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泓波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和探討了對貧困學生的救助問題,這其中不僅涉及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高校以及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在對貧困學生救助的“溫暖工程”中首當其沖,唱好主角,從各個方面對“溫暖工程”加以完善和實施,同時希望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對此也盡量獻出一點愛心。
關鍵詞:救助;貧困學生;“溫暖工程”
近幾年在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改革進程中,更多的學生踏人了大學的門坎,但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等種種原因,每年招收的學生中,經濟困難的學生數量有擴大之勢,一些學生在讀中小學階段就家庭生活困難,無力承擔學費,甚至生活費。學校這支特殊群體,一直牽動著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心。“絕不讓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因家庭貧困上不了學,國家完全有能力讓每一名中榜生上大學。”為了幫助這部分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政府、教育部門、社會與學校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經濟救助和心理救助體系,針對這一情況,各校、各地采取了具體措施,啟動實施“溫暖工程”,幫助貧困學生解決實際困難,使之順利完成學業成為國家有用之材,成效顯著,多年來很少有在校學生因經濟困難而廢止學業。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必須關心“溫暖工程”的實施
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部分來自貧困農村的學生,接到錄取通知書后,既滿懷喜悅,又憂慮重重,喜的是經過數年寒窗苦讀,終于有了結果,憂的是學費、生活費還沒有著落。看著家長和學生的滿面愁容,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就怎樣才能使貧困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進行研究, 推崇以人為本,以德治校,倡導奉獻精神,在學生人生旅途最困難、最緊要的當口,幫一點、扶一把,使她們渡過難關,順利完成學業。各個學校紛紛啟動實施“溫暖工程”,總的目標是救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具體的要求是學校擠一點,教師獻一點,社會爭一點,并制定一系列相關制度,使之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近年來,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進一步深化細化了校園“溫暖工程”,最大限度地實踐了代表學生,服務學生,發展學校。
為了便于了解掌握具體情況,建立貧困學生檔案,層層落實責任制,學校應首先制定《貧困學生基本情況一覽表》,詳細記載貧困生的姓名、生源地、家庭貧困狀況等,其中對心理有缺陷的學生、單親家庭的學生和家庭遭遇不測事件的學生,記錄則更為詳盡,然后層層分解任務。根據要求分管老師要經常做到“三問”:向學生家長定期詢問,情緒異常時及時問詢,通過舍長和學生干部側面詢問,隨時了解掌握貧困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及時幫助解決思想、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還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討論交流開展“溫暖工程”活動的心得體會,總結工作經驗,及時表揚先進,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二、突出援助主題,開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動
圍繞實施“溫暖工程”,找準切入點,以點帶面,開展以下幾項活動:
一是針對貧困學生物質生活問題,長期堅持開展“獻愛心、溫暖貧困學生”活動。學校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補貼貧困學生的學習費用,從而保證貧困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教職工也積極參與“溫暖工程”,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踴躍捐款捐物,直到完成學業。對大家所捐款物,根據每個貧困學生的實際情況,定期按需發放,有效地解決了貧困學生的生活問題,確保她們安心學習。
二是針對貧困學生精神生活問題,學校組織開展“獻出您的關愛,溫暖一個心靈”活動。由于貧困大學生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強迫、恐怖、偏執方面的心理問題可能源于家庭貧困所帶來的心理緊張、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損,因此,適當的心理關懷能夠緩解他們的心理問題,培養他們健全的道德心理,尤其是單親家庭的貧困學生更是如此。對他們來說,心理上的關懷引導與物質上的資助同樣不可短缺。對此,教職工特別是輔導員和任課老師,都想方設法從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關愛這些貧困學生,尤其注意從生活細節上給予她們關愛。比如,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咨詢,樹立典型示范,引導他們正視貧窮,增強“艱難困苦,玉成于汝”的意識,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自強奮起,將苦難轉化為財富,成為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有條件的老師在節假日的時候,把單親家庭貧困學生領回家,當一天或幾天“知心姐姐”、“愛心媽媽”等,讓他們體味和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和融融的親情。
三是針對貧困學生家庭困境問題,學校開展“延伸愛的空間”活動。在“溫暖工程”的實施過程中,不僅做好校內工作,而且延長工作手臂,積極爭取社會力量對貧困生的資助。學生平安保險是一種很好的形式。而對貧困學生來講, 又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兒。我們主動協調保險公司,為其他有條件的學生辦理平安保險,并把保險公司的返還金作為貧困學生平安保險基金,無償幫助貧困學生繳納平安保險費。這樣,既解決了貧困學生的后顧之憂,又減輕了貧困學生家庭的困難。另外,學校每年都可以拿出宿舍樓管理、衛生綠化、函授生服務等勤工儉學崗位,讓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學習間隙、雙休日和假期勤工儉學。學生科、學生會還積極推薦品學兼優的學生到社會上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既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又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三、架起擇業橋梁,幫助指導就業,使貧困者早日脫貧
在日益激烈的擇業競爭中,貧困畢業生也面臨嚴峻的考驗。對此,學校適時組建招生與就業指導辦公室,專門負責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對貧困學生重點指導。主要采取三項措施:
一是進行崗前培訓,積極引導貧困生正確評價自己,找準方向,牢固樹立吃苦耐勞意識,強化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二是舉辦畢業生供需洽談會,邀請有關單位負責人來學校招聘錄用畢業生,其中特別注意介紹推薦貧困學生,為他們順利就業提供機會;三是走出校門,多方聯系,幫助貧困學生就業,尤其向一些用人單位重點推薦、介紹、分析貧困學生的長處和優勢。經過學校的努力,所有貧困學生都落實就業單位。
實施“溫暖工程”,使貧困學生感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體會到了人間的真愛。正是在這種潛移默化“溫暖工程”中,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溫暖工程”堅持以為人本,以德治校的方略的“良心工程”、“希望工程”、“穩定工程”。今后各級各類學校將繼續完善細化“溫暖工程”,加大措施,扎實有效地做好這項工作,讓貧困的學生消除自卑,平衡心態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為國家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莉,李鳳新.高校貧困生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4(04).
[2]楊寶泉,賈曉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情感關懷和心理救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8(02).
[3]汪明,鄭禹,包春雷.安徽省部分高校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2004(01).
(作者單位:松原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