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葉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和思維統一的學科,其內在本質是語言與思維的辯證統一。教師通過各種途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給予學生更多的創新的機會,給每一個孩子最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多元化;邏輯;創新;發散
一、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如今的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既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又強調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闡釋了當代社會發展的人生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用思維導圖教學是落實新課程的工具,新課程是全腦功能開發、全人教育依托的載體,運用新課程、新教材,加入全腦教育的內容和自變量,并將二者融為一體。
英語學科可以結合英語課型特點組織專題式繪圖,如詞匯、語法、寫作、口語等。每個小組選擇其中一個主題進行繪制,展示與交流環節,培訓效益得到最大化,都學習到思維導圖在不同課型教學中的運用。比如,我們在學習四年級課文“At the snack bar”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理順課文,從order food這一中心詞,拓展出Dad和waitress兩個分支,然后引出Mike和Helen,再畫出他們各自所點的食物。這樣可以使思路更清晰,課堂思維更活躍,可以直觀看到思考的過程,學習更有趣味性。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對本節課的詞匯進行拓展和延伸,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設計環節培養創新意識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對課程目標的設置、課程內容的組織、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的出發點與過去不同,過去強調的是學科體系構建,從學科體系的邏輯程序分析教材。現在是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和歸宿,強調以學生經驗為出發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有效有意義地建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
在平時的教學環節設計中,我盡量設計一些“經典”環節。比如,每天課前兩分鐘的“我最喜歡的單詞show”環節,每位學生可以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單詞,向同學們介紹,而且我的要求是黑板固定版塊的設計要精美,每位同學都應當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必須準備一個筆記本認真記錄別人的單詞“寶貝”。又如,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為學生學習的幾乎每一句英語,都配上了生動的動作,讓孩子們邊說英語,邊用動作將其含義表達出來。這樣的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能夠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參加活動,讓他們在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中,猶如身臨其境般地體驗英語。
三、通過想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想象是人腦在原有表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是發展兒童語言和思維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讓學生豐富想象,積極探索求異,堅持獨立見解,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通過想象,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積極參與的機會。有研究表明,質疑式、討論式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小組合作,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
在課堂上,我經常設計一些教學形式安排以某個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出現:問卷。如在學生詢問他人“Can you……?”的過程中,再整合成自己的語言,然后在通過第三者的提問,進而鞏固了該知識點的掌握。真實的交流是為學生走出課堂以后能學以致用打下堅實的基礎。我經常給學生一個單詞,比如,gift,學生利用發散思維想出人(who)、在哪里 (where)、送給誰(who)、為什么(why),利用所給和所想單詞,組成一個句子,學生所造的句子各有不同,有的還非常有趣,真正做到詞不離句,從而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好奇心強,我們就要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擴展延伸教材內容,鼓勵他們多角度、多方向、新穎獨特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激發他們勤于思考、敢于創新的興趣,提倡一題多議,敢于打破常規,使我們的教學向縱向深處發展。
課堂上,這些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和歸宿的“經典”環節,生動、智慧、 實在,讓學生學得輕松、愉悅、扎實,也讓我感悟到了做教師的幸福。教師作為創新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轉變教育觀念,培養一代有創新思維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應該積極進取,勇于開拓,一是要完成觀念的蛻變,讓課堂“活”起來,多啟發、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二是合理巧妙運用多種教學法來調動學生思維,適時擴展延伸,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會學習,會探索,并且學好英語。
參考文獻:
[1]宗啟茂.面向21世紀學生外語素質的構成與培養[J].中小英語教學與研究,1999(03).
[2]岳曉東,龔 放.創新思維的形成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教育研究, 1999(10).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鎮湖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