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紅
摘 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意義深遠。機械的死讀會嚴重挫傷孩子的閱讀興趣。從順應幼兒的發展特點出發,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和幼兒的生活、游戲緊密結合,嘗試并總結出了諸多簡便易行、深受孩子們喜歡的游戲誦讀和生活誦讀的方法。
關鍵詞:經典誦讀;游戲誦讀;生活誦讀
由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臺中師范學院王財貴教授及“新儒家”蔣慶先生領銜倡導的全民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從1994年發起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歷史。此活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吸引了不少的參與者與加盟者。但這項轟轟烈烈的活動,不久就遭受了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劉曉東為首的學術團隊的尖銳批駁,形成了正反兩方學術大辯論,甚至引起了教育部的關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意義深遠。但王教授在誦讀活動中推崇的“填牛”理論確實有悖于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基礎理論,這種機械的死讀會嚴重挫傷孩子的閱讀興趣。因此,如何順應幼兒的發展特點,用幼兒喜歡的方式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是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的。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鑒于此,我園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和幼兒的生活、游戲緊密結合,讓幼兒在形式多樣、趣味十足的誦讀活動中熟讀經典、感悟經典、力行經典。
一、游戲誦讀,趣味盎然
游戲是幼兒的最愛,為此,我們嘗試了諸多游戲式的誦讀方法,力求讓幼兒在玩中誦、誦中玩。此舉很好地激發了幼兒的誦讀興趣。
1.復讀法
復讀法即跟讀法,取此名字意在將此誦讀方法形象地比喻為復讀機,這樣一來,盡管還是老師念一句,幼兒跟讀一句,但一句“復讀機開始工作啦!”幼兒會馬上振作精神,模仿老師的語速、語氣進行誦讀。此方法一般在初學時使用,讓幼兒能饒有興趣地感悟國學內容并進行感知和記憶。當然,此方法亦可在部分能力強的幼兒先于別人掌握后帶領大家一起讀,讓其體驗當小老師的榮譽感。
2.圖片法
在某一內容學習的初期,我們會根據相關內容準備一些圖片或圖夾文的句卡,一般一句一張卡片。當幼兒在初步感知內容之后,我們會通過給圖片排序引導幼兒回憶傾聽的內容,從而讓其對誦讀內容和圖片產生聯系。當幼兒在初步掌握了所學內容后,我們則通過藏圖的形式讓幼兒回憶藏掉的卡片是什么內容。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誦讀興趣和挑戰欲望,我們會視幼兒的掌握情況決定藏掉的卡片數,讓孩子在適度的挑戰中不斷地誦讀經典。
3.接龍法
接龍法即你說上句我接下句,互相接讀至結尾的誦讀方式。這種方式一般放在復習鞏固階段使用,可采用一對一、一對多或組對組的形式進行。這樣的誦讀形式能讓孩子保持高度的注意,因為,如果孩子想順利完成這一游戲的話,他就既要傾聽別人的內容,又要快速思考自己接誦的內容,并能在別人讀完的瞬間快速接上,此游戲可以說是緊張又開心,同時還能訓練幼兒的快速反應能力。
4.節奏法
節奏法是幼兒邊拍打節奏邊進行誦讀的一種形式。最簡便易行的便是通過敲擊身體的某一部位進行誦讀。如拍手、拍腿、跺腳等。此方法可以一人邊拍邊念,也可一邊幼兒拍、一邊幼兒跟隨節奏念,這樣既可以讓幼兒感受國學經典的韻律,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跟隨節奏誦讀的興趣,老師可為他們準備一些打擊樂器,甚至教室內的桌、椅、柜子等都可以成為幼兒拍打節奏的器材,讓其邊敲擊邊誦讀。
在節奏誦讀的過程中,除了用改變打擊器材吸引幼兒外,還可以通過改變節奏、突出強弱來吸引他們。比如:改變打擊速度、每一句的第幾個字不讀、每一句的第一個字讀重音等等。
5.表演法
為了滿足幼兒表達表現的欲望,我們充分挖掘網絡資源,下載了一些國學經典的歌曲、舞蹈等供幼兒在小舞臺里欣賞、吟誦和舞蹈。
6.運動法
我們將傳統的跳皮筋和跳竹竿等民間游戲引入國學經典的誦讀活動中,孩子們可以邊跳邊誦讀,增強趣味性的同時還能鍛煉身體,可謂是動靜結合,一舉兩得。
二、生活誦讀,妙趣橫生
較之于上面的游戲式誦讀而言,生活誦讀則比較隨機,不像游戲式誦讀那樣有著預定的目標,一般是教師或家長根據即時的場景引導幼兒進行即興誦讀,但其作用卻不可小覷,往往是趣隱其中,妙不可言。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有較多的整理等待環節,比如晨間體鍛結束后會有收拾整理排隊的環節,這個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等待現象。此時,我們老師就引導幼兒一起讀兩首古詩、誦一段《三字經》或《弟子規》等,讓收拾的幼兒邊收拾邊誦讀,并要提醒自己在讀完相關內容前回到隊伍里。排隊的幼兒則可以邊誦讀邊收拾一下心情,讓自己快速安靜下來。這樣一來,原本吵鬧的收拾、整理環節被悅耳的書聲所取代,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鞏固了所學。同樣,我們也建議家長將此方法用于孩子的家庭生活,比如起床,這樣既可以避免直接叫床引發孩子鬧情緒,又可讓孩子在傾聽中慢慢蘇醒并一起誦讀。
總而言之,國學經典中有很多極具教育價值的內容,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隨時隨地都能有相應的內容為我們教育所用,隨時隨地都能和孩子一起誦讀。
《三國志》中有一句話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何讓孩子百讀不厭,甚至“讀你千遍也不厭倦”,那的確是一門學問。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只有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趣”字當頭,方能百讀不厭!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