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蓮
【摘要】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寫話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體驗式作文教學就是在作文教學中積極創造現實的情境,使學生真切體驗教學的內容,根據實際的寫作要求把握寫作要點,培養學生實際的操作技能,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當前小學生寫作現狀分析
當前,一些學生怕寫作文,提到寫作文就頭疼,無從下筆,不知道怎么寫,缺乏對生活的觀察,沒有積累的習慣和寫作的興趣;一些學生所寫的作文要么抄襲拼湊,要么千篇一律,記一件有意義的事幾乎全寫的是“扶老爺爺老奶奶過馬路”“撿到錢物交給老師”“在公共汽車上給老爺爺老奶奶或抱小孩的阿姨讓座位”“給爸爸媽媽洗腳”;一些學生作文如記流水賬,枯燥乏味,語言敘述缺乏條理,表述不夠規范,標點符號往往一逗到底。
二、有效開展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只有熱愛生活并且善于觀察的人,才能從生活中發現許多可寫的素材,并產生強烈的寫作愿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并把學生引入到這種特別的情境之中,使學生主動地與環境融為一體。同時,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寫作素材。這樣,學生的思維會變得特別活躍,寫作速度會變得快捷。比如在《畫方圓》作文教學課中,我用五分鐘時間組織學生做“畫方圓”游戲,要求學生同時用一手畫方、一手畫圓,之后,詢問有無同學成功,若認為成功,提醒他是否同時畫方圓。針對沒有成功,大家一起思考這個游戲說明了什么道理。
2.指導觀察,體驗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沒有觀察,就沒有體驗;沒有體驗,就沒有寫作。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只有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才能將所見所聞所感付諸筆端,寫出富有生活情趣的好作文。在《我愛吃的水果》作文教學課中,我以“西瓜”為例通過以下環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果:①說形狀。詢問學生西瓜什么形狀。②說顏色。能說說這個西瓜是什么顏色的嗎? ③說觸覺。請學生摸一摸西瓜,說說內心感受。④說聽覺。輕輕拍打西瓜,你會聽到什么聲音呢?⑤聞氣味。這么美的西瓜,我們來聞聞吧!說說你的感受吧! ⑥嘗滋味。讓我們來嘗一嘗吧,說說你嘗到了什么味道。
3.方法指導,有的放矢
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后,教師還要對學生予以習作指導,指導學生掌握各類習作的要點,明確寫作的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寫人的文章記敘人物的一、二事,注意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做到言如其人,行似其態,必須強調所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與地位;敘事的文章,要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或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狀物的文章應具體描述物品的顏色、形狀,寫出物品的特點。
4.多元評價,反復修改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采取學生自評為主、小組內互評為輔、教師點評引路的作文評價方式,每次作文訓練以一個方面的教學目標為批改重點,提高批改的針對性。首先,讓學生自我評價,劃出自認為寫的較好的語句,寫下在寫作過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難;然后小組內互評,請組內其他同學評改,對好詞好句進行交流,分析好在哪里,對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幫忙尋找解決的方法;最后,教師每次選取不同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析,指出教師認為出彩的地方并說明原因,點評大家探討出的解決困難的方法,肯定其閃光點,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法。
好作文都是修改出來的。修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引導學生在作文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講評評價后,分別作以修改,最后整齊謄寫,張貼于教室的“作文園地”。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們教師要牢固樹立“生活本源”的寫作教學理念,牢牢抓住“認識生活、豐富生活、感受生活、表現生活”這一切入點進行教學,而體驗式作文教學正是讓小學生在“體驗活動,讀思結合,我手寫我心”中告別對作文的恐懼,讓學生寫自己的話,寫出自己的東西。 參考文獻:
[1]朱水根.小學作文教例剖析與教案研制[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5,1.
[2]楊會敏.淺談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J].語文學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