、受傷至入院時間、生活習慣、受傷部位等資料進行比較。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術后腦梗死組患者年齡≥61歲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致傷部位以及病史比較
術后腦梗死組患者腦內血腫的比例更高,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房顫病史的比例更高(P<0.05)。見表2。
2.3兩組受傷至入院時間以及生活習慣比較
術后腦梗死組受傷至入院時間>12 h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吸煙飲酒的患者比例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3討論
腦梗死是顱腦損傷術后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一旦發生,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影響患者的預后。顱腦損傷術后并發腦梗死與手術導致患者局部血液供應發生改變有關,腦組織出現缺血性損害,在顱腦損傷基礎上發生腦梗死,增加了患者的致殘率以及死亡率[3-5]。顱腦損傷后出現的腦梗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如果沒能及時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患者病情快速惡化,增加后遺癥發生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尤其是對于大面積的腦梗死以及腦干丘腦等重要部位發生的腦梗死,更容易導致患者病情惡化。大腦組織缺血是導致腦梗死的主要原因。顱壓升高導致腦組織受壓,腦血管扭曲變形、痙攣,均可導致血管供血區的缺血而發生腦梗死。當顱內壓升高到60~80 mmHg、腦灌注壓下降到10~20 mmHg時,腦循環接近停止。顱腦損傷導致顱內壓增加,腦疝形成,腦靜脈回流受阻,動靜脈系統血栓形成,從而發生腦梗死。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顱腦損傷后,應盡早控制顱內壓升高,手術治療的患者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一旦出現短期內生命體征改變,意識障礙加重,應及時復查頭顱CT,及時診斷,及時治療。顱腦損傷術后發生的腦梗死常常診斷困難,尤其是顱內血腫清除術、腦挫裂傷術后患者,通常治療的重心放在血腫或者嚴重挫裂傷清除術后腦組織恢復上,更容易掩蓋術后腦梗死的臨床癥狀,導致患者致殘率以及致死率居高不下[6,7]。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應引起重視,及時行頭顱CT或者MRI等輔助檢查,避免耽誤治療。有研究顯示,顱腦損傷術后腦梗死與手術部位水腫、壞死有關,新鮮梗死灶在CT上呈低密度區,與水腫較難區別,能夠被強化。
顱腦損傷術后發生腦梗死的機制學術界目前并不十分統一,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顱腦損傷患者在術前、術中顱內壓升高,因此使用大量的脫水劑,導致血液濃縮,再加上術中失血,術后患者血液濃縮、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導致腦血栓形成;②部分顱腦損傷術后患者凝血功能檢查顯示患者呈高凝狀態,顱腦損傷以及手術均可破壞腦組織,而腦組織破壞后導致兒茶酚胺、5-羥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質釋放,導致腦血管痙攣,從而導致腦梗死的發生;③顱腦損傷后腦組織水腫、顱內血腫均形成占位效應,導致腦組織移位,相應部位供血動脈受到壓迫,導致腦血管狹窄、閉塞,出現相應供血區腦梗死;④走行迂曲、長的終末動脈較少有吻合支,一旦發生損傷易發生腦梗死;⑤有研究顯示,超過50歲的患者發生術后腦梗死的機率較高,與高齡患者動脈硬化的程度有關,損傷對血管的刺激更容易導致動脈痙攣狹窄,尤其是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⑥其他還有術后癲癇、術后高熱、醫源性損傷等[8-10]。其他原因還有急救過程中止血操作不規范,壓迫到腦血管而導致缺血意外,患者受傷是頸內動脈受到牽拉而導致內皮受到損傷,形成附壁血栓。另外,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導致機體發生應激反應,激活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質,誘發腦血管痙攣,也與患者本身的血管狹窄以及老化有關[11,12]。
在本次研究中,發生術后腦梗死的患者44.1%年齡≥61歲,顯著高于未發生術后腦梗死的患者,證實年齡越大的患者越容易發生術后腦梗死,與患者年齡大、身體機能下降、動脈血管功能差等有關。未發生術后腦梗死的患者損傷部位硬膜外血腫的比例顯著高于術后發生腦梗死的患者,而發生術后腦梗死的患者損傷腦內血腫的比例顯著高于術后未發生腦梗死的患者,腦內血腫對腦組織的損傷較硬膜外血腫嚴重,這也是更容易發生術后腦梗死的原因之一。術后腦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房顫的比例更高。高血壓、糖尿病是動脈硬化的病因,也是腦梗死的常見病因,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動脈血管硬化,顱腦損傷加上手術對腦組織的損傷等均增加了患者發生腦梗死的風險[13,14]。房顫患者栓子脫落是導致腦梗死栓塞的原因之一[15,16]。在本次研究中,受傷至入院時間對患者術后并發腦梗死的機率也有一定的影響,受傷至入院時間越長,患者術后越容易并發腦梗死。受傷至入院時間長,患者沒能得到及時的治療,隨著時間的延長,腦組織水腫越嚴重,腦組織受到的損傷也越嚴重,因此患者更容易發生術后腦梗死。吸煙和飲酒史也是影響患者術后發生腦梗死的因素。煙草煙霧中含的一氧化碳可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累積,促進血栓生成,吸煙者與非吸煙者比較,循環中的組織因子水平更高,組織因子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呈高表達,在血栓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長期飲酒可加速血管的硬化,使患者更容易發生術后腦梗死。
綜上所述,顱腦損傷術后腦梗死是嚴重的并發癥,而高齡、腦內血腫、受傷至入院時間長、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房顫以及有吸煙和飲酒史是患者發生術后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盧榮加,王建華,龔進. 顱腦外傷手術后并發腦梗死的治療體會[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9):102-103.
[2] 張海陽,朱志輝. 顱腦外傷后腦梗死43例臨床研究[J]. 中國醫藥指南,2010,22(19):1189-1190.
[3] 龐建雄. 顱腦外傷術后并發腦梗死的診治研究[J]. 河北醫學,2014,20(9):1466-1468.
[4] 張均邁. 顱腦外傷去大骨瓣減壓術后并發腦膨出和顱內血腫及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 河北醫藥,2014,36(19):2922-2924.
[5] 胡正祥,楊魁元. 顱腦外傷去大骨瓣減壓術后并發腦膨出、顱內血腫及腦梗死的臨床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12):998-1001.
[6] 楊向斌,熊明松,錢加才. 重型顱腦外傷術后合并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效果觀察[J]. 醫學美學美容,2014,23(7):93.
[7] 伍偉俊,錢鎖開,張瓏. 腦外傷去骨瓣減壓術后并發癥臨床分析(附87例報告)[J]. 江西醫藥,2009,44(12):1159-1162.
[8] 張躍欣,劉曉東,李文臣,等. 顱腦損傷后大面積腦梗死老年患者的特點[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3):770-771.
[9] 譚華滄. 38例重型顱腦外傷術后并發腦梗死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0):158-160.
[10] 熊飛龍,沈斌,李春生,等. 顱腦外傷術后并發腦梗塞相關因素分析與防治對策[J]. 江西醫藥,2009,44(8):761-762.
[11] 高峰,崔澈. 顱腦外傷后微循環異常變化及損傷機制[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2,12(3):216-218.
[12] 鐘暉東,李斌,董小光. 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激發創傷性腦梗死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2, 10(20):30-31.
[13] 陳紅慶,張志強,程新富.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術后血壓改變對腦梗死發生的影響研究[J]. 醫學研究雜志,2010, 39(10):94-96.
[14] 王上橋,梁定興,蒲堅,等. 顱腦外傷去骨瓣減壓術后并發腦梗死危險因素分析[J]. 西南國防醫藥,2013,23(12):1316-1318.
[15] 劉康,黎紅華,廖光昊. 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發生出血性腦梗死的相關因素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7):837-839.
[16] 陳志輝. 非瓣膜性房顫并發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D-Dimer、vWF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4,(16):2383-2387.
(收稿日期: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