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然
摘 要:油氣是工業發展的主要能源之一,管道是油氣資源運輸的主要載體,做好油氣管道的安全保護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以加拿大為例,對該國的油氣管道安全保護工作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我國管道安全保護工作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國外;油氣管道;安全保護;啟示
1 概述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業對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就目前來說,我國能源需求地區多分布在東南地區,而能源聚集地多在西部和北部地區,能源需求和聚集地區的不均衡,促使我國能源運輸行業的大力發展。石油、天然氣資源是工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種能源,該類能源主要通過管道運輸,因此做好油氣管道運輸的安全保護工作是當前要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將以加拿大油氣管道為例,對該國的油氣管道安全保護工作進行簡要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油氣管道安全保護工作未來發展方向。
2 國外油氣管道安全保護現狀
2.1 法律建設方面 加拿大為保護油氣管道,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石油和天然氣操作法》、《陸上石油天然氣管道條例》和《管道公司信息保護條例》等,并于2004年討論通過了C7法令,該法令強調國家能源委員會有權利對油氣管道公司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視察,對于公司的違法行為可進行警告或行政處罰。各地區省級政府有權對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生產、運輸等系列事宜進行立法,保護該地區的油氣管道的安全。
2.2 油氣管道安全監管方面 加拿大有專業的油氣主管部門和服務中介機構共同對油氣管道的安全進行監管,各部門彼此分工,形成了較為健全的監管體系。專業監管體系主要由自然資源部和下屬的國家能源委員會構成。自然資源部是加拿大油氣行業主管部門,主要職能是制定國家總體能源戰略目標和政策目標,確保國家能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國家能源委員會主要職能是負責石油天然氣工業具體的管理工作,如組織專家對國家能源狀況進行研究,提出能源利用的合理化建議;對國內油氣管道的設計、建設、運行、維護、廢棄等各個程序進行審批;對國內油氣管道開發或運營期間的各項事故展開調查;定期對能源公司進行視察和風險評估等。油氣管道安全服務中介機構是政府監管機構的必要補充,該機構有自己的章程和專家,制訂了許多油氣管道安全運營的標準,為管道公司的生產和運營提供了技術指導,也為政府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提供了專業參考。
2.3 油氣管道風險管理機制 根據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加拿大政府在油氣管道公司中推行了一系列風險評估技術,對管道的安全管理起到了促進作用。風險評估的主要方法是將油氣管道被攻擊的可能性、面臨的風險、管道薄弱環節和目標吸引力四個方面作為風險評估體系中的變量因素,采用“了解管道特點-評估管道威脅-分析薄弱環節-評估風險-提出措施”五步分析法,將管道遇到的威脅、目標吸引力、隱患進行等級劃分,并組成風險等級矩陣,為管道風險級別的確定奠定基礎。加拿大利用該風險管理體系,檢查出了大量薄弱環節和安全隱患,及時采取糾正措施,降低了安全事故發生率。
2.4 油氣管道公司的安全防范 油氣管道公司主要通過四項措施,構建了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體系。措施一是制定安全保護計劃和應急預案,尤其是要加大對重點部位的防護,操作人員應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主控室或其他重要場所應派員工值守。措施二通過物理防護措施,降低風險隱患。如同一管道可埋設3-6根有一定間距的管道;增加主控室的數量,以抵御洪水、颶風的威脅;建設水泥隔離墩,防止汽車炸彈的襲擊。措施三利用先進的監控技術,實現對管道的實時監測。直升機巡線、衛星掃描、地理信息技術、監控技術的運用,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提高了監測時效性。措施四發動群眾,形成全民監督,鼓勵群眾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除以上幾方面外,國外還從安全保護經費、反恐等多個方面采取措施,有效的提升了油氣管道的安全性。
3 國外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國外管道安全保護工作起步較早,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安全運行機制,為我國油氣管道的安全保護工作提供了一定借鑒。根據國外經驗,我國應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
3.1 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 加拿大經過多年的實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油氣管道安全監管體系,在安全監管體系中,政府起到了主導作用。我國也應該建立以政府監管機構為主導,管道監督機構為保障,油氣管道企業為安全制度執行機構的安全監管體系。政府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對政府監管機構和油氣管道企業的行為進行明確規范;政府職能部門根據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制定政策和行業規范,對油氣管道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約束和引導;油氣管道監督機構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具有相對獨立的監管權力,主要職能是規范行業內部行為,督促行業內企業自律。安全監管體系各組成機構應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密切協作,實現對油氣管道的安全保護。
3.2 企業方面 油氣管道經營部門應加強企業內部安全管理,提高企業安全保護水平。加拿大油氣管道企業對企業內部的安全保衛工作十分重視,并積極主動的與政府職能部門溝通和配合,建立和執行了多項內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企業還設立專門機構,制定健全的安保計劃;建立公眾舉報制度,將人員防護、物理防護和技術防護相結合,加大安全保護經費的投入力度,形成有效的油氣管道安全保衛屏障。
3.3 風險評估方面 企業可充分利用風險評估,降低油氣管道安全隱患。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對油氣管道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技術仍處于落后階段;尤其是在應對反恐任務時,更是處于被動防護的階段。根據國外油氣管道風險評估技術的成功實施,我國可在政府和管道經營企業內部制定科學的風險防范體系,并根據風險等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這是我國油氣管道安全保護水平提升的主要突破口。
3.4 加快經濟建設 根據加拿大相關報道可知,加拿大很少發生打孔盜油事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安全保護管理規章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該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普通群眾沒有必要靠偷油謀取私利,降低了管道稱為危險目標的可能性。可以說,加快油氣管道沿線地區經濟建設速度,提高群眾的經濟實力是解決打孔盜油問題的根本方法。我國出現的打孔盜油事件多分布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僅靠公安機關的硬性管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該地區大力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
參考文獻:
[1]吉建立,何仁洋,秦先勇,蔡建平,李杰.國外油氣管道安全管理經驗及啟示[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14,05:1-5.
[2]張圣柱.油氣長輸管道事故風險分析與選線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2.
[3]馮治中.油氣管道第三方破壞安全防護對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