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斯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小學生要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正確的寫字姿勢是規范書寫漢字的前提,不僅有利于把字寫端正、規范,而且有利于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視力。而良好的書寫習慣即是規范書寫漢字的習慣,也就是指良好的書寫方式。我們讓小學生養成規范書寫漢字的習慣,不但可以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更好地完成各學科的書面作業,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讓小學生養成規范書寫漢字的習慣呢?
一、教師引導,規范姿勢
小學生年齡小,模仿性強,可塑性大,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不管是在黑板上板書,還是在作業本上寫評語,都要寫得工整、大方、美觀,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引導學生規范書寫。然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律性差,自制能力不強,雖然教師一再要求規范書寫,但是他們錯誤的姿勢還是經常重復出現,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醒,反復強調學生要有正確的坐姿、要有正確的握筆姿勢、要正確使用書寫工具等,長期堅持才能慢慢使學生養成規范書寫漢字的習慣。
二、激發興趣,傳授方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學生的興趣高,寫字的積極性、主動性就高,寫字的效果就好。所以,在寫字教學中,我們教師特別注重利用學生最喜歡的創設情境法來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
現在學生喜歡寫字了,對寫字也有了興趣,但是由于缺乏正確、規范的書寫方法,寫出來的字仍然有大有小、有緊有松、歪歪扭扭,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傳授正確、規范的書寫方法。在田字格中寫字,教師要教給學生認清筆畫的位置,認真臨寫;在方格中寫字,要把字寫在方格中間,上下左右間距要相等,并且標點符號要占格;在橫條格中寫字,要把字寫在方格中,大概占三分之二的位置,并且字的大小也要一致,字與字的間距要相等。教師只有傳授給學生正確、規范的漢字書寫方法,學生才能早日寫出工整、美觀的漢字,也才能早日養成規范書寫漢字的習慣。
三、借助媒介,優化評價
傳統的識字、寫字教學主要是教師在黑板上寫,學生在下面練,這種長期、反復的機械性學習,比較枯燥、乏味,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效果還不好。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數字電視、電子白板、觸控一體機等多媒體設備走進教室,讓我們在寫字教學中,打破原來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變枯燥的、抽象的寫字教學為形象、有趣、可視的動感教學,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對促使學生養成規范書寫漢字的習慣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端正態度,養成習慣
有人說態度決定成敗,有人說態度決定命運,也有人說態度決定一切。因此,我們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在做作業時一要保持自己的作業本整潔,盡量減少擦除;二要工整寫字,字跡要清楚;三要在寫字時有一定的速度,不能邊玩邊寫;四是要善于觀察,善于比較,樂于矯正。學生只有端正了寫字的態度,才能真正寫出規范的漢字。
總之,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小學生養成規范書寫漢字的習慣是一個長期而又艱苦的過程,是磨煉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也是我們所有教師共同努力的過程。對此,我們語文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學習的特點,要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抓住小學階段的最佳時期,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參考文獻:
[1]楊獻榮.小學寫字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2001.
[2]田英章.小學生規范漢字書寫[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3]劉玉林.漢字書法[M].濟南:泰山出版社,20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