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云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254-0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這樣的背景下,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就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而在人們的觀念中,往往把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割裂開來。實際上,校本課程既包括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自行開發設計的新課程,也包括學校和老師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得到的具有學校和教師個性特色的課程。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其核心理念是以學校課程為本。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要調動教育共同體(校長、教師、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以學校傳統項目為基礎促進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從而形成學校體育特色。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開發體育校本課程呢?下面就結合我校的一些做法談談我們在這方面的一些體會:
一、利用網絡資源,建設有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
開發具有贛州市文清路小學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是根據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精神,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結合贛州市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和推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意見,在學校“人格教育”理念指引下,根據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要求而進行的,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發展,關注學校的體育校本課程的建設。在建設體育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如利用網絡搞調查研究,了解全國各地中小學建設體育校本課程的信息、動態;利用網絡向兄弟學校學習取經,了解兄弟學校開展體育校本課程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利用網絡探討建設體育校本課程的理論和方法,在此基礎上,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構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結構: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可根據不同學校的地域、師資質量、體育場地器械設備因地、因時、因校循序漸進地進行開發。體育校本課程的內容選擇以滿足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需求為前提,但必須立足于學校及地方課程。突破原體育課程管理體制周期長,缺乏靈活性,缺乏多層次、多途徑、全方位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需求的課程體制的弊端。
二、充分利用校內已有媒體資源,促進體育課堂教學
每種媒體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因此,它們應用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下也會產生相異的教學效果,而媒體選擇的真正意義就在于找到適合不同教學環境特點的媒體,揚長避短,達到與其他各教學因素組合的最優化,最大可能地發揮教學媒體的潛能。我校所有的教室都有固定多媒體設備和移動多媒體設備,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注意做到:
⑴制作多媒體課件,講解體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有關研究表明:人們從語言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而利用視覺加聽覺獲得的知識可接受到65%。在以往的教學中,抽象的知識往往以語言表達為主,即使用一些掛圖、教具等直觀手段,也顯得呆板。加上教師隨著年齡的增長,完成動作能力一定會下降的。現在可利用二維、三維的空間設計,全方位的剖析教學中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使看不見、摸不著的一些較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這樣就加快了學生的學習速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體育教材中有很多騰空、高速、翻轉的技術動作,學生很難把這些瞬間完成的動作看清楚,也就很難快速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象,練習時就會不知怎樣做。現在通過多媒體課件,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較好的解決。
⑵利用網絡資源,建設我校的體育傳統項目
我校的體育傳統項目為乒乓球、羽毛球、田徑、游泳、足球。為了建設好這些體育傳統項目,我們經常利用網絡查詢有關資料,了解這些項目的發展動態,另外,我們也經常組織師生在網上觀看這些項目的比賽,以培養大家的練習興趣。對練習這些體育傳統項目的學生,我們則經常組織他們觀摩有關比賽的實況錄像,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和訓練。如通過組織觀看乒乓球、羽毛球的比賽錄像,解決了學生訓練中的不足和學習的甁頸,使我校學生參加省、市、區級乒乓球、羽毛球比賽時,多年獲得團體、個人第一名的好成績。
三、建立網絡平臺,鼓勵師生互動交流
為了便于學校、老師、學生、家長交流,我們建立了一些網絡平臺,如:http://jx.10086.cn/xxt/home/loginNew.action校訊通網站、文清路小學網站、“紅領巾”廣播站、班級QQ群、微信等等。在這些平臺上,老師與老師、老師同學生、家長往往會就學校的體育課教學、改革、學生的學習情況等交換意見、看法,達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切結合,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鼓勵家長帶領孩子利用網絡體育資源。Hepp://wqlxx.net這個網站就是給老師、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課外學習的平臺,網站允許學習者通過超鏈接方便地在不同時間導航;并能提供高質量的照片、圖片作為文本的補充;在適當的地方提供準確及時的內容;允許將圖片或文本導出到其他計算程序中,如幻燈片演示程序等等。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體育課堂和課外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老師為輔的新的體育教學觀念。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為開展學科競賽奠定了基礎;有的孩子在課內“吃不飽,”可參加下午或晚上業余體校機構的訓練,為各級各類體育基地選送了人才;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了每天堅持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孫玉鋒.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