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 王佳政 楊丞 吳磊
【摘要】當前,大學生就業是高校與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尤其是近年來大學擴招使得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本文通過對四所駐蓉本科院校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進行調研,對其就業價值取向的變化特點加以分析,以更好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與擇業觀,提出加強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的教育對策。
【關鍵詞】駐蓉本科院校 ?大學生 ?就業價值
【基金項目】2015年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Z1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175-01
目前,大學生就業是當前高校與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尤其是近年來大學擴招使得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也隨之發生改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為了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的發展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需要,學校在就業工作中必須大力加強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成才觀,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以保證高校畢業生能順利、及時、充分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雙豐收。”[1]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并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分析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變化特點,并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很有必要。
一、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變化特點
何謂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有學者認為,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是大學生在擇業和就業過程中的一種傾向性態度和對職業目標追求和向往的趨向性標桿,是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就業觀在就業中的體現。[2]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以駐蓉本科院校大三和大四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26份,由此問卷的有效率為98.26%。數據已達到問卷調查的一般規律與基本標準,因此具有推論分析的意義。通過對問卷調查的分析,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變化特點如下。
(一)求職心態較為理性與自信
目前,就業局勢日趨緊張,通過問卷分析,46.9%高校大學生認為當前的就業局勢很嚴峻,并且70.35%的學生對國家大力倡導的“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先就業再發展、以創業實現就業”的“求擇就業”理念持認可態度,“先就業、后擇業”的擇業觀已逐漸形成。另外,53.54%的學生選擇畢業后的去向是自主就業,雖然考公務員、讀研、創業與出國還是占到一定的比例,不過“考研熱”和“公務員”不再被盲目熱衷追求,整體求職心態趨于理性。同時,大部分學生對自我優勢認識把握準確,其中,36.73%的學生認為自己在求職過程中最具競爭力的是專業知識與技能。
(二)求職意向趨向現實與穩定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選擇到內地省會城市或大城市就業的學生比例占到58.85%,占著絕對的優勢比例,選擇就業的地區意向呈現出明顯的城市化傾向。因考慮到發展空間、生活壓力與生活成本、社會競爭力等因素,雖“孔雀東南飛”的現狀不復存在,不過大部分學生對于“西部與基層”仍是趨之若鶩的態度。當然,基于求職困難的現狀,52.65%的學生還是表示愿意接受去小城鎮或鄉鎮單位就業。可見,當代大學生畢業就業意向趨于成熟與現實,不再盲目跟風,眼高手低。另外,選擇就業的單位性質意向為“事業單位”的學生比例占36.28%,可能與參與調查的女性比例占多數有關,求職意向趨向具有穩定性的工作單位。
(三)求職途徑呈現網絡化與多樣化
隨著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的傳播途徑愈發豐富,傳播頻率愈發快速。加上當前高校大學生為“90后”群體,成長環境與網絡媒體息息相關,促使其求職途徑呈現出網絡化與多樣化的趨勢。通過調查顯示,75.66%的學生主要通過求職網站獲取就業相關信息,69.03%的學生通過學校就業信息發布平臺獲取資源,而傳統校園招聘等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漸減弱。另外,學生對職場規則或面試技巧等學習的途徑也體現出多樣化與網絡化的趨勢,雖然64.6%比例的學生認為面試技巧的學習幫助主要來自于學校的學習就業指導課,不過學校就業信息指導平臺的功能也發揮顯著,網絡媒體、電視求職、微視求職等也受到大學生的歡迎與熱捧。
(四)求職目標追求個體價值實現
就業價值目標最理想的狀態是將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實現相結合,以服務社會為主要責任。當前,大學生自我風險意識與競爭意識不斷增強,超過63.72%的學生在就業時首先將職業與實現自我價值結合,呈現出一定的功利性,對社會價值的關注度不高、服務社會的奉獻意識較為弱化。不過,大部分學生在擇業時不再將工作薪酬作為首選目標,而將“發展前景”作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同時也將“作息時間規律”、“工作環境自由”、“工作富有挑戰性”等因素作為職業選擇考慮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就業擇業更注重其長遠的發展前景,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誘惑,正視理想與現實的關系,這將有利于形成積極的、公平的競爭觀念與環境。
二、引導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的教育對策
(一)引導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不盲目求高,腳踏實地
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多樣化的價值觀念,對“90 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3]特別是本科畢業生缺乏成熟的思考,就業價值目標定位過于理想化,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以2014年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例,去年研究生就業率為84.97%,高職高專生為91.40%,中職生為97.23%,而本科生就業率達到最低,為81.77%。加上“90”后大學生年輕氣盛,生活壓力普遍較小,致使他們樹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與工作挑戰的價值目標,而往往容易忽略切合實際的需求。因此,大學生應多多參與社會實踐,正確把握就業需求,合理定位自身發展。
(二)多元形式并舉,全方位引導大學生就業價值觀
由于子女在意父母的評價,我們就有理由相信父母對自己子女的期望值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子女自身的就業期望值,畢竟與很多因素比起來,家庭影響力的分量大小是不言而喻的。[4]因為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榜樣與崇拜的對象,父母長輩對其就業價值觀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承擔者,高校是培養大學生的專門機構。基于此,家庭與學校的責任凸顯出來,作為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學校更應通過豐富就業指導的形式、適度增加職業規范、就業指導等方面的課程、建立網絡化的就業信息發布平臺等,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
(三)宏觀調控相關教育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
一崗定終身、求穩定、求保險的就業觀念、編制情節等保守就業觀念在農村大學生中表現的比城市學生更為突出,而依靠托關系走后門找工作的求職方式更受城市學生的認可。[5]一直以來,大學生對于“公務員”青睞有加,不僅是社會輿論或家庭觀念施加壓力所致,更是相關醫療、教育等政策保障的誘惑。而伴隨著高校擴招帶來大學生數量的持續膨脹,大學生畢業就業形勢已是非常嚴峻,宏觀調控相關政策已是大勢所趨。應完善與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體系,特別是要注意引導大學生面向基層的就業創業的鼓勵政策。當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大學生創新創業之路還漫長,大學生就業擇業觀還需多方的努力與引導。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2004年8月26日. http://www.czmec.cn/s/33/t/25/0a/1d/info2589.htm.
[2]高存福,田兆富.當代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4(01):92.
[3]陳琦,林鉆輝,周艷華. 多元化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調查分析報告[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44):155 -157.
[4]秦儉.當代大學生擇業觀的影響因索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8,(9).
[5]劉建榮,鐘運華.“90后”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引導[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04):122-124.
作者簡介:
劉曉(1988-),女,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