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春
在閱讀教學中,“讀”是一種最重要、最經常、最基本的訓練,是貫穿于教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環節,是閱讀教學主旋律。如果學生要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這個工具,離開了讀,那將是一事無成,只有在學生自己實踐中,即通過反復地讀,逐步理解并掌握基本規律,形成技能技巧,才能掌握好讀寫的基本功,實實在在地提高閱讀水平。
一、要認識讀的重要作用
1.讀,能幫助理解語義
從語義角度看,一篇文章總是由主動和熟語融合而成的一個完整的語言實體。一些生疏的語言,與其由老師講明,不如引導學生自己通過認真讀原文中的原句,借助生熟語所共處的語言環境及其相互聯系來理解。通過無聲的讀,從語義關系上發現生語意義,如“他和我仿佛年紀”,意會一下就知道仿佛是“差不多”的意思;通過有聲地讀,從語音語氣上感知主語意義,如“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樣,把“我”字的重音讀出來,就可以知道是在批評“你”的記性不好。
2.讀,能強化感知理解
閱讀教學從閱讀的內容看,是字、詞、句、段、篇;從閱讀能力的結構看,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思維能力,其中思維、理解是核心。
如教“狼和小羊”一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時,我將掛圖出示,要求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說說狼第一次找的什么茬兒。然后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狼和小羊之間的對話,理解句素,讀出語氣。“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你安的什么心?”第一句是狼故意找碴兒,“弄臟”應該重讀;第二句是用的問號,應該讀出責問的語氣。“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臟的。”與“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這兩句,讓學生通過朗讀,使他們明白了這一句也是反問句,但卻是溫和的語調,表達的感情比陳述句強烈,激發了學生同情憐憫小羊和對狼的可惡憎恨的思想感情。
3.讀,能增進領悟感染
在文章中,作者對一定事物、情境的表述總是要寄托一定的思想觀點和情感傾向的;這種思想情感有的是作者直接揭示,有的則是沒有明確表示,不管何種情形,都應注重在再現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細讀,深讀,品讀原文,投入感情,從字里行間體察作者的情感軌跡,從而使自己的思想升華,認識提高從而領悟到文章的深刻內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最需要做的是點撥學生什么地方該詳讀,什么地方該略讀,哪些該重讀,哪些該輕讀,而絕不能以形式主義的繁瑣分析,毫無意義地所謂“滿堂灌”或“滿堂問”去束縛學生的思維,造成大量有效時間的白白流失。
4.讀,能發展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培養學生的思維一要保護好奇心,激發求知欲;二要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去理解概念;三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設想并加以驗證等等。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變教師的教為學生的讀,讓學生通過反復地讀,便能有益于思維的發展。因為,讀課文,借助文字符號,要把作者的語言還原為作者曾感知過的事物,這是再造想象的訓練,由課文敘寫的具體真實材料而揣摩出中心思想,要經過比較、歸納、概括等多種形式的思維訓練,反復感知,久讀成誦,這不僅包含著分析語句的結構關系,探索篇章的組織形式的思維過程,而且在吸取作者語言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吸收著作者的思維營養,使自己的思想逐步變得精辟,豐富。
除此以外,讀在增強語感,陶冶情感上也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這在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已被證實了。
二、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的掌握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
1.閱讀要做到“五到”
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看課文,做到不增字、減字,不錯字漏字;“口到”就是要有瑯瑯的讀書聲;“耳到”就是要會聽別人讀,會聽自己讀,要有語感;“手到”就是要在讀的過程中要有勾勾畫畫;“心到”就是要邊讀邊思考,不要有口無心,讀了什么都不知道。
2.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個目標指導朗讀訓練
第一,讀正確,把握實質性整體。讀正確是流利讀、有感情地讀的基礎,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利用漢語拼音正音,并要做到不加不漏,不跳不倒。第二,流利地讀。流利地讀指讀的時候句子清晰,停頓適當,語言流利順暢,在教學中應注意“上聲、輕聲、兒化音”等變音現象的指導,注意指導學生克服朗讀時形成的習慣性腔調,如“唱讀、念讀”等。第三,有感情地讀。主要指讀出抑揚頓挫,語調神情顯出文章的風格神采。在指導中,應把理解語言與訓練朗讀交融在一起,使學生在讀中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歷其事、如聞其聲,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提高朗讀效果,最終實現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西安豐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