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栓
摘 要:寫作能力的培養要在小學階段開始。當前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不容樂觀,存在諸多問題。將寫作和生活結合起來,闡述了語文教師如何在作文教學中開展生活情境、生活素材的導入,讓作文教學生活化。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
中考、高考作文不斷改革,推動語文的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提升。而作文教學生活化就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并得到教育界的認可,是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方法。雖然同是生活化教學,但每個教師的具體方法不盡相同。筆者簡述自己的教學實踐方法。
一、生活閱讀,開闊視野
古人說,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放在小學生身上,書中便有繁華的世界,生動的萬象。針對寫作能力較低,不知如何下筆的學生,筆者建議在生活的閑暇之余增加閱讀量,不用花很多時間,每天半小時即可。
在生活閱讀中,不能只是“為讀而讀”,應該帶著腦子去讀。筆者教給學生,閱讀的時候把筆和本放在身邊,方便隨時記錄。把自認為好的句子摘抄下來,學習優秀文章的謀篇布局、結構安排,學習起承轉合的事件描述方法,了解、欣賞不同的文風、文筆,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二、生活日記,不斷訓練
正所謂“熟能生巧”。寫作能力的訓練要靠日復一日的練習。一口吃不成胖子,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慢慢提升的,寫作尤其如此。沒有日常的重復訓練,學生不可能妙筆生花、行云流水寫出好作文。
筆者認為,生活日記是學生鍛煉寫作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一點一滴記錄下來,例如和爸爸媽媽出去玩,可以寫一篇游玩小故事,或者游記隨感;和同學發生爭執,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或反思;等等。生活日記除了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之外,也能幫助學生積累素材。
三、生活實踐,豐富情感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生活經驗,猶如無米下鍋,只能靠學生自己生編硬造,費力“擠”出湊夠字數。
筆者認為,寫作來源于生活,學生有豐富的生活實踐,才能體驗各種各樣的人生情感,才能寫出富有感情的文章。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經常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留心生活,體驗生活。觀察路上行人的神態,菜市場買菜賣菜者的語言動作,超市購物者的猶豫選擇等。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就能饋贈你豐富的認知和情感。
參考文獻:
劉少華.探索作文與生活的著力點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