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彥平
摘 要:研究了國內科研團隊的管理現狀,研究了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的經營管理哲學。提出將敬天愛人的管理理念貫穿到科研團隊管理工作中,創造科研團隊管理的新境界,為科研團隊的良性發展提供保障。討論了敬天愛人的科研團隊管理模式的內涵,即尊重科研工作規律,千方百計為各類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關鍵詞:敬天愛人 科研團隊管理 新境界 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206-02
當前,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迅猛發展的經濟科技全球化趨勢,在我國經濟增長、國際競爭力提高的問題上,團隊創新逐漸成為其明顯的決定性因素。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都離不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加強,在技術創新過程中,最活躍的核心資源及最具創造性的驅動因素就是科研人員。如今,經濟學界、管理和科技界關注的重點轉變為怎樣管理科研團隊,從而有助于團隊成員獲得有效激勵,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1 科研團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1 考評體系不科學
針對科研活動,考評體系具有非常明顯的導向作用,健全激勵機制的基礎是合理的考評體系,關系到能否使成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從而促進團隊和諧、有序的運作。
有很多科研團隊的考核周期較短,評價制度呆板,營造團隊科研創新氛圍的柔性機制較為缺乏,使團隊的研究工作不太系統,而對于雖然意義重大但周期長的基礎研究,科研人員都不愿意承擔,研究工作就很容易停留在“小打小鬧”的水平,造成重大學術成果很難產生[1]。
1.2 忽視團隊文化建設
目前,團隊文化逐漸成為科研團隊賴以生存與發展壯大的土壤,科研團隊若要有傳承與發展的根基,就必須形成團隊文化。而對于科研團隊文化建設來說,最重要的是構建以人為本的理念,創建一個合作互助、互相激勵、共同學習、和諧寬松的氛圍。現如今,團隊文化建設在很多高校的科研團隊都不被注重,團隊凝聚力若缺少團隊文化的支撐就很難形成,對于團隊成員研究潛能的充分發揮也是不利的,終將會使團隊的科技創新能力受到影響[2]。沒有團隊文化的科研團隊,也很難長久健康的發展。
1.3 存在急功近利的現象
有的科研團隊為了滿足考評指標,盲目追求發表論文和出版專著的數量。有的科研團隊不尊重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沒有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有的科研團隊學術成果過多的集中在少數幾個學術帶頭人身上,隊伍結構不合理。
2 科研團隊管理中的敬天
2.1 何為敬天愛人
日本企業界的“經營四圣”,也就是日本戰后經濟崛起中最卓越的四位企業家,分別是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和日本京瓷集團的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經營四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享有“當代松下幸之助”的美譽。
“敬天愛人”是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核心,也是京瓷的社訓。
“敬天”是指做事依照事物的本性,“天”指的是客觀規律,即事物的本性。堅持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始終是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所謂“愛人”,就是“利他”[3]。
2.2 敬天在科研團隊管理中的內涵
從人才學的角度來看,團隊成員成才的過程與科研團隊的成長過程是高度統一的,在團隊成長過程中,當團隊成員持續不斷地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時,也就很容易達到團隊成員的成才目標了。其成長機制如文獻[4]給出的圖1所示。
因為創新活動是一種高風險的活動,也一直允許國家的科技創新政策可以是失敗的,經過艱苦的努力,科研團隊也有可能得不到成果。創新實踐一旦經歷失敗,可能會使有些團隊走向自生自滅。而團隊只要有共同的愿景,在經歷多次思想碰撞后,肯定可以在某一時刻,擦出火花,創新思想隨之迸發出來,創新性成果也就觸手可得了。
(1)科研團隊形成期。
團隊成員只有在有一致的價值取向的前提下,科研團隊的創新行為才有可能產生。科研團隊在成長初期,團隊成員尚沒有清晰的共同愿景,共同價值觀在團隊文化的引導下有可能有助于形成共同愿景;這種共同愿景一旦形成,團隊成員的行動就可以由其指導。因此,科研團隊在團隊形成初期建立一個統一的共同愿景是亟需的。
在這一個時期,團隊負責人應該以其學術影響力和人格魅力,讓團隊成員產生“無論如何也要辦到”的迫切愿望,否則科研團隊很容易夭折;只要團隊成員能夠接受并認同所賦予工作的意義,就很容易能夠自發地產生工作熱情,主動挑戰更高的工作目標。
(2)科研團隊成長期。
創新文化氛圍在科研團隊成長期就已經比較濃厚了,也已形成團隊成員的共同愿景,兩者共同作用,成員的行動受兩者約束,促使科研團隊產生創新合力。從而使整個科研團隊逐步走向成熟。
這一時期,確定合理的激勵制度,激發團隊成員的創造力,使科研團隊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是最為重要的。
(3)科研團隊繼存期。
由于學術帶頭人在科研團隊繼存期的名聲就已比較顯赫了,學術帶頭人的權威也可能會使創新文化和共同愿景的作用被弱化;學術帶頭人引導著團隊成員,獲得豐碩的學術成果,同時也有新的小創新團隊衍生出來,進而由小創新團隊產生出新的共同愿景。圖2為科研團隊成長軌跡,是由文獻[4]給出的,非常明晰的給出了科研團隊各時期的特征。
在這一時期,團隊的管理者需要更高的藝術。高超的團隊管理藝術,能夠使科研團隊在現有基礎上做大做強,形成具有很強凝聚力的創新型科研團隊。否則,科研團隊成員也很容易分道揚鑣。
同時,也遵循科研工作循序漸進、厚積薄發的規律和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5],不要拔苗助長,也不要延誤時機。堅持用當其時,對于最佳成材期,能夠正確認識與把握,而對于各類優秀人才,能夠及時發現并大膽啟用,在黃金時期,使人才充分施展才干。堅持公平公正、競爭擇優,堅持競爭成才,讓各類人才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開發潛能、增強動力。堅持實踐成才,真正讓人才在科研一線建功,在實踐中鍛煉,在社會里成長[6]。
在啟用各類優秀人才的過程中,要給予他們充分的科研學術自由,只給他們定目標壓任務,不過多的針對具體研究問題和研究思路進行指導,鼓勵他們自主創新,真正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是培養各類優秀人才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最重要的是要把“責權利”全部交給他們,讓他們有完成科研任務的責任,有決定研究方案的權利,還要讓他們“名利雙收”。年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比學術帶頭人更需要學術成果的支撐,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學術帶頭人作為師長,也有責任主動關心他們培養他們。
3 科研團隊管理中的愛人
3.1 稻盛和夫的愛人哲學
“愛人”,暨“利他”,對企業來說就是“利他經營”。廣義上講,這個“他”是指客戶。從“企業本位”轉向“客戶本位”,就是客戶服務,一切問題的考慮都是從客戶的角度,滿足他們的要求。在為客戶創造了價值的同時,企業也可以從中分享價值,對員工和社會來說也是如此。稻盛和夫解釋說:“這里所說的利他,不僅是一種方便的手段,本身就是目的,為了集團,也是為了讓大家都能幸福的目的。只有這樣,利他的目的,才具有普遍性,才能真正贏得大家的共鳴。任何利己的目的,最多只能引起小部分人的共鳴,加上利他,才能有普遍性,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要想真正搞好經營,就必須是利他經營。”他認為,要做到“利他”,必須能夠做到“為了幫助別人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
3.2 薪酬激勵政策
國外的研究結果表明,在80項影響員工生產率的激勵方式中,對生產率水平提高的貢獻最大的是報酬激勵,為30%[7]。目前我國的個人收入水平不夠高,而經濟因素依舊是科研人員關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對于科研人員來說,經濟因素的激勵效果更加顯著。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人的潛能在缺乏科學、有效激勵的情況下只能發揮出20%~30%,剩余的70%~80%的潛能能夠通過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使員工將其充分發揮出來[7]。
如果學術帶頭人能夠放開手腳,把開展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經費讓年輕人自由支配,只要他們的開銷復合科研經費管理規定,就不做任何干預。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學術帶頭人的管理層次也就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這樣的科研團隊肯定能夠良性發展。如果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獲得了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獎勵,或者是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的專利,就一定要按照國家的有關鼓勵創新的管理規定[8],不折不扣的給予獎勵,甚至可以給予本單位的配套獎勵,這種做法對科研人員的激勵是最明顯和最有效的。
4 結語
作者認為,做事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要我做事,只是機械的執行者;第二個層次是我要做事,自己能夠發揮主動性,積極主動的做好事情,但是目的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第三個層次是忘我做事,做事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整個團隊。毫無疑問,科研團隊的負責人只有能夠達到第三個層次,才是稱職的。
最后,借鑒稻盛和夫先生的敬天愛人哲學,與各位科研團隊負責人共勉:惟敬天愛人,始能天人合一;惟以人為本,方可物心兩榮;惟利他管理,才能和諧共贏。
參考文獻
[1] 孫曉杰,李曉明,牛英才,等.高校科研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11(5):592-593.
[2] 張艷玲.高校科研團隊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4):15-18.
[3] 陳華蔚.敬天愛人,以德經營[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275.
[4] 張海燕,王江,李鑫,等.人才學視角下的高校科研團隊成長機制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1):
20-26.
[5] 馬衛華,肖丁丁,許治.大學學術團隊核心能力成長的“平臺—臺階”模式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2):
146-150.
[6] 孫建立.推動我國人才事業科學發展的戰略規劃[J].繼續教育,2011,25(1):4-9.
[7] 廖常柏.科研單位團隊薪酬激勵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8.
[8]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1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