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光
中職學校辦學的主要目的是為國家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加強對中職學生實施法律素質以及職業道德的提升十分重要。《職業道德與法律》屬于中職學校公共基礎課程的必修課程,在此課程中實施體驗式教學效果甚好。本文就此探討了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中實施體驗式教學的方法。
一、通過練習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課前整理練習中成長
在上《職業道德與法律》課之前,中職教師可以給中職學生安排一項課前練習作業,訓練中職學生整理自己的課桌、書本等學習用具,然后再整理自己的儀容儀表,讓中職學生通過練習懂得潔凈、規整及文雅儀表的重要性。中職教師可安排班長帶頭進行各項練習的指令,并要求全班同學立正站好后開始操作。具體操作過程如下:①全體同學,快速整理學習用具,時間30秒。②全體同學,快速整理儀容儀表,時間30秒。③由班長帶頭全班中職學生一起大聲朗讀:“我們崇尚文明,我們優雅大方,我們都是國家的棟梁。”通過訓練,不僅讓中職學生養成整潔、衛生的好習慣,而且也可以提升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使之為承擔社會責任做好心理準備。
二、通過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為學生構建立體化的情感體驗環境
科技的不斷進步和飛躍式的發展,使得新媒體教學模式逐漸普及。因此,中職教師應該充分使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集合圖像、聲音以及文本進行綜合展示的特點,為中職學生構建立體化的情感體驗環境,讓中職學生在生動、具體的視覺空間里學習和思考,提升學習質量。在學習“塑造良好形象”時,教師可以選擇幾個典型的模擬案例,并通過多媒體為中職學生播放,讓中職學生根據案例事件的發生過程思考并回答教師布置的問題。比如,播放幾個中職畢業生求職應聘的案例視頻,讓同學們較為直觀的了解應聘過程中文明禮儀、良好形象的重要性,緊接著進行小組討論,對照視頻,通過自身排查和同伴互查,發現自身和同伴身上可以發揚或需要改進之處。再如在學習“善同犯罪斗爭”時,播放案例視頻:職校生方某看見小偷偷東西,在群眾幫助下抓住小偷,在報警后又不顧小偷一再求饒,將小偷痛打一頓,最終導致小偷傷重死亡。檢察機關以故意傷害罪對方某提起公訴,方某感到不解和委屈。通過視頻吸引學生興趣,接著組織小組討論探究方某的行為是否是正當防衛。由于多媒體情境的立體感能夠給中職學生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使其更容易深刻領悟教學內容,另外,對拓展中職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十分有效。
三、通過角色體驗的方式,為深刻體悟教學內容創造條件
角色扮演一直是中職學生比較喜歡的活動方式,將這一方式適當的引入到《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體驗式教學中,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扮演角色可以讓中職學生如臨其境般的進入到特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而親身體會到所扮演角色的心理變化,使之理解教學的中心思想,學會所學知識。同時,可有效活躍中職學生學習氛圍,激發中職學生熱愛學習的情感。在學習“警惕身邊違法行為”時,教師可以選擇幾個學校內存在的社會負性事件,讓中職學生扮演角色。比如,某個班級的王某被稱為是“老大”,因沖動愛打架被很多學生熟知。該生經常逃課,愛玩游戲、賭博,因此在沒有生活費時,便會向同學變相借錢,但從不會還錢。并以此為炫耀,認為自己有本事,從不覺得自己觸犯法律。選擇幾個學生分別扮演老大和被借錢的同學。然后,教師設計問題:“該同學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嗎?”。通過教材的學習,讓中職學生清楚該種行為已經觸犯了治安管理法律。通過角色體驗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扮演角色的中職學生深刻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內涵,同時,對于觀看表演的中職學生而言,因直觀的感受也可使其深刻認識到不良嗜好的負面影響,不僅可使中職學生深入了解教材內容,也可幫助中職學生快速掌握學習要點。
四、通過設定主題性討論模式的體驗策略,讓中職學生深入領悟所學知識
互動模式的教學,即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教學目的,將學生分組,通過小組內部或者各小組之間的互動完成學習的方法。通過互動創建活躍的學習情境,可以調動全班同學的學習熱情,讓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到學習情境中來,讓中職學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充分展現中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比如,在學習“避免誤入犯罪歧途”時,中職教師可以給中職學生先講一個故事:小偷因偷走了病人僅有的1000元錢而耽誤了病人治療的最佳時間,導致其截肢。接著設計問題:“為什么在該案例中小偷最終不僅處以罰金,還被判刑了呢?”。然后再要求中職學生就這一主題進行討論,通過在各個小組中交流的互動交流學習,讓中職學生在分歧中進行討論、思考和分析,最終理解教學內容的深層含義:單憑偷盜1000元不構成犯罪,但是小偷偷盜的這1000元是病人治病的錢,導致病人截肢后果十分嚴重。因此,被判1年的有期徒刑。此外,也使中職學生掌握了溝通的技巧,鍛煉了中職學生進行辯論的能力。
五、通過生活體驗的方式,促使教學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通過生活體驗的方式,能夠使中職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感知、理解、體驗社會事物,可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性結合,并有助于中職學生將所學知識更好的應用到社會生活實踐當中去。比如,在學習“家庭美德”時,教師可以為中職學生設計這樣的家庭作業:讓中職學生回家后為媽媽洗一洗腳,幫爸爸洗一件衣服,或者幫爺爺奶奶梳一次頭發等。作業完成后讓學生寫心得體會短篇,體會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通過生活體驗的教學策略,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不僅使得中職學生自然地學習到了教學內容,同時,可以鞏固中職學生所學知識,而且可幫助中職學生獲得來自家庭的情感體驗,增加與家人的互動,最終提升家庭責任感。
綜上所述,在中職學校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上開展體驗教學,體現了中職學生是學習主體的主人翁地位,將多數時間留給中職學生進行體驗和思考,教師輔以的及時啟發和指導,不僅活躍了德育課堂的學習氛圍,同時,也將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轉化和深化。中職教師應不斷進行教學方法或模式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進一步增強體驗式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中職德育教學質量,同時也為密切社會、學校、家庭的關系,培養有愛心、懂禮儀、知榮辱、守法紀的合格公民而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