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
【摘要】隨著小學英語課堂改革的深入,Fun with English教材的改版重編,新教材的推廣和實踐給了我們很多教師思考的空間。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我們欣喜地面對著新事物,積極地參加研討,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積累著一些真情實感,很想一一記錄下來。集體智慧的結晶,終將引領我們涓涓細流匯成海。新教材下的我是如何看待新教材,我們又該如何使用新教材,達到自身專業的發展的呢?
【關鍵詞】新教材 能力 運用
隨著新教材的推廣,我們一線英語教師現在最熱門的話題就是你是如何看待新教材的?你認為新教材難教嗎?你會教嗎?結合自己使用新教材兩年多的感受,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新教材的理解和運用。
新教材的教學目標發生了轉變:由單一的知識目標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轉變(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由重視少數優秀學生發展向重視多數學生發展轉變;由片面的書本知識教學要求向全面的書本知識、實踐技能、體驗感悟、創新探索教學要求轉變。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實現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和特長發展、個性發展。我發現:
一、新教材提倡“用英語做事”,強調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過程與結果并重
新教材中每個單元中的七個板塊主次比較分明,脈絡比較清晰,聯系比較緊密。這樣設計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綜合運用已學過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及學習技巧,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補充的互動過程,有利于學生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拓展視野;有利于學生感悟語言,從而逐步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的能力。實實在在地讓學生用英語學習、做事。
二、在新教材學習中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學習運用英語
1.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我覺得作為英語教師最驕傲的是我們的課堂肯定是學校所有科目中學生舉手最多,參與發言面最廣,領導教師不管懂不懂英語最喜歡聽課的科目。因為不管我們的教師是活躍型還是冷靜型,我們善于思考,我們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我們的孩子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2.在生活中大膽運用英語。結合文本和生活,我們提供給孩子太多的實際生活中大膽用英語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其中。
三、新教材豐富優化了評價方式:Ticking time讓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四、越發重視朗讀和模仿訓練
朗讀是英語學習的傳統方法,也應成為現代英語學習的一個關鍵環節。但是,如今朗讀卻成了課堂被人遺忘的角落。課程改革給課堂教育帶來了很大的變化。《英語課程標準》指出:“了解單詞有重音,句子有重讀”、“了解英語語音包括連讀、節奏、停頓、語調等現象。”我們強烈呼喚教師對學生朗讀訓練的重視。
五、提倡善用文本關注知識的適度拓展、聯系生活實際豐富語言交流文本材料
使用新教材后我個人感觸最大的是一定要置身教材,勤于思考。在使用新教材中,我們要關注新詞拓展、情感升華、文本拓展等等。我覺得教學工作中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夠聽到我的孩子們能夠自豪高興地告訴我:“教師,我喜歡英語,我覺得英語學習很輕松。”但是如何才能夠讓他們真正的感到學英語的幸福呢?我覺得我們的教師一定要“巧選課外”佐料,營造“美味”課堂。立足教材、研究教材、超越教材是開展幸福課堂研究的重要途徑。
六、新舊教材聯系緊密,內容減少,難度降低,更加系統化
舉個例子,我班上有個學生叫朱雨欣,她媽媽是我校執教五年級的數學教師,開學不久她跟我說:“我姑娘這屆是不是太厲害了?昨天我在班上聽班上學生背詞讀書是關于科目星期,回到家我姑娘居然哇啦哇啦背的就是五年級的知識啊?”
四年級課本下冊馬上要教學的第五單元Seasons是原來6B的第五課,第七單元Whats the matter?知識點與原來的舊教材四年級第九單元很多相似。沒有接觸過新教材的教師,包括我雖然使用過去年一年新教材,但在拿到新一冊教學用書時我們都會困惑:如此難的教材怎么教?學生學的進去么?可是我身邊的學生告訴我他們覺得很快樂,學得很輕松。因為新教材按照課標二級內容標準,控制了教學容量,把握了教學難度,由原先的12個單元變成8個單元。知識更加系統化,難易比較適中。
新教材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片未知的海域,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積累,在教育工作中真抓實干,才能使我們和學生共同獲得真才實學,由此而形成的教學理論才能是真知灼見。重新審視英語課堂,我們逐步要將課堂打造成真正以學生需要,利于學生后續發展的成長課堂, 涓涓細流終匯成海,讓我們集思廣益,教學相長,讓英語教學更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禹明.新課程理念與小學英語課程改革[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