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貴陽召開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巡視員郭仁忠透露,全國新城區規劃人口達34億。
他援引國務院一項關于12個省會城市和144個地級市的調查結果稱,省會城市平均一個城市規劃4.6個新城或新區,地級城市平均每個規劃建設1.5個新城或新區,某西部省會城市提出建3個新區、5個新城,總面積是現有建成城區面積的7.8倍。
也就是說,經過十幾年以房地產建設為城市擴張的龍頭之后,多地政府希望以城市化作為經濟增長之動力,以高質量的城市化來帶動中國城市的經濟發展與增長。但是,這種以高質量的城市化為動力的經濟藍圖,目前已經成了中國各城市區域面積大幅快速擴張的依據與政策,中國將進入一個城市面積簡單的量增瘋狂擴張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將出現更多的“空城”和“鬼城”。
這種城市規劃簡單的面積擴張量增,既不考慮城市經濟與產業結構變化與成長,也不考慮人口結構增長與變遷,而這引起城市規劃更多的是以個人利益為導向,如何來消耗現在城市周邊的土地,如何以這些土地以規劃的方式能夠在現任政府手上用最快的方式賣出為依歸,進行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設擴張。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會導致全國的城市規劃所建筑的住房居然可居住34億人口的怪事。即使把農村人口全部趕入城市,那么這些已經規劃的城市住房何年何月才能有人居住呢?
可以說,這種完全忽視基本的市場法則、經濟規律、現實條件的城市規劃,估計已經不只是寫在圖紙的規劃了,肯定已經不少規劃正在建設進行中。這就是為何當前中國出現一大批的“空城”、“鬼城”。
這些“空城”、“鬼城”的出現不僅在于讓大量的房地產商的住房由于無法銷售出去難以脫身,整個新建城市的人口凋零和商業蕭條,而且在于不少購買住房者購買了這里的住房之后既賣不出去也無法出租。整個“空城”、“鬼城”的風險完全砸在購買住房者及銀行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