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互聯網+”條件下的編輯出版工作進行探討,重點研究“互聯網+”環境下出版資源與媒體融合探索,為推動傳統出版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提供編輯理論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出版資源;媒體融合
【作者單位】吉正霞,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受眾、內容、媒體均衡傳播的和諧發展,媒體需要在這種互聯的環境中堅持新價值的邏輯?!盎ヂ摼W+”正在解構傳統的出版資源和媒體運行模式,重構出版資源的利用方式。加強媒體融合是當前媒體探索發展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出版業的發展重點,即在充分利用出版資源的基礎上,加快媒體融合步伐,滿足受眾日益個性化的需求,促進傳媒事業的整體繁榮。
一、“互聯網+”環境下的出版資源
在“互聯網+”環境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出版資源的極大豐富,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給大眾提供了表達平臺,民眾的表達欲望得到了最大化的滿足。在這個基礎上,出版資源也不局限于傳統的內容,數字出版資源正迅速地發展壯大?!盎ヂ摼W+”模式下,數字出版資源具有受眾數量龐大、原創性和互動性突出的優勢。
隨著“互聯網+”態勢的不斷發展,出版資源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其中較為有代表性的是受眾的注意力和出版企業的影響力。注意力是受眾對一個事件、主題、行為和信息關注的力度,受眾的注意力已經成為一種很有商業價值的資源。受眾對某個資訊進行關注,進而轉化為行動,從而形成一種特定的經濟模式。出版本身就是一種注意力經濟業態,在“互聯網+”的環境中要更加注重這種注意力的經營,運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多的受眾注意力,從而形成目標受眾的培養,獲得無形資本的最大化。
在注意力匱乏的今天,注意力定位是競爭力的有力組成部分,出版企業對受眾欲望與意識的把握和滿足,對受眾興趣的激發能力是其經營的重要方面,這些都需要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出版資源只有與媒體融合相互結合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
二、“互聯網+”環境下的媒體融合
1.用戶價值為核心的網絡融合
“互聯網+”環境下,移動互聯的發展使“體驗為王”成為時代的主旋律,手機“4G”時代讓受眾隨時隨地處于“在線”狀態成為可能。用戶的需求和意志成為當前媒體的核心要素,針對受眾個性化需求進行定制服務成為必然的趨勢。當前的媒體顯然對此深諳其道,在手機APP的應用上有許多針對不同受眾需求的個性化定制服務,這些服務極大地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
媒體融合要從互聯網思維出發,強調人與人的連接、用戶與意見領袖的連接、用戶與媒體的連接等。要更加明確媒體針對的目標人群,并對用戶關系進行強化,從而形成核心的用戶池。通過大數據的信息技術,媒體對這些核心用戶進行行為、喜好和需求的信息搜集,再通過全面的信息分析,給核心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需求信息,采用主動推送的方式提高用戶專注度,進而影響用戶行為。
2.數據應用為手段的平臺融合
2015年底,我國移動互聯的使用規模達到8.7億,全球的數據總量超過40ZB,移動應用程序使用也快速增長,電視平臺也加入了互動程序,電視觀眾開始了用戶化轉變,媒體的大數據時代來臨,各個平臺都以數據應用為最基礎的手段。各大平臺的邊界漸模糊化,受眾對媒體平臺的使用也較為廣泛,各個平臺的互聯加強,大數據本身就有融合化的特點。各個平臺針對的是融合數據,利用的是共通的技術,制定針對性的受眾戰略本身也具有平臺融合特點??梢哉f,“互聯網+”環境中,數據應用為手段的平臺加速了媒體融合的進程。
三、“互聯網+”環境下出版資源與媒體融合的關系
“互聯網+”環境下,受眾注意力成為重要的資源,隨著信息的爆炸式發展,媒體爭奪受眾注意力的能力越來越強,在這個背景下,處理出版資源與媒體融合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互聯網+”改變的不僅僅是出版業態,最根本的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這是一個既定的整個文明發展的巨大跨步,出版業也在這種環境中發生重大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出版資源的利用方式?!?0后”的受眾大部分還保留著紙質閱讀的習慣,但“90后”和“00后”的受眾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他們更習慣的是數字閱讀,甚至是移動閱讀。“互聯網+”環境下,“在線”的三位一體成為出版資源的概念表述,在線創作、在線發表、在線閱讀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在線交流都是互聯環境的產物,同時也改變了出版資源的利用方式。
“互聯網+”環境下,出版資源與媒體融合互為關聯發展,在互聯的態勢下,出版資源與媒體融合并不是兩個塊面的問題,而是相互關聯的,出版資源必須與媒體融合戰略相配合才更有價值,而媒體融合也必須合理配置出版資源才能更好地發展。在互聯網的整體環境影響下,出版資源帶有媒體化特點,不同媒體的出版資源特點也在不斷模糊,這就給兩者的結合帶來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互聯網+”環境下,出版資源與媒體融合發展互為前提,出版資源的前提之一是充分考慮媒體融合,媒體融合的前提也是考慮出版資源的利用方式,其中任何一方不以對方為前提都會出現重大的失誤。同時兩者互為影響發展,改變出版資源的利用方式會影響媒體融合的戰略部署,而媒體融合的發展也要考慮出版資源的利用。
四、“互聯網+”環境下媒體融合的新探索
1.數字產品與應用的不斷創新
媒體融合的探索集中在數字產品與應用的不斷創新,這來源于移動互聯的發展,受眾對數字產品與應用的需求不斷增多。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結合也探索出新的數字產品與應用,各種傳媒手機APP紛紛推出,并針對各自的目標受眾進行內容的研發,提供個性化服務等。雖然實踐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會出現內容重復、設計無新意、個性化服務滯后等問題,但是不能抹殺數字產品和應用的創新一面。比如,出版傳媒業的互聯網化程度較高,出版方面可以開展數字閱讀、銷售可以走電商途徑、物流可以線下配售,同時還可以向游戲動漫、互聯網平臺等方向發展,為傳統企業植入互聯網基因,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真正用互聯網思維去思考媒體未來。出版傳媒業對數字產品與應用也要高度重視,把數字產品的生產融入出版傳媒的流程中,提高出版傳媒的媒體融合程度。
2.移動互聯的媒體融合系統
隨著手機4G業務的發展,移動互聯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受眾隨時隨地都處在“連接”狀態,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移動互聯成為第二生活常態,媒體融合也要加強移動互聯的相關系統構建??梢哉f,移動互聯的媒體融合系統是媒體整體價值鏈的有效延伸。當前各媒體在移動互聯中的探索也較為豐富,各大媒體平臺都開發了自己的移動終端,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目標受眾進行系統的分析,從而制定針對性的發展策略。不同的平臺也開始基于移動互聯的融合,移動終端的相互關聯發展,大數據和內容的共享互補為媒體融合系統提供了很大成長空間。
由于我國移動互聯的媒體融合剛剛起步,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比如戰略目標化較為模糊、各自為政發展明顯、跨平臺互聯融合發展緩慢等,這其中有技術自身的缺陷,同時也不能忽視媒體業者的素質問題,應該轉變思維,以互聯網的角度創新發展。
3.無界交互的媒體融合新方向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的發展,受眾能夠通過各種不同的終端接收豐富的信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能夠傳輸信息的隨身傳感設備越來越多,受眾的選擇會更加多元化,3D互動、腦電波互動、情感互動等開始成為趨勢。當前,技術所提供的云服務已經為用戶帶來了方便的體驗,把“一云多屏”發展為“用戶中心的無界交互”的可能性變為現實,電視與新媒體的兩大受眾開始了互聯與融合,這就給媒體融合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谠品盏那楦懈兄蛿祿治龅慕K端將會實現各種“跨界”整合,從而實現“無界交互”。
在“無界交互”的大趨勢下,媒體融合的新方向也要與之相適應,尤其是各個新媒體終端與傳統的電視媒體、廣播媒體之間的無界交互方式的創新;現代傳播網絡和新終端構建新渠道的建設;“無界交互”媒體融合語境下,建設用戶交互平臺的探索;“無界交互”媒體業態下,媒體組織、媒體產品、媒體機制、媒體模式的發展模式探索;國家對整個“無界交互”媒介生態的科學管理探索等都是重要的探索方向。
總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習總書記明確指出了融合發展的本質所在,“互聯網+”環境下出版資源 與媒體融合勢在必行。
[1]張桂萍. 媒體融合的關鍵是思想先行[J]. 新聞記者,2015(1).
[2]閔大洪. 中國網絡媒體 20 年:從邊緣媒體到主流媒體 [J]. 新聞與寫作,2014(3).
[3]黃艾,曹三省. 報業全媒體進程中的若干現實問題[J].傳媒,2013(3).
[4]汪文斌. 從一云多屏到多屏互動——中國網絡電視臺臺網融合的探索與實踐[J]. 電視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