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玉祥
、 高效課堂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評價的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5%以上。
課堂能否高效關鍵在于教師。老師對自己任教的語文教材用心研讀,對教材大膽進行取舍,精心設計課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高效自主地學習。給學生一個平臺,讓學生既能進行長時間的充分的學習實踐活動,又有大量的知識積累,老師還能不失時機地引導和提升,使得教師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
我認為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關鍵在于教師備課環節是否到位。我們知道一節課可以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課前即備課。試想如果沒有精心的課前準備,何來精彩高效的課堂效果?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對備課環節的幾點做法。
一、備教材
所謂的備教材就是老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要走進文本體驗并把握文本的內涵,然后再走出文本,根據課標對本學段、本單元、本課的要求把自己與文本對話的所得進行內化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對于語文課程2011年版新課標中是這樣來描述的: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并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完成這一目標的前提就是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二、備學生
2011年版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所以,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有效的預設,即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和學生的需要出發,例如,預設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個體差異,預設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和對文本的個性化見解等。課堂是活生生的,我們不能把所有的課堂情形都預設到,但準備得越充分,遇到情況會越從容,課堂會越高效。
三、備教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唯有得法。學生不同,文本不同,我們的教學方法也會不同。沒有一成不變的通用于全部語文課堂的方法,鑒于此,我們要每堂課都用不同的、新穎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課堂的高效。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但是我認為只有在課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會在課堂上產生精彩的瞬間獲得高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