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洪華
蔡元培是我國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他始終信守愛國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廢除封建主義的教育制度,為我國教育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特別是他在北大擔任校長期間,對北大進行的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提倡“五育并舉”的完全人格教育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學教育思想,不僅為北大的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對我國現代大學教育以及整個教育的現代化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 “五育并舉”的完全人格教育
1 軍國民教育
蔡元培認為軍國民教育并不是理想社會的教育。然而,當時“我國強鄰交逼,亟圖自衛,而歷年喪失之國權,非憑借武力,勢難恢復”。所以,非提倡軍國民教育不能強兵。可見,“軍國民教育者,誠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此外,蔡元培的軍國民教育也十分重視體育鍛煉,他明確指出,人的健康,不僅靠飲食,尤靠運動,足見體育的不可輕忽。他認為,學校體育的任務,在于“發達學生的身體,振作學生的精神”。他要求現代學生應改變舊文人孱弱的形象,具有“獅子樣的體力”。只有這樣,才能使今日的學生成為“明日的社會中堅、國家柱石”。
蔡元培軍國民教育的提出,極大地提高了當時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是一種強兵的教育,以此來抵制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軍閥的專權。自我國重視學生的強健體魄以來,我們已經成功地使大部分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強健的體魄,但是,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學生的體格還是堪憂的。現在我國大力提倡體育教育,不僅重視平時的體育課,還適當地進行軍訓,組織運動會等活動從多方面進行體育教育。
蔡元培所提倡的強兵也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雖然我們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但是局部的戰爭和沖突仍然不斷,我們是愛好和平的國家,我們會盡量避免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然而,我們仍然必須加強國防建設。由于我國人口較多,不是所有的適齡男子都必須服兵役,但是,我們也要加強軍訓的力度,真正達到其目的,防患于未然.。
2 實利主義教育
蔡元培把實利主義教育當作是富國的手段。他說,當今世界的競爭,不僅在武力,尤其在財力。而“我國地寶不發,實業界之組織尚幼稚,人民失業者至多,而國甚貧”。因此,若發展國民經濟,提高社會生產力,使國家富強起來,能在世界競爭中生存下來,“實利主義教育,固亦當務之急者也”。這里所說的實利教育即指智育。智育的具體目標是,傳授科學知識技術,指導科學研究,培養發展智力,造就國家有用之材。蔡元培不僅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而且尤其重視基礎教育。他認為中小學的好壞將極大地影響大學教育的人才培養。此外,蔡元培還強調把國家富強與開展科學研究聯系起來。
在當今的國際競爭中,經濟實力仍然是最主要的,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程度決定了其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迅猛,這就要求教育為國家輸送大量頂尖人才。雖然,我國每年畢業生都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夠勝任工作的優秀人才卻也并不多見,因此,在當今教育中,智育仍然是最重要的,只有掌握豐富的文化和過硬的本領,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服務。
3 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認為,在“五育”之中“以公民道德為中堅”。實施軍國民教育和實利教育固然可以富國強兵,然而,兵雖可強,若不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則可能“為私斗,為侵略,則奈何”。國雖可富,若不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就可能出現“知欺愚,強欺弱”,造成貧富懸殊,甚至釀成“資本家與勞動家血戰之慘劇”。正如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教育家必須有百世不遷之主義”,這就是公民道德教育。
我國的道德教育一直進行得十分成功,對全面發展的人才要求也是把“德”放在首位,在國家建設上,也堅持把道德文明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舉,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作為教育工作者,在重視道德理論的同時,更應以身作則,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從而從整體上提升整個國民的道德素質。
4 世界觀教育
蔡元培認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不外乎以現世人類幸福,培養“健全人格”為目的,沒有超越政治。他說,這不是教育的極終目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使人達到最高的精神境界,要實現超越政治的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世界觀就是一種哲理的教育,意在培養人們具有遠大眼光和高深見解。
在教育中,我們一直十分重視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其他的教育才有意義。世界觀的教育是完成道德教育的手段。因此,教育應著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遠大的世界觀,使我們的教育培養出的人才不僅具有豐富的知識,更加是目光遠大,具有雄韜偉略的棟梁。
5 美育
美育主要是美感教育,蔡元培認為美育是進行世界觀教育的最好途徑,其次,他認為美育也是促進科學發展的一種動力。培養具有高尚情操,遠大抱負的人。此外,美育也可以發展人們的個性,調劑人們的生活,給人以正當的娛樂和有益的消遣。
這個世界從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美育是我們當今教育中常被忽略的問題之一,其實,美育極其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認清美與丑,從而分清善與惡,使學生具有高尚的品格和遠大的理想。在課外生活方面,美育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生活情趣,懂得正當的娛樂,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蔡元培“五育”的提出,在當時具有重大的意義,對當今的教育仍然有重大的啟示作用,符合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對我國的教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學教育思想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在北大擔任校長時提出的,是其改革封建教育,建設民主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他改革北京大學的辦學方針。由于北大的前身是由洋務派創建的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后,校名雖改,但是學校仍然保留著嚴重的封建殘余色彩,如同一座舊式衙門,校政腐敗,學校制度混亂,封建思想占據著主導地位。不少學生只為升官發財而來,教員也多半是“老八股”“洋進士”之類,講課陳腐,敷衍塞責。這是北大“著名腐敗”的總因。針對這一現狀,蔡元培決心對北大進行整頓,提出北大辦學應堅持兩條原則:一是兼容并包主義,二是不干涉主義,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針對這一方針的提出,蔡元培進行了許多積極有效的改革,首先他整頓教師隊伍,積極聘請積學而熱心的教員,他聘請了一大批進步的人物到北大執教,如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等。他們在提高北大的研究水平,傳播進步思想方面都起到過重要的作用。在聘請教員時,他只問有無學識,不問派別,資格,年齡乃至國籍。同時,他也淘汰了一批不稱職的教員。經過整頓后,北大的學術氣氛空前活躍,人才云集,成了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最高學府。
蔡元培還積極整頓校風,改變學生的觀念。他提出,“大學為研究高深學府之地”,上學應“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針對當時學生一些不正當的娛樂形式,他又要求學生“砥礪德行”,“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敬師愛友”等。此外,他還提出讓學生兼聽不同學派的課,獨立去判斷,支持學生成立研究會,主張溝通文理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蔡元培還十分重視個性教育,崇尚個性,自然的思想,重視啟發教學,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展示個性。這些措施,不僅使學風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而且開創了近代高校自由研究學術之風。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到現在仍然深深影響著我們的高等教育。當今高等教育自由平等的學術風氣正得益于此。蔡元培針對這一方針提出的實施方案,不僅加快了我國教育近代化的進程,對當今的高等教育更是起到了十分積極的啟示作用。目前,從整體上來說,我國還是擁有一支優良的師資隊伍,但是究其細節,則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在如今的大學校園里,只為了評職稱,拿獎金,不問學生課業的老師大有人在。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名利,只有對學生的學業負責才是一名稱職的教育工作者。蔡元培對于教師選拔只問學識,不問出身也很值得我們學習,當然,由于歷史條件的變遷,我們不能像蔡元培時代那樣別的因素都不去考慮,但是我們勢必要把一個人的學識和品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蔡元培對于北大校風的整頓,也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思考。當今大學生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博士生上學的目的仍然和當年有類似之處,即為了將來有更好的出路,當然,為自己謀求一個更好的發展前途也無可厚非,但是,既然是上學,更重要的應該是為了學習,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自己,完善自我。如果我們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可用之材,那么,美好的未來必定屬于我們。但是,我們不應該抱著找一個好工作,甚至是一些物質追求而求學,那就玷污了大學“研究高深學問之地”的美好和圣潔。
三 蔡元培的人格魅力對教育工作者的啟示
蔡元培不僅具有高深的知識,先進的思想,其本人更獨具崇高的人格魅力。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不斷有人和他意見不和,甚至針鋒相對,但他卻以其博大的胸懷容忍異己,甚至鼓勵學生接受不同的思想,以求更加完善。此外,蔡元培對北大的改革是在極大的壓力之下完成的,作為一名大學校長,他視名利權勢如塵土,大刀闊斧,銳意進取的精神,更是值得當代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學習。
在我們的教育戰線上,大批像蔡元培一樣優秀的教育家和杰出的領導者正主宰著我們的教育,使其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蔡元培以其獨有的人格魅力,時刻感染著每一名教育工作者。
蔡元培作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和民主進步人士,他的偉大的教育思想和光輝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教育者。他對中國教育近代化的貢獻以及對現代教育的啟示作用將在中國教育史上永遠留下濃重的一筆。讓我們秉承其優良的教育傳統,高尚的人格,將我們畢生的精力奉獻給偉大的教育事業,相信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1]毛禮銳,沈灌群.中國教育通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
[2]王濤.蔡元培大學教育理念及其現實意義[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08(10).
[3]于丹,白國玉.蔡元培的教育思想[J].蘭臺世界,2008(5).
[5]段曉峰,文學鋒.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及其當代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