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蓉
【摘 ? ?要】漢語是中國人的母語,同時漢語做為載體,記載著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的學科——語文,一直是我國各階段教學過程中的主課之一,在我國各階段的學校教育中處于不可撼動的地位。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格外重視語文的教學工作,保證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弘揚。
【關鍵詞】中學語文 ?教學工作 ?傳承 ?弘揚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47
語文是一門語言與文學相融合的科目,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學習語文是學習其他一切科目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不同階段的語文課程內容設置的重點不同,小學階段,學生剛剛開始接受系統性的知識教育,學習的知識內容大多較為簡單淺顯,所以語文教學的側重點在于識字組詞方面。而中學階段隨著受教育時間的增長,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增加,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所以語文教材中所設置的知識不論是在廣度還是深度方面都逐漸增強。這不僅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挑戰,也給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本文我將主要針對中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展開探究,從知識教學和德育教學兩個方面具體分析如何做好中學語文的教學工作。
一、知識教學
學生入學接受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從而在未來進入社會的過程中能夠憑借自身所學實現自身的價值,獲得生存的意義。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首要的任務就是做好知識教學。對于語文這門科目來說,知識教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識字、閱讀和寫作。因此,此部分中我將主要圍繞這三點來展開論述。
(一)識字
字和詞是漢語中最基本的語言組成形式,也是學習一切語文知識的基礎。小學階段學生開始學習接觸語文這門科目時,字詞就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進入中學,雖然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范圍不斷擴大,但字詞依舊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中學階段的識字教學和小學階段有所不同,中學語文的識字教學側重于字詞的辨析,如,近義詞辨析,同音異形字詞辨析,多音字組詞等等,對于學生使用字詞的要求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于學生字詞的檢查力度,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正確寫出相應的字詞,還要明確相近或相似字詞之間的使用區別,提高學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二)閱讀
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感性思維占主導的學科,語文教材是由一篇篇在文體和內容方面具有典型性的文章構成的。各類文學知識的掌握都需要進行文章的閱讀和理解,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做好閱讀方面的教學工作,有目的性的提高學生的文章閱讀和理解能力,從而塑造學生的文學思維。
首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鍛煉學生感悟的能力。文章是讀者與作者之間思想交流的媒介,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將自身情感帶入到文章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這樣就能夠在讀者與作者之間架立起一座精神溝通的紐帶,實現情感的共鳴。當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由于生活經歷和自身性格的差異在文章閱讀過程中體會得到情感的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本著“求同存異”的教學原則,尊重學生的個性思想,包容課堂上的不同聲音。
其次,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剖析技巧。我國考試為主的人才選拔方式使得中學開始,學生就面臨著升學方面的壓力,因此語文教學的另一個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通過日常閱讀的練習鍛煉學生的問題剖析能力。雖然語文是一門主觀性較強的科目,很多問題都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在考試中,針對不同類型的問題采用不同的答題思路還是能夠找到一定的規律的。尤其是在古詩詞鑒賞解析方面,大多會從詩眼、修辭和作者情感方面進行出題,那么在回答過程中也要針對這些問題設定不同的答題思路。如針對作者情感的一般會涉及報效國家、懷才不遇等方面進行闡述。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在未來語文考試過程中閱讀題目的答題效率和準確度更高。
(三)寫作
寫作是中學語文考試中單項占據分數最多的部分,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兩極分化現象作為嚴重的部分,我在分析以往的考試試卷過程中發現,同樣的題目零分作文和滿分作文都可能出現。因此在我看來中學作文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減少寫作離題情況的出現。
要想保證學生作文不離題,首要的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文章主線掌控力。近年來,中高考作文大多是開放性作文,讓學生自選角度,自立題目,這就對學生的文章概括力和主線掌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文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以文章題目為主線,進行內容的補充性填充。如下面的作文題目:向XX鞠躬,情感,寫出一篇聲情并茂的作文來。這就是一篇半命題的作文,空著的部分可以按照自己想寫的內容填入不同的詞匯,填上“母親”,則要圍繞母愛來寫,填上“老師”則要圍繞教師來寫,只有把握住文章的主線所在,才能夠更好地體現文章的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
二、德育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相應的知識內容,更要從個性塑造和人格的養成方面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從而保證學生成人成才。
(一)傳承中華文化,激發愛國情懷
近年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內的交流日益頻繁,在帶來經濟繁榮,國際地位提升的同時,我國面臨著嚴重的文化入侵。語文這門課程承載者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與文化,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好的學科。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古詩詞、課本文章為載體,宣揚我國的傳統文化,灌輸愛國主義思想,從而喚起青少年們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二)塑造健康的個性和人格
中學階段,學生正處在身體和心理快速成長時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定型時期。語文教材中所設置的文章處處體現著健康向上的思想,這對于學生健康個性和人格的養成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突出文章中健康積極的思想和觀念,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得到心靈上的感化和洗滌,成長為一個具有健康個性和人格的人。
以上就是我關于中國學語文教學的幾點看法和建議,主要從知識教學和德育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對其他教師的語文教學工作有所幫助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