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章勇
【摘要】對于高中生來說高考的壓力實在是很大,文化課成績要求很高。高中體育生都是升入高中后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不能完全憑借文化課成績邁進理想大學的門口。為了夢想即使他們的身體素質不夠也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體育,通過不斷的訓練來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但是他們對于體育訓練的知識比較匱乏經常會因訓練錯誤導致不適或者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將探討學生訓練過程中出現的誤區以及走出誤區。
【關鍵詞】高中生 ?體育 ?訓練誤區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210-02
一、高中生體育訓練中存在的誤區
高中生體育訓練的項目主要有長跑、短跑、跳遠、投擲等,對于肌肉、精神、力量、耐力、柔韌性、身體靈活度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
1.過度下肢絕對力量訓練
因為學校訓練條件有限并且教練的訓練方法較為老套,使得學生們的訓練形式較為單一。比如下肢肌肉的訓練,大多數人認為只要下肢力量足夠就可以在跑步的速度上取得勝利,進而不斷的采取蹲杠鈴的方法進行力量訓練。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跑步比賽中,肌肉額收縮速度要比力量更為重要,肌肉的不斷收縮才能使小腿不斷地運動在跑步過程中腿才會不斷的向前。然而下肢絕對力量的訓練,導致肌肉收縮變慢,同時使學生向上的力量增加,向前的力量沒有得到改變,步入跑道以后力量更加偏上影響其速度。
力量訓練必須要有針對性,要根據跑道上的表現特征對學生做出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要在學生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范圍內。跑步時需要的肌肉力量與收縮能力與絕對力量訓練出來的效果是不吻合的,負重快速半蹲、連續蛙跳、爬樓梯等對于下肢的訓練效果都會比蹲杠鈴這種絕對力量訓練要好的多。
2.忽視和力量平衡,忽視核心力量
部分教練以及訓練員喜歡只練身體的某個部位,而不是練整體,這樣雖然部分力量訓練達到了效果,但是沒有整體的訓練在實際應用中,也會影響整體效果,畢竟一個個體就是自己的整體,只有整體都達到理想中的效果在實際比賽中才有可能超常發揮。有些運動員只注重四肢的爆發力就不斷的對四肢進行訓練,有些運動員更加注重胸肌的訓練。但是人本身是一個平衡體,只有全身的部位協調好了才能讓自己的特長顯現出來,四肢發展好了同時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將四肢平衡好,四肢間如何配合,配合不好就會出現不穩定狀態下發力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底盤不穩即腰腹等核心力量沒有得到訓練。
3.力量訓練沒有合理的順序
每件事情都有他該有的順序,循序漸進才能發揮最大效益。許多學生對于訓練一般都是隨心所欲,對于訓練沒有科學的認識。在日常訓練中,絕對力量、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混在一起訓練的情況比較多見,如在循環力量中,貌似可以練不同部位的力量耐力,而事實上穿插了負重引體、負重下蹲、負重雙杠屈撐等大力量練習;想訓練小肌肉群,事實上發力的過程中速度過快,小肌肉群未參與用力。
二、除去體育訓練誤區的方法
1.提高教練的訓練水平
高中生所能獲得的資源匱乏,教練所安排的項目就是他們訓練的項目,所以教練的訓練方法改變了,那么學生們的訓練就會變得科學合理。所以一個有長遠規劃,明智的,可以科學安排訓練項目的教練對于高中體育生而言是很必要的。教練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訓練員針對其生理特點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大小肌群是按前后順序排列的,多關節運動與單關節運動、單一肌群的大小強度訓練也是按前后順序。
2.提高運動員自身對于訓練知識的認識
訓練的符合量與強度都可以通過力量訓練來控制,但是力量的訓練需要精心的設計。學生們對自己的身體情況要掌握好,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欠缺著重訓練,對于教練的訓練內容做適當的改變。清楚了解自己的承受能力,一點一點逐漸的增加負荷不能一口吃個胖子。
3.全面發展
木桶裝水的原理使我們知道,不論長板有多長,木桶裝的最多的水就是短板的高度。所以運動員要全面訓練。了解全面的知識,長跑、短跑、跳遠、投擲都要進行訓練。
4.有秩序的管理和內心的關注
高中生面臨的壓力較大,但是畢竟高中生的心智還不是很成熟,他們仍處在貪玩的年紀,比較懶散,自律性較差,所以教練的管理必須到位。同時學生們的心靈也是比較容易受傷的,有些學生會是那種需要老師關注和鼓勵的,有了老師的關注和鼓勵他們會更有動力和沖勁,如果你總是忽視這些學生的存在只關注那些老師自己認為較為有潛力的同學很可能失去一匹黑馬,同時對于這位同學的傷害也是很大的。與學生們良好的溝通便于掌握學生們的各種狀況,能提升學生對于訓練的掌握能力。老師對于同學們心里活動的關注會使學生們感覺到溫暖,在訓練過程中可以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對于訓練隊整體的學習氛圍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彭贊學,《基層體育考生100米跑力量訓練誤區》,山東省膠州市職業教育中心
[2]黃偉仁、饒聲武,《走出體育教師課余帶生訓練履行職責實施“四適”科學教練》,福建省光澤職業教育中心
[3]張裕中,《青年籃球運動員力量訓練的誤區及對策研究》,湖北體育科技,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