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霞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大家都在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如果想要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指導。
一、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無論是在傳統教學中,還是在課改理念下,都是教學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溫故”既是對舊知識的查漏補缺,又是對舊知識的鞏固升華,相信它的作用不言而喻。可是“溫故”雖重要,但在教學實踐中應講究方法,要有條理地進行,實踐總結有:強化記憶,鞏固新知;構建系統,整體把握;查漏補缺,加深理解;溫故知新,融會貫通等。
二、有序性的學習方法
目前學生在學習中處于相當被動的狀態,如何轉變這種學習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那就需要一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能動性以及創造性。有序性的學習方法對發展學生基本知識技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發展學生的運算正確性及運算技能、解題技能的形成有很大幫助。如何培養學生這種有序的學習方法,首先需要數學教師本身擁有這種有序教學的思想,才能自如地運用到教學當中以引導學生觀察有序、操作有序、思考有序,也就將這種有序性的學習方法慢慢灌輸給學生,做到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三、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
社會在發展,很多傳統的東西慢慢被升華,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合作精神,合作意識也慢慢深入人心。所以合作精神也應該滲透到教學中,教學工作者應該倡導并實施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構建學習小組,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實現學生群體合作。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一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相互取長補短,合作交流。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起到一個主導作用,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與教師的參與和指導是分不開的,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
廣大教育工作者雖然非常重視學習方法這一問題,在從事教育工作中總結出很多學習方法。但長期以來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沒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方式是否適合自己,學生也沒有找到自己的學習特點,以至于不能有效學習,所以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應該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以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