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燕萍
摘要:隨著高校的擴招,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而中職畢業生更缺乏競爭優勢。在這樣的形勢下,怎樣提高中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已經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內容。本文從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出發,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技能改革的背景和意義做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促進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技能教學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會計專業 技能教學 改革
當前,我國各個高校都面臨著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而中職學校的學生由于學歷低、能力差等原因,更是面臨著這個問題。要改變這一現狀,提高中職學校的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就必須要進行教學改革。在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的改革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保證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很快地融入到社會中去。當然,在當前我國的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對會計專業教學的改革也面臨著很大的障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拿出合理、可行的改革方案。
一、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技能教學改革的背景和意義
目前,我國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學生畢業后面臨著極大的就業壓力。而另一方面,人才市場又為招不到合適的會計人才而苦惱。在當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會計專業,這更加劇了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壓力。由于中職學校學生學歷相對較低,且實操經驗不足,在市場競爭中沒有競爭優勢,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畢業后不能從事相關的工作,甚至有部分學生只能從事收銀等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
要改變這一現狀,提高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競爭力,就必須要加快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技能教學改革,在改革中重視對學生的技能培訓,增強學生的實操能力。讓實操成為中職學生的競爭力。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一畢業就能夠很好地融入社會。中職學校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也應當從實際出發,保證每一位學生在畢業后都能夠成為合格的會計人才,能夠獨立進行實踐操作,而這就要求必須改變當前的教學模式。
二、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技能教學改革思路
1.加強會計專業技能實訓,建設校企合作教學模式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專業,且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到應用型的知識和技能,盡早投入到社會中去。因此,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技能教學改革,必須要加強會計專業的技能實訓,建設校企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切切實實的參加實訓。目前的會計教學中,很多學生的考試成績很好,但是實際操作能力極差,而每一個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要求都是應獨立上手操作。這導致了目前會計專業學生在找工作時面臨一定的壓力。
在教學改革中,必須要加強技能培訓,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會計理論的前提下,多接觸實際的做賬、報表、填制會計憑證等等。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能夠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親自動手,從而掌握這些基本的會計技能。
比如,學校可以在每學年讓學生進入到合作企業進行鍛煉,也可以采用一章一練的辦法。但是這種辦法必須要讓教師在安排課程時結合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跟著企業走,根據企業的財務情況安排課程,每上完一節理論課,便讓學生們在企業中進行實操。這樣有利于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讓他們及時將書中所學運用到實踐中去。
2.教師做好技能引導
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師在會計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學校會計專業技能教學,必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讓教師在教學中做好技能引導。比如,教師在上課時,講到關于制作財務報表的內容時,不應當只給學生們講理論知識,或者用多媒體演示,而是應當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制作財務報表。學生們的日常開銷,同宿舍的共同財產支出,或者班費支出等等,都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內容,讓學生以此作為制作財務報表的基礎。學生通過對班費開支、生活開支等等進行統計,制作相應的財務報表。這種方式不僅取材于生活,方便學生理解,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3.舉辦技能大賽,以賽促教
在中職學校校內或者本市所有的中職學校一起聯合舉辦會計技能大賽,促進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中成長,在競賽中不斷提高。在校內舉辦技能大賽,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舉辦一些分辨真假鈔、數鈔票速度、財務報表制作、會計電算化實操、計算機運用、珠算等比賽。讓學生在參加這些比賽的同時,培養出對本專業的興趣,并掌握這些實用的技能,從而為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室內各個學校的聯合技能大賽中,每個學校可以選出代表參加比賽,并在各個學校設立賽點,這樣可以讓學校的大多數人了解這個比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賽后教師要對比較優秀且實用的技能進行總結,并讓學生盡可能地掌握這些技能。這樣才能做到以賽促教,讓好的方法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4.合理構建會計技能教學課程體系
(1)會計技能教學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學習技能知識。二是在學生掌握了技能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技能訓練,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三是在學生經過技能訓練后,對所有的技能知識加以實際運用,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上手操作,進而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才。
(2)構建技能教學課程體系,必須包括這三方面的內容,并做到循序漸進。
在第一階段,教師要讓學生們掌握基本的會計理論知識。如會計職業道德、報表的制作方法與技巧、會計電算化的基本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鈔票的識別、票據的填開等等。
在第二階段,學生們要對掌握的這些理論知識進行實際運用。如開始制作報表、了解財務軟件,并學會在電腦上操作、核算成本、核算員工薪酬等等。在這一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所有的會計流程,但要保證他們學會每一步獨立的核算。
在第三個階段,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整合,能夠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的組員都扮演不同的角色,負責不同方面的工作。比如,有的負責公司財務的成本核算,有的負責員工薪資考核,有的負責公司分紅等等,保證每個組員都有相應的崗位,然后分工協作,一起模擬公司的業務流程。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一個企業的財務操作過程,提前感受工作氣氛,為以后的工作積累經驗。
三、小結
總之,當前的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強會計專業技能實訓,建設校企合作教學模式;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讓教師在教學中做好技能引導;舉辦技能大賽,以賽促教;并且要合理構建會計技能教學課程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好我國中職學校會計技能教學改革,培養中職學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市場競爭力,緩解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最終促進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巫山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