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互聯網+”時代,新聞閱讀由紙媒轉向移動終端,并成為人們的日常閱讀方式,這種轉變深刻地影響了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對新聞客戶端設計案例的研究,解析了數字出版領域的用戶體驗(UE),分析了針對掌上閱讀用戶的交互設計,展現了新聞客戶端的界面風格和視覺風格。
【關鍵詞】互聯網+;新聞客戶端;交互設計;界面風格;用戶體驗
【作者單位】周睿,西華大學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四川省旅游局四川旅游業青年專家計劃2015年度研究課題“基于移動互聯的旅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項目編號:SCTYETP2015L03。
出版業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體現了當前“互聯網+”的產業發展方向,同時逐步改變著報紙、雜志等新聞紙媒的生存、競爭方式以及讀者受眾的閱讀方式。出版與移動應用程序的融合,成為華文出版中“文創融合”的一種新形勢。與傳統電子書不同的是,它帶給讀者一種全新的閱讀和使用體驗[1]。掌上閱讀習慣的形成,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倒逼了傳統新聞紙媒乃至PC端新聞網站的革新。以3C電子產品為載體的多屏閱讀體驗,展現了新聞出版的多元化特征,尤其是以手機和Pad等手持移動終端為載體的新聞客戶端(APP),已經成為當前不可或缺的新聞出版形式。
一、UE理念進入新聞出版業
1.轉變:以用戶為核心的信息服務
“互聯網+”以產業整合與技術融合為創新特征,并不是單純的領域疊加。新聞客戶端的設計與運營理念,不宜直接移用紙媒出版經驗。打造或運作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特征的新聞客戶端產品需要運用互聯網思維的新理念:UE(用戶體驗)。新聞客戶端的用戶既包含了對出版內容而言的“讀者”概念,又包含了對媒介產品而言的“操作者”概念。以用戶為核心的服務觀念應該融入新聞客戶端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在這個基礎上,才有用戶思維、平臺思維、流量思維等一系列的互聯網思維。UE理念對新聞出版業而言是與時代共同進步的一種轉變與發展,其突破了狹隘的新聞定位而拓展為更廣闊的信息服務。
2.融合:跨平臺全媒體多元化整合
我們站在移動互聯網平臺的角度,根據移動互聯信息技術帶來的影響趨勢判斷,在不久的將來,大部分傳統行業都將成為所謂的互聯網企業,或者至少具備互聯網產品線。這正是“互聯網+”對傳統行業提出的融合挑戰,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新聞出版紙媒就是其中的典型:幾乎沒有一家新聞出版紙媒能對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坐視不理。這種整合趨勢一方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是出版業發展的必要調整。媒體融合已上升為我國的國家戰略,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將成為傳媒領域的重大任務[2]。這種融合趨勢,對圖書、報刊、廣播電視以及新興的互聯網媒體都意味著挑戰與機遇。從產品線這個視角來看,無論是產業平臺還是設備載體,無論媒體形式還是媒體技術,這復雜又帶有艱難色彩的整合之道應該始終堅持以UE為中心。
3.設計: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關鍵點
全媒體出版的首要任務是滿足具有同類屬性用戶群體的多維度信息體驗需求。新聞客戶端產品可以通過UED(用戶體驗設計)將兩種核心競爭力進行有機結合。UED雖然不是核心因素,卻是有效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關鍵。尤其是門戶型的新聞客戶端,當新聞信息內容出現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現象,必須通過設計抓住用戶的眼球,在海量APP里“突出重圍”;通過設計增加用戶黏性,培養和維系忠誠讀者群。移動應用的UE理念當前被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交互構架和交互細節上的設計創新,進一步加深了用戶對產品的理解并提高了用戶對產品的使用頻率。交互設計嵌入新聞客戶端,影響了用戶的閱讀行為,形成了深層次、立體化、多維度的產品體驗。
二、營造“新聞氣質”的UI風格
1.突出內容優先原則
移動閱讀有其缺點,以iPhone為例,用iPhone尺寸屏幕閱讀的用戶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力只有用電腦尺寸屏幕用戶的48% [3]。由此可見,用戶對信息的讀取和認知在移動終端上相較在PC端和傳統紙媒上具有明顯的劣勢。因此,新聞客戶端的視覺設計應先遵循新聞內容和圖文信息有效傳遞的原則,實行內容優先的設計方案,然后才能進一步追求視覺效果。這是UI(界面風格)對產品屬性準確定位的結果,也是新聞客戶端區別于其他移動應用的首要特征。此外,有一部分針對小眾閱讀的新聞客戶端產品,雖然其界面風格追求新穎感甚至新奇感,但從本質上來看,其界面風格設計依然是服務于內容。
2.延續紙媒閱讀體驗
從紙媒閱讀到掌上閱讀的變遷,蘊含了讀者閱讀行為和習慣的逐步改變。在這一演變過程中,出版者需要考慮保留部分紙媒帶給人們的閱讀體驗,尤其對一部分正在接受和適應掌上閱讀的中老年讀者而言,更是如此。嫁接或延續紙媒閱讀的感受,對這部分讀者的用戶體驗來說至關重要。新聞客戶端對長期通過報紙雜志獲取資訊的讀者而言是移動信息時代的新生事物,他們需要借助以往的閱讀經驗來適應這種產品。因此,新聞客戶端的交互設計應適當地呈現紙媒的視覺效果。如搜狐新聞客戶端iOS3.0版本,為了讓用戶體驗紙質閱讀效果,設置了紙質顆粒感的背景;訂閱欄的上方區域設計了大頭釘,釘上流動著高光,非常逼真,營造了閱讀氛圍[4]。
3.借鑒紙媒視覺設計
早期的新聞客戶端界面設計沿襲了2G移動網絡時期“手機報”的圖文信息版式,過度借鑒以往的經驗。經驗是把雙刃劍,雖然可以幫助設計者高效快捷地完成設計任務,但往往束縛了思維。新聞客戶端界面的交互設計要適當消除媒介邊界,不能將設計視野局限于設備載體和技術條件。新聞客戶端界面的交互設計應向紙媒取經,原因之一是要跟隨全媒體融合趨勢,原因之二是其界面風格設計與傳統紙媒設計有著緊密聯系,不能將兩者割裂開來,形成設計壁壘。
4.符合目標用戶審美
新聞客戶端的移動應用類型眾多,各有其對應的用戶群體。我們不應一提新聞客戶端就是門戶類型的新浪新聞、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等APP,尤其在自媒體快速發展以及用戶有個性化、定制化閱讀需求的環境下,我們需要個性化的交互設計。這些交互設計要符合目標群體的用戶體驗需求,如定位為專屬個人雜志的閱FM,為用戶設計了個性化的界面,非常簡潔;定位為資訊聚合與互動分享的ZAKER,則是以優雅的排版設計與舒適的閱讀體驗著稱。新聞客戶端因提供的內容和交互體驗聚類,讀者自然對應地群分;在此關系基礎上,界面風格會向用戶審美偏好靠攏。
5.構建品牌識別特征
傳統紙媒有著悠久的出版歷史以及忠實的讀者群體,但讀者的忠實正在被“互聯網+”技術逐漸消解。因此,傳統紙媒需積極應對“互聯網+”提出的融合要求,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立足之地。傳統紙媒開發新聞客戶端,其界面風格應與紙媒在傳統新聞出版領域的品牌特征相切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交互設計,形成具有辨識度的界面風格。以《華盛頓郵報》為例(見表1),其在多種載體、多種平臺上開發的產品,界面風格和視覺風格有統一的風格體系,具有鮮明的辨識度。傳統紙媒在開發新聞客戶端等新產品的過程中,如能有效地運用傳統紙媒的影響力,則可以在最大范圍內發揮積累多年的品牌價值。由此可見,傳統紙媒品牌的延續與拓展必須積極采用以移動互聯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創新驅動,從而構建與時俱進的新媒體品牌[5]。沒有傳統紙媒品牌積累的新媒體,則應另辟蹊徑,大膽地進行交互設計,呈現獨特的界面風格,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
表1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全媒體的UI風格
媒體 界面 媒體 界面
iPhone iPad
Kindle Fire Android
Mobile
Web Site PC
Web Site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新聞出版業,面臨著用戶閱讀行為方式改變的挑戰。新聞出版業為了迎接挑戰,需要積極地適應全媒體融合的趨勢,通過移動互聯技術進行融合創新。新聞客戶端產品要將UE的互聯網思維與設計理念融入其全生命周期?;谡粕祥喿x用戶行為研究的交互設計,匹配恰到好處的界面風格,才能帶給讀者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最終延續傳統紙媒新聞品牌價值,這也是每一個新聞出版人在“互聯網+”時代前進道路上應該具備的視野和素養。
[1]陸指南,張志強. 出版與應用程序APP融合模式及問題探析[J]. 科技與出版,2014(6):135-139.
[2]吳鋒,李耀飛. 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我國新聞出版改革的六大任務[J]. 編輯之友,2015(1):29-33.
[3][美]Jakob Nielsen,Raluca Budiu. 貼心設計:打造高可用性的移動產品[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6):78.
[4]搜狐新聞客戶端UED團隊. 設計之下:搜狐新聞客戶端的用戶體驗設計[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1):195.
[5]周睿. “互聯網+”背景下新媒體品牌形象建構研究[J]. 出版科學,2015(6): 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