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國
近年來,伴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也在不斷變革和改革,并逐漸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若干的問題,和教學改革的要求有著一定的距離,教學方式效率也很低,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嚴重阻滯了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進程。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程背景下的重要追求。教師要重視有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講究有效教學的策略,形成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累積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才能,形成學生合作研究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生學習愿望的滿足,完成教學目標。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若干的問題,主要有教學目標不確定,教學主體不明確,教學方式太單一,教學評價太片面,不及時不準確等,這些都形成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難度增加,學生難以形成學習興趣,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的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教學效果難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有效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全面運用
1.創造學習氛圍,增加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心理還處在成長發育的階段,對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創造教學的環境,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中。
例如:關于“正方形的周長”學習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創造教學的情景,走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學習成長。兔媽媽和孩子們為了美化自己的家園,就在樹洞的周圍搭建了一個正方形的柵欄,柵欄四面的邊長是7米,整個柵欄多長呢?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兔媽媽和孩子們。學生們會帶著好奇心去探討,去研究,去計算。這時候教師就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去研究,去學習,去探究,研究正方形的邊長的問題。教師也可以運用學生喜歡的動畫片來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潛力,讓學生更加容易進入教學的情境,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知識的欲望,實現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2.重視學生學習,形成學習習慣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力,形成學生學習的習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引導式教學,不能只是重視講解知識,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提出問題,重視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增強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增強學生探究性的能力,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教師也要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去學習,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讓學生在科學的學習中探究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綜合素質。
例如,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的基礎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重視對學生筆算和口算能力的培養。
3.充分運用一切教學的資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充分解析,將各種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引進課堂教學中,運用視頻、圖片、聲音、動畫等形式,直接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直觀進行了解。例如方程式的推算中、幾何圖形等的介紹等,都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學習多樣化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
4.重視小組學習,提升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進行激勵式教學。教師可以運用“倍的認識”教學,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開展學生數小紅花的活動,將小紅花的道具分成一定的數量,讓學生數一數,留給學生學習的時空,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想象才能和探究才能,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幫助學生得出學習的結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的結果進行適當的講解,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的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倍的含義,并能落實在實際的生活中學會運用。
總之,小學數學是重點學科,是學生日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教師在新課程的教學背景下,應該重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開展有效教學,全面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形成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教師通過多種教學策略,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開發區花園教育集團揚子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