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翠俠
組成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生物實驗,同時也是形成與發展生物科學的重要力量。教師在生物實驗中巧妙地融入教學目標、方案、思路以及重點難點問題,使教學思路更加開闊,實驗內容更加豐富。教師應當賦予實驗教學一定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性和參與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創造高效課堂教學。
一、運用開放式教學模式,在教學思路中融入創新元素
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各學科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思路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放式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已經成為未來教育的一個必然趨勢。初中生物課堂中應用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具有開放性、差異性且動態化的教學模式。創立開放式課堂意味著在教育領域工作的有關人員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教學改革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融入創新元素,否則很可能導致教學停滯不前。所以生物教師應當及時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及時改革以往的教學思路,使課堂內容,尤其是生物課堂,更加豐富,最終教學質量自然會得到顯著提高。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開放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實現不同教學方面的開放,包括教學空間、教學時間、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目標等。比如,教師在講解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生物圈里有哪些綠色植物”一章時,就能恰當地應用開放式教學,組織全班學生共同去學校附近的森林公園,要求其仔細觀察各種植物,尋找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有什么不同之處,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學生也會在觀察過程中體會到大自然的奧秘,領略到自然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之中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物實驗與生物學習。
二、運用趣味性生物實驗,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初中生物課程中有許多種實驗形式,包括制作性實驗、觀察性實驗、演示性實驗等。而每一種實驗類型中又包含許多具體的實驗,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先對學生的實驗興趣進行培養,使其在實驗課堂中能夠充滿熱情,具有強烈的學習欲望,這樣才能順利開展實驗教學,從根本上使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幫助更多的學生取得進步。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應用傳統的演示性實驗,學生在這種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很難對生物實驗提起興趣。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和中心,引導學生把握課堂,逐漸以制作性實驗來取代演示性實驗,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力,充分發揮其主動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完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三單元第二張《種子的萌發》一節后,可鼓勵學生放學后在家中嘗試種植自己喜歡的農作物,如花生、小麥、玉米等,每天在固定的某幾個時間需要認真觀察植物生長的情況,詳細記錄它們發生的變化。學生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向家長求助,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種植和觀察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還能激發其對生物科學的熱情與熱愛。
三、多開展生物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情
雖然課堂時間是有限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了解生物學科的時間也是有限的。生物知識看似枯燥,但是仔細品味就能發現其魅力所在。為了使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教師除了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還應當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堂之外的作業,這些作業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所以既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還要難易度適中,是學生力所能及范圍之內的,滿足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達到課外作業的目的,使學生對生物學習充滿熱情。作為學生的作業之一,課外活動是課本知識的良好補充,能夠使其得到完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勇于探究。例如,教師講解完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生物圈里的綠色植物”一章后,可布置有關的課外活動,如要求學生親手制作植物標本等。此活動的環節主要是標本采集、資料查找、標本制作等,學生雖然花費了精力和時間,但是卻收獲了大量生物知識,觀察制作能力與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時,應當積極融入創新元素,探索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使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盡可能組織學生多參與課外活動,運用生動、有趣的實驗吸引學生,培養其學習興趣,調動其好奇心與求知欲,充分發揮其主動學習能力,促進其積極參與實驗教學,在實驗課堂中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勇于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其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時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