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俠
在氣候宜人的四月,在美麗的城市——金華,我們和浙師大的教授一起度過了幾天的培訓。雖然時間很短,但收獲頗豐。這次培訓學習,讓我的思想、教學理念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幾位教授以簡潔流暢的、富于魅力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他們高超的專業水平,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了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以及“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課堂應用”這一具體的操作方法。黃立新教授的《數字校園的規劃、建設與發展》,丁革建教授的《信息技術推動下的教育變革》,阮高峰教授的《翻轉課堂設計、實施與管理》讓我耳目一新,豁然開朗。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號,從微信、微博、微小說,到最近炙手可熱的微電影、微課……“微”字大行其道,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的傳播方式悄然間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如今,“微”對教育的影響也來勢兇猛,我們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個微時代,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也給教育帶來了徹底的變革。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信息化教育步入學校,整合了現代多媒體教學優勢的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技術,也已悄然地走進了學校師生,走進了語文課堂。幾天的培訓學習,更加讓我感受到微時代中的教育變革的急速與迫切。我們的學生是在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更喜歡技術,更依賴網絡,更習慣于碎片化的學習,這些必將深刻影響著教與學的形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面對這樣的時代,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怎么辦?那就是,以開放的心態擁抱微時代的教育,以創新思維迎接微時代的教學。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育方式
當教育遇上信息時就注定會擦出教育形式變革的火花,以往我們認為的信息化就是將配備的設備、媒體,一味地疊加于課堂,這樣真的是信息化課堂嗎?我們數字校園的建設是否就是實現了網絡校校通、班班通?當然不是,就如黃立新教授所講數字校園的建設是一個由眾多條件構成的整體,一個完整的系統。
現在,教育所提倡的信息化教學、建立數字校園是我們創造一個新型的學習和教育環境的基礎,但當信息化設備引入教育教學之后,在解放教師的同時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教師上課時沒有了自由,只能站在三尺講臺上播放課件;學生也不坦然,因為他們無法從快速閃過的幻燈片中完成對知識的記憶;家長在校訊通的“捆綁”下成了催促孩子寫作業的機器。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信息化嗎?在幾位教授的啟迪下,我獲得了新的認識,真正的信息化教育應該是便于操作的、能被教師、學生和家長接受的、能看到實效的、為課堂服務的一種工具性質的變革,是一種順應時代的新型的教育形式。
二、優化整合,讓學生快樂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中,認為手機、平板電腦對教學沒有用甚至是禁止帶入課堂的,現在,手機、平板走進課堂,成為解放教師的工具,這對于我們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能讓自己從三尺講臺解放出來回到自由的課堂。而與此同時,教師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講授人,學生變成了課堂的主人,他們可以依照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自主設置學習環境,老師只需采用信息化手段去組織和引導他們如何學習。我認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課堂,是一個建立在信息化環境與師生角色轉換下的新型課堂。
實現教育信息化是一個急迫而又漫長的過程,我們必須加快步伐不斷接受新技術對教學的沖擊,將信息技術手段得心應手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切實提高教學實效。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