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昱
【設計意圖】
“圖加話”是語言和美術的一種結合,小班下學期末,語言表達能力也開始提升,對語言也開始有進一步表達的欲望,平時時不時會蹦出“四腳朝天”“夏天是一個很熱得吃冰淇淋的季節”等對他們來說新奇的詞或長句子。為了滿足他們對口頭語言表達的進一步探索需求,正值夏季,青蛙跳進了孩子們的生活,結合繪本《999個青蛙兄弟大搬家》,他們用簡單的語言為繪畫作藍圖,用繪畫添畫的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想法,支撐語言的提升性表達。
《999個青蛙兄弟》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青蛙的成長變化過程,了解青蛙的基本形態結構。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青蛙的基本形態、結構及動態。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繪本《999個青蛙兄弟大搬家》引出部分;收集相關蝌蚪變成青蛙的標本;不同青蛙動態圖。
經驗準備:生活中接觸并初步了解青蛙的簡單特點。
【活動過程】
一、青蛙爸爸和青蛙媽媽
由繪本引出青蛙,自由談談對青蛙的了解。
出示繪本第一頁,觀察畫面猜測。
師:這是誰呀?
師:你認識青蛙?告訴我們青蛙是長什么樣的?
師:它們在干什么?
二、999個青蛙兄弟成長記
1.出示繪本第二、三頁,講述故事情節,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青蛙從卵到蝌蚪到青蛙的變化過程。
師:在暖和的一天,卵變成了999只……(蝌蚪)。
師:999只蝌蚪長得很快,不久就變成了999只……(青蛙)。
2.依次出示相關蝌蚪變成青蛙的標本,進一步了解青蛙的身體結構。
師:小蝌蚪長呀長,先慢慢長出了……(后腿),后腿長在什么地方?
師:小蝌蚪繼續長大,又慢慢長出了……(前腿),前腿長在什么地方?
師:小蝌蚪的尾巴呢?
三、我是青蛙兄弟
出示不同青蛙的動態圖,引導幼兒說一說,學一學青蛙的不同動態。
師:青蛙兄弟長大了,它們好開心,瞧,它們在干什么呀?
師:你覺得青蛙兄弟還會做什么動作?
四、大家庭小住處
設置懸念,鼓勵幼兒活動后與同伴和家長一起想辦法給999個青蛙兄弟住得更舒服。
師:青蛙兄弟都長大了,它們的小池塘顯得更擠了,根本伸不開腿,怎么辦呢?
《999個青蛙兄弟大搬家》第二課時
【活動目標】
1.根據畫面猜測并嘗試用簡單的語言表述青蛙所處的不同故事情節。
2.用空掌心壓印方式體現不同動向的青蛙兄弟,體驗泡沫印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印畫玩色體驗;了解故事懸念鋪墊。
環境準備:繪本PPT;畫有不同背景的大紙張:黑板;裝有綠色泡沫顏料的塑料盒若干份;抹布若干份;倒背衣人手一件;青蛙爸爸媽媽手偶一份。
【活動過程】
一、999個青蛙兄弟大搬家
回顧問題,鼓勵幼兒表達來解決問題。
師:上次青蛙兄弟們遇到了一個什么問題?
師:池塘太小住不下了,該怎么辦?你們有什么辦法?
二、在搬家的路上
教師講述繪本中的重要情節,幫助幼兒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間接感受情節中青蛙兄弟的不同動向。
情節1:青蛙兄弟遇到了蛇……
情節2:爸爸被老鷹抓,青蛙媽媽和青蛙兄弟去救爸爸。
情節3:老鷹松開青蛙爸爸,爸爸媽媽和青蛙兄弟們全部嘩嘩嘩地掉了下來。
師:它們會掉到哪里去呢?
三、掉到哪里去了
1.出示池塘背景作畫圖,教師根據故事情節運用兒歌示范操作。
(1)“我要用我的魔語來變出青蛙兄弟。”
“手指頭,并并牢,手掌心,親泡泡,小手背,變成橋,大拇指,邊上靠,啵~”。
“我的青蛙兄弟掉進了池塘邊的草叢里,腦袋朝下。”(教師將泡沫顏料印到背景圖的草叢上)
“小毛巾,擦一擦,變干凈!”
(2)教師強調空心掌壓印方式。
師:你們想變一變嗎?要學會魔語才能變出來。我們一起來試試。
(3)請個別幼兒示范。
師:青蛙兄弟掉在哪里?怎樣掉下來的?
2.幼兒自主選擇背景圖進行操作,教師引導個別幼兒嘗試用掌心壓印方式進行青蛙動向及身體輪廓的表現。
四、我的青蛙兄弟
教師引導幼兒結合背景及青蛙動向運用半開放化的語言結構進行簡單表述。
教師出示青蛙手偶,一手扮演青蛙媽媽:“青蛙兄弟在哪里?”
教師(轉換身份):青蛙媽媽你別著急,我來找找青蛙兄弟,瞧,它在……腦袋朝向(伸進……)……
師:青蛙爸爸也很著急,他來問你們,青蛙兄弟在哪里?誰來幫幫他?
《999個青蛙兄弟大搬家》第三課時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泡沫印畫青蛙輪廓的基礎上進行添畫,表現青蛙兄弟的不同動態。
2.能結合青蛙兄弟掉落的不同背景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青蛙的基本形態結構;了解繪本故事主要情節。
環境準備:繪本PPT;黑板;幼兒已印畫好青蛙輪廓的背景繪畫紙5張;炫彩棒若干份;青蛙爸爸媽媽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搬家的路上
回顧繪本故事主要情節,引導幼兒關注畫面中青蛙兄弟的不同動態。
1.情節1:青蛙兄弟遇到了蛇。
師:當它們知道自己扛的是蛇,嚇得有的朝草叢方向跑,有的朝水坑方向逃,有的嚇得站在原地動也動不了……
2.情節2:爸爸被老鷹抓,青蛙媽媽和青蛙兄弟救爸爸。
師:青蛙兄弟是怎么救爸爸的?(它們一個接著一個,前腿拉后腿……)
3.情節3:老鷹松開了青蛙爸爸,爸爸媽媽和青蛙兄弟們全部嘩嘩嘩地掉了下來。
師:每一個青蛙兄弟掉下來的樣子都不一樣,這只腦袋朝上,后腿趴開;腦袋朝下的青蛙兄弟有的腿伸得直直的,有的腿彎彎的;這只腦袋朝旁邊,四腳朝天;還有的掉下來的時候還拉在一起。你還看到哪些青蛙兄弟掉下來不同的樣子?
二、青蛙兄弟在干啥
1.出示幼兒已印畫好青蛙輪廓的池塘背景作畫圖,教師根據故事情節示范操作,引導幼兒表現青蛙兄弟的不同動態。
(1)師:再幫青蛙爸爸媽媽找找青蛙兄弟,看看它們在那里干什么呢?
師:青蛙媽媽你別著急,我找到一只青蛙兄弟(在身體輪廓基礎上添上眼睛和彎曲四條腿作游泳狀),它在小河里(地點)游泳(事情)呢,咕嚕咕嚕喝了兩口水,這里的水真甜呀!
(2)請個別幼兒操作添畫并結合半開放式的語言結構進行簡單表達。
師:你來幫青蛙爸爸找一找,青蛙兄弟在干什么呀?
幼:青蛙爸爸(媽媽)你別著急,我找到一只青蛙兄弟,它在×××(地點)××(事情)呢……
2.幼兒自主選擇背景圖進行操作,教師引導個別幼兒邊說邊表現青蛙兄弟的不同動態。
師:去看看找找,青蛙兄弟還在哪里了呢?你找到的青蛙兄弟它會在那里干什么呢?
三、找新家
1.教師請幼兒結合背景及青蛙動態用半開放式的語言結構進行簡單表達。
師:青蛙兄弟在哪里?它在干什么呀?
幼:青蛙爸爸(媽媽)你別著急,我找到一只青蛙兄弟,它在×××(地點)××(事情)呢……
2.活動結束,一起找新家
師:青蛙爸爸媽媽說,謝謝你們,因為其實你們都給青蛙兄弟們找到了新的家,有的住進了×××,躺著真舒服,有的……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999個青蛙兄弟大搬家》,可是還有好多個青蛙兄弟沒找到新家呢,我們一起出去幫它們找一找還有哪些更好的新家吧!
【活動反思】
結合繪本進行的美術活動是一種新的挑戰,尤其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所具有的語言經驗和藝術經驗都相對較少,因此在進行這種“圖+話”結合的活動前,重要的是必須了解小班這個年齡段幼兒所進行活動班級幼兒的經驗與所具有的相關經驗。
教師引導語的影響性。比如在試教中發現幼兒對青蛙動態的描繪大部分雷同,四條腿大部分都是伸直的。為了輔助幼兒的拓展想象,在示范中設置了以下引導語“我想去抓小蟲子吃,蟲子飛得太高了,把后腿踮起來,前腿伸長~嘿呦使勁換個方向彎曲一夠!終于吃到啦!”目的是引導幼兒能夠在背景圖的暗示下,將青蛙的四條腿進行彎曲的呈現方式,這一引導幼兒所領悟到的不是后面的彎曲,而是將前后腿的伸長(如下圖),在他們目前的詞匯理解中,長比短、直比彎更敏感與容易理解,在之后的添畫中,個別幼兒將青蛙的前后腿都畫得很長,這當然也涉及幼兒的經驗問題,也需要考慮這并非不是幼兒想象藝術的一種體現,但從這一點我們教師應該更全面整體考慮到引導語的影響性、重要性。
多樣化形式與結構突破小班經驗的局限。(1)小班幼兒缺乏一定的藝術表現經驗,除了鋪墊經驗也要考慮到形式的多樣化與趣味性。本活動中以幼兒感興趣的空掌心泡沫壓印方式來呈現青蛙的身體輪廓與動向,在感受泡沫印畫樂趣的同時,嘗試接觸體驗空心掌的壓印技能。但考慮到小班幼兒注意力維持時間在15-20分鐘,因此將印畫單獨作為一個課時進行,并以其作為動態添畫的鋪墊,延續幼兒的興趣;(2)小班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想表達但由于詞匯、句式等量的局限性,表達不完整,因此活動中運用半開放式半結構化的句式特點,如“青蛙爸爸(媽媽)你別著急,我找到一只青蛙兄弟,它在×××(地點)××(事情)呢,……”“青蛙媽媽你別著急,我來找找青蛙兄弟,瞧,它在……,腦袋朝向(伸進)……”等,支撐并拓展幼兒的語言詞匯、句式等。
最后一點,也是對于結合繪本所進行的活動所需要提出的關鍵點——即對所選擇繪本的深入理解。(1)這本繪本《999個青蛙兄弟大搬家》是由日本兒童文學作家木村研所著,屬《999個青蛙兄弟》系列中,他通過每個不一樣的青蛙,在不同趣事、危機中讓孩子學習信任與互助地交往;由村上康成這個有“自然派藝術家”之稱的藝術家所繪,描繪一幅自然圖景美的同時,還傳達給孩子們自然知識,讓孩子們感受自然環境對青蛙以至其他動物的重要性。因此在繪本呈現、藝術表現當中,作為背景畫也是來自于幼兒的生活,來自于大自然,讓孩子在藝術表現中感受美,欣賞美;了解繪本中數字的概數化。(2)許多繪本中一些具體的數字并不符合相對應的數量,比如“999”并不代表真的只是有999個青蛙,它就是一個概數,是許多、很多的代表,以數字來表示,更加有一種詼諧感、趣味性與夸張性。因此,在傳遞給幼兒時也要注意拿捏分寸,不要誤導強調讓幼兒念準或認識這個數字,雖然對于這個數字和畫面中青蛙的數量讓幼兒數不清,夸張的表情和聲調也足夠讓幼兒能夠感受到“許多”。
以繪本作為基線和線索的藝術活動,從話到圖,邊圖邊話,再到話這個形式,用語言引導繪畫,用繪畫支撐提升語言表達,讓幼兒充分體驗“文”“藝”。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