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辛立秋 謝禹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養老成為政府和百姓關注的話題,尤其是農村社會養老尤為關注。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覆蓋了絕大多數的農村居民,有效解決了廣大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但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仍然存在法規不完備、基金管理不規范、接納程度低等諸多問題,因此分析新型養老保險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對于促進哈爾濱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社會養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影響因素
一、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現狀
哈爾濱市是黑龍江省會,截至2013年末,戶籍總人口995.2萬人,非農業人口480.8萬人,農業人口514.4萬人,農業人口眾多、農村經濟對哈爾濱市是重要的構成部分。哈爾濱市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趨嚴重。從2010年到2013年哈爾濱市農村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比例人口逐年上升老年人口分別是68.4萬人、78.5萬人、79.9萬人、164.05萬人。老年人口比例為14.37%、15.19%、15.52%、31.89%。建立完善符合實際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對持續發展農村經濟意義重大。
(一)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的范圍顯著擴大
在2011年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正式啟動。2011年年底試點地區參保人數達到應參保人數的70%,2012年春節前完成60周歲以上老年人基礎養老金的發放工作,2012年年底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的范圍顯著擴大。
(二)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顯著提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網站上公布的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底農業人口516.8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5.8萬人。2012年底農業人口514.6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6.6萬人。2013年底農業人口514.4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99.5萬人。如圖1所示。
由上述的數據,可知目前哈爾濱市已經初步構建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參保人數在不斷的增長,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哈爾濱市也存在很多偏遠區域,推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時依然會面對困難,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推廣任務依舊艱巨。
二、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法規不完備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應由三個層次的法律構建,是一系列法律的基礎,是總領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法律法規,章程與實施細則等單行版本的依據。由于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不完備,在實際處理相應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問題上,各行政部門對于問題難以做到有法可依,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受到一定阻礙。
(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不規范
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執行不規范體現在部分條例問題處理上,在《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有相應的規定:“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實行市本級,縣級管理。建立新農城居?;鹭攧諘嬻w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借,挪用,平調或者侵占。”實際實行進程中,由于政府本身具有政府失靈的情況,政府的監管成本就會大大增加,市場運行機制的效率值可能受到相應的損害。
(三)農民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接納程度低
哈爾濱市多數農民對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沒有足夠的理解,對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積極性較低,這也是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難的主要原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阻力,部分村民理解為村干部亂收費問題,體現了農民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知識理解較少。農民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接納程度低。
三、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影響因素分析
(一)影響因素選取
本文根據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實踐經驗,選取了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5個一級影響因素和15個二級影響因素,詳見表1。
(二)層次總排序(詳見表2)
(三)實證分析結論
1. 各一級影響因素中保險制度的權重為0.4399,明顯高于其他因素的權重,因此保險制度是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法律法規的權重最低,為0.0090,因此法律法規對于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影響最小。
2. 各二級影響因素中保障水平、基金運營、收入水平的權重排在前三位,因此保障水平、基金運營、收入水平對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影響最大的二級影響因素,法律法規內容完善度、宣傳途徑、法律法規數量的權重排在后三位,因此法律法規內容完善度、宣傳途徑、法律法規數量對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影響最小的二級影響因素。
四、哈爾濱市農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展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體系
哈爾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相關規定縣級統籌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基金統籌基礎等級,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經過縣政府所建立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進行管理工作。為此,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日常的管理工作上應該專業化、職業化管控,由市級直接進行管理,以此減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在縣級管理時容易非法挪用形成的風險,保證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能夠順利的運轉。
(二)多渠道促使農村居民增加收入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必須有相應資金來源,社會與政治環境。新時期,哈爾濱市應加快城市化的進程,發展有特色的小城鎮,以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程,哈爾濱市農業要走特色農業產業化道路,利用農業方面的優勢,發展農業機械化,發展鄉鎮企業以及品牌策略,促進農村居民收入上升。
(三)宣傳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已改變農民觀念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能否順利實施及發展同農村居民的思維意識有著緊密的聯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參保基本原則是自愿性,農村居民的思維意識對于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順利實施有著重大的意義,務必使農村居民自愿接受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哈爾濱市政府從農村居民的切身權益出發,為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地區的順利實施。使農村居民享有應有的利益,確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更好的覆蓋。
參考文獻:
[1]趙殿國.積極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J].經濟研究參考,2008(32).
[2]仇建國.完善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探析[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09(04).
[3]劉昌平.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財政補貼機制的可行性研究——基于現收現付平衡模式的角度[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05).
[4]李偉,華凡凡.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與改革對策[J].西部財會,2013(04).
[5]霍改霞.國外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分析與借鑒[J].科技信息,2013(04).
*本文為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G20092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王帥、辛立秋,東北農業大學;謝禹,黑龍江省財政科學研究所。辛立秋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