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驥洲
摘要:西藏定向生制度作為國家少數民族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團結和睦的重要政策。西藏定向生總體發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本文在重新解讀西藏定向生制度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定向生培養所面臨的主要困境,并對未來西藏定向生的培養發展工作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西藏定向;培養;發展;機制
西藏定向生,全稱為“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業大學生”,是指戶籍在西藏以外的考生,入學時與西藏教育部門、招生高校簽訂三方協議,在大學就讀期間由西藏政府出資培養,畢業后需按協議到西藏工作服務不少于五年時間。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中央組織部、人事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西藏干部隊伍、領導班子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1] 19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援藏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4]6號)精神,全國有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西南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3所高校有資格招收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生,為西藏地區培養輸送高級專門人才。
一、西藏定向生培養的現實意義
西藏定向生制度作為國家少數民族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團結和睦的重要制度。西藏定向生人數雖少,卻是建設西藏艱苦地區,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政治力量,更是著眼未來的戰略布局。加強對西藏定向生這一特殊學生群體的培養教育,幫助他們成長成才,是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全局,促進西藏地區發展,緩和民族矛盾的重要舉措。
二、西藏定向生培養發展工作面臨的主要困境
1.成績相對落后,抗挫能力較差
由于畢業后要到艱苦地區工作,西藏定向生在招錄時,給予了降分錄取的優惠政策,大部分西藏定向生是以“降分錄取”的方式進入高校就讀的。相對其他正常錄取的學生,西藏定向生的學業基礎較弱,導致在日后的大學學習中,成績相對較差,排名相對靠后。另外,由于專業思想不穩定,部分西藏定向生對前途未來感到迷茫,造成學習缺乏動力,進一步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即便有一些同學想要奮發圖強,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仍可能只取得班級中等偏后的成績,由高中時期的“白天鵝”變成了大學里的“丑小鴨”,成為班級中“平凡”甚至“平庸”的一員,心理落差較大,導致自尊心受挫,部分西藏定向生逐漸從自信走向自卑,意志消沉,情緒低落,陷入心理困境。
2.身份認同不高,容易自我消沉
部分西藏定向生報考時對西藏定向協議的條款不甚了解,只是為了考上某所好學校而嘗試報考西藏定向生,不少同學甚至懷著“先考進大學,再想辦法轉換專業”的心態。隨著入學后對西藏定向協議條款的深入了解,發現不存在由“西藏定向生”轉為“普通生”的可能性,無法轉換身份,畢業后去西藏工作成為不可避免的事情。由于轉換身份期待落空,對于未來去西藏艱苦地區服務的心理準備不足,對西藏定向生的身份認同度不高等原因,西藏定向生很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喪失拼搏進取的精神。
3.缺乏職業規劃,未來感到迷茫
一些高校乃至社會對這一學生群體的關注度不夠,未能開展合理有效的、具有針對性的精細化培養與指導。專門針對西藏定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學業輔導、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發展指導等工作的缺乏,造成這部分學生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心理挫折承受力不高,對自己畢業后的發展前途感到迷茫困惑。而且,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業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之前,幾乎都沒有踏足過西藏的經歷。西藏對他們來說只是存在于書本或網絡上的地理名詞。由于西藏定向生對西藏的不了解,造成了認識上的誤區,將西藏的艱苦因素片面擴大化,導致對前途感到渺茫,對未來喪失信心,甚至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恐慌。
4.難適艱苦環境,人才流失較多
西藏定向生畢業后幾乎都在高原艱苦地區工作,部分同學大學期間缺乏鍛煉,身體素質不過關,無法適應高原艱苦環境,到達西藏工作一段時間后,以身體不能適應工作環境為理由申請轉崗。思想上,部分學生因為缺乏奉獻精神,不能安心在艱苦地區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后,想方設法調離西藏。政策上,西藏當地部分用人單位對西藏定向生的配套制度的不盡完善,沒有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沒有為他們開辟良好的發展通道,導致西藏定向生在單位無用武之地,雖然滿懷報國熱忱,卻無法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于是產生抵觸心理,希望早日離開西藏,另外尋找能充分發揮個人才干和體現個人價值的舞臺。這些綜合因素造成了西藏定向生人才流失率較高。
三、西藏定向生培養工作的主要發展路徑
1.成立領導小組,制定戰略規劃
西藏定向生雖然只占在校生的很少一部分,但卻是服務西藏,建設西藏,發展西藏,貫徹落實國家民族方針政策,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重要政治力量,招生高校應對這類學生群體高度重視。為做好西藏定向生的培養發展工作,建議招生高校應成立學校層面的“西藏定向生培養發展領導小組”,制訂學校層面的《西藏定向生培養發展計劃》,將西藏定向生的學業教育、黨員發展、素質培養、畢業后幫扶等內容納入學校總體戰略部署,在人財物等各方面為西藏定向生培養發展工作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
2.以黨建為抓手,適度發展黨員
為了使西藏定向生明確自己的使命與責任,糾正部分學生認為的畢業后就是去風景秀美的地區游山玩水的,而不是去條件艱苦地區吃苦奉獻的錯誤思想。有關高校要培養西藏定向生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高尚品格,培養他們戰天斗地敢拼會贏的無畏精神,培養他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精神。可以考慮把符合入黨條件的西藏定向生發展成為共產黨員。彰顯每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戰斗堡壘,每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精神風貌。在他們入學到畢業的四年時間里,合理規劃,重點培養,有計劃、有步驟、有梯隊地做好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同時,以西藏定向生黨支部和黨員為核心,團結凝聚整個定向生群體,以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領帶動整個西藏定向生群體,提升士氣、振奮精神,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培養奉獻精神與崇高品格。要將黨建工作貫穿西藏定向生培養發展工作的始終,使西藏定向生的政治培養與專業培養相結合,共同服務于西藏定向生人才發展總體戰略。
3.強化學業幫扶,打造核心能力
學習是學生的本職工作,也是西藏定向生塑造個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環節,通過學習掌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更是日后服務西藏,建設西藏的基礎。一個學藝不精的西藏定向生畢業分配到了西藏,不僅不能服務當地老百姓,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還可能造成工作上的失誤,給當地少數民族老百姓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激發民族矛盾,造成負面政治影響。為對西藏定向生開展學業幫扶工作,可以在西藏定向生群體中組建學習小組,引導他們自助助人,可以引導成績優秀的黨員骨干學生與定向生結對子,對定向生開展“一對一”學業幫扶,也可以指定優秀輔導員和班主任擔任定向生的學業指導老師,督促定向生的學習,并在專業上為他們答疑解惑。
4.組建學生社團,加強進藏實踐
高校學生社團是大學生的自治組織,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高校培養人才的第二課堂。組建和運作西藏定向生社團,有利于發揮西藏定向生的主體陛作用;有利于增強西藏定向生群體的凝聚力、向心力、榮譽感、自豪感,提高對定向生身份的認同度;有利于定向生骨干人才的培養;有利于藏族文化的傳播和漢藏文化的交流。具體的做法可以是:在文化上,邀請具有援藏經歷的干部教師舉辦西藏地理與人文講座,介紹西藏的歷史發展和風土人情,消除西藏定向生對西藏的陌生感和疑惑感;在社會實踐上,社團利用暑假社會實踐火熱開展的契機,組織西藏定向生進藏開展社會實踐,親身體驗西藏的風俗民情,考察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走訪未來的就業單位,尋訪畢業后入藏服務的優秀校友。通過走進西藏的親身體驗,讓西藏定向生們深刻意識到,西藏這片熱土,正是民風淳樸鄉親可愛,正是求賢若渴虛位以待,正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從而提升西藏定向生的身份認同,堅定進藏服務的理想信念。
5.做好心理輔導,提升心理品質
西藏地區生活環境艱苦,對西藏定向生來說,不僅需要有良好的體魄來適應高強度的工作和艱苦的生活環境,還要有開朗樂觀的心態和積極頑強的韌性來支撐自己在西藏的工作生活。可以說,西藏定向生在讀期間免不了要經歷各種挑戰和挫折,難免產生各種心理困擾,背負各種心理負擔。幫助西藏定向生提升心理耐挫能力,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也是我們在定向生培養發展工作中的當務之急。舒緩心理壓力,排遣負面情緒,糾正錯誤觀念,調整郁悶心態,從而幫助西藏定向生心情愉悅地完成學業,滿懷信心地迎接艱苦地區工作的挑戰,積極樂觀地邁向廣闊天地的人生大舞臺。
6.制定生涯規劃,明確未來發展
職業生涯的發展關系到西藏定向生的切身利益。這個問題解決不好,西藏定向生在學校里就缺乏學習熱情,到了工作崗位也無法沉下心,扎下根,安心工作,全心奉獻。所以要加強對西藏定向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與教育。不能簡單地認為,畢業后按協議包分配到西藏工作,避免了求職的煩惱與艱辛,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就不存在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問題。對西藏定向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第一,要為他們解讀國家定向西藏就業的政策方針,明確責任與權利的界限,讓他們明白權利與義務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不可分割。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一定要履行義務。第二,指導西藏定向生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道路。每個人的個性能力興趣愛好不同,應該有不同的職業發展路徑,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職業發展套路,應該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個性化地制定屬于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方案。
總之,西藏定向生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發展良好。在個人、學校、社會和國家的共同關注和扶持下,西藏定向生有能力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有能力將國家戰略與個人發展相結合,從而撰寫出西藏大建設大發展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