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先春
美術是一門需要用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用“心”參與完成的藝術,作為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正確引導和開發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個性,讓其潛能和個性得以自由展示。
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繪畫時看似是自娛自樂,實則是在按照自己的天性繪畫出自己腦海想象出來的痕跡,對自己作品的那種滿足感正是學生需要的。因為這樣,對由自己主觀性而取得的成就感就是今后在藝術旅途中需要的“自信”,只有自信,學生才能充分給自己遐想創造的空間。這對于創作是極為重要、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應該給予學生無拘無束,自由發揮和想象的空間。結合日常教學我覺得應從以下做起:
一、奠定創作基礎,才能教好美術
例如:我在觀摩湘教版一年級下冊《手形添畫》一課中,教師先快速完成手形畫——青蛙,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與想象力。隨即在黑板上畫出不同手形,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想象添畫。此時學生熱情高漲,激動不已。在活動中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不斷地嘗試添畫,感受設計的樂趣,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內在的天賦與潛能。而部分學生在評價作業時,根據作業展開聯想進行二次創作。教師在這樣的氣氛中進行審美創作活動,使學生在不經意中體會到美術創作的自主性,從而逐步奠定了美術創作基礎。
二、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性,強調個性發展
美術是一門有著更大的自主調節的藝術課程,那么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我們也應該讓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地選擇自己的行為。一方面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及能力,憑借自身所特有的個性進行繪畫創作,充分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完成美術創作,這其中包括美術作業、美術競賽等。另一方面作為美術老師也應該重新制定美術作品評定的衡量標準。
奧斯卡·王爾德說過,藝術只有美丑而沒有對錯。藝術是沒有止境的,美術教師需要堅持任何一個美術作品都是正確的,應該尊重每個學生自主發揮創作出來的繪畫。教學中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繪畫風格特點,分析出其所屬的個性類型及思想發展水平,對號入座。然后加以區別對待,給各種類型的學生有一個自主性的選擇,從而正確引導小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發揮的方式方法。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