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令軍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小學語文教學擔負著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任。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地探究,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應用語文知識的技能,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切實轉變教學理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在于轉變教學理念。教師應當明確小學語文教學課程的基礎性地位,樹立正確的小學語文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人才觀,有效地結合教和學,在教授學生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啟發學生懂得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生活、學習。并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全面把握,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不但應開發學生的智力,還應注重學生情商的提高,培養學生為“四有”新人。除此之外,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的身心獲得健康發展。教師要想做到這些,不僅應具備淵博的知識、先進的理念、高尚的人格、科學的頭腦,還應當把握學生的心理,真正地愛學生,以及通過自身求真務實的精神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自主學習能力
應當注重學生自覺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地思考和學習,這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的地位十分重要,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講,應當引導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多為學生推薦一部分有益的書籍,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結構,并且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累積詞句和掌握別人的寫作方法。預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關鍵,其屬于閱讀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方面,也屬于教師正式講解之前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環節,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良好學習習慣。事實表明,預習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而如何可以提高預習的有效性呢?首先應當進行閱讀,倘若學生在閱讀時碰到疑難問題,就需要進行記錄,然后在教學課堂上認真地聽講這一部分疑難知識。其次是進行練習,練習就是做一部分課后練習題,從而鞏固預習的效果。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技巧,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盡可能地要求學生自主地想、寫、說、聽,從而讓學生切實變成學習的主人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紀亞品,趙軍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2(0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