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激
高校籃球課的設置,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能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要將籃球手法的訓練與腳步動作技術的訓練相結合,幫助同學們了解籃球賽場上的腳步動作規則,掌握標準的腳步動作,減少正式比賽時的犯規現象。具體的籃球腳步動作技術包括三個類別,分別是:平移技術、轉身技術和跳躍技術。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根據三種技術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法。
一、平移技術訓練
籃球運動中的平移技術包括變速、變向、啟動、急停等。在完成這些動作之前,要求運動員能夠保持穩定且靈活的站立姿勢,能夠自如地朝著不同方向移動身體,并能將指定動作完成到位。在移動的過程中,運動員需要保持身體重心在同一水平面內,這種做法能夠有效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和反應速度,保證快速準確完成各類平移動作。
大學教師在進行籃球腳步動作技術教學時,要根據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特點,制定適合他們的訓練方法,首先要從分解動作的學習開始,平移技術的分解動作包括三個步驟:
1.啟動前,腳掌內側蹬地,身體前傾,重心投影超出支撐面;
2.進行變向跑動作,打破身體原有的靜態平衡狀態,實現跑動時的動態平衡;
3.接球急停,重新回到原有的靜態平衡狀態。
在分解動作練習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原地晃動訓練控制自己的重心,重心位置對運動員后續動作的完成影響極大,一旦控制不好就會影響動作完成的速度和質量,降低移動速度,給對手可乘之機。在進行原地晃動訓練時,學生需要在原地保持標準站立姿勢不動,上身快速朝不同方向進行連續的晃動動作,要求盡量縮小每一個環節的完成時間。
二、轉身技術訓練
籃球運動中的轉身技術是指運動員一只腳為中樞腳,另一只腳向前或向后跨出,改變自身站立方向及與對手相對位置的一種動作。基本做法為:學生保持基本站立姿勢,一只腳提踵碾地,另一只腳向左右、側向跨出或前后轉身,與此同時,身體重心需要向保持不動的中樞腳移動,維持平衡,完成身體方位的移動。此動作在完成時需要注意如下細節:
1.完成跨出動作的腿在動作進行時不要伸直而是保持彎曲狀態;
2.完成蹬地動作的腳在重新落地時應該與中樞腳保持一定的距離,以維持身體平衡;
3.盡量在水平方向內用力,避免身體重心上下移動。
轉身動作的完成不僅與訓練效果和強度有關,還與學生的身體狀態密不可分。一般來說,個頭較小的學生會比塊頭大的學生更好地完成轉身動作。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高個子同學的訓練強度,做好示范動作,并講解動作要領,進行動作分解練習提高姿勢的正確性。另外,在學生自主練習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高特點,在地面劃出不同距離的標志,幫助他們控制自己步伐移動的距離。
在完成基本動作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兩人分為一組,進行實戰模擬訓練。分到一組的兩人,一人持球進攻,另一人防守,要求持球進攻的同學根據防守動作完成相應的轉身動作。在具體實施時,教師要根據教學進度調整實戰模擬訓練的難度,一開始,處在防守位置的學生可以消極防守,使進攻隊員能夠順利完成轉身動作,隨著教學進度的深入,防守隊員也要提高自己的防守力度,進攻隊員要在每一次練習中完成10次以上的轉身動作。在學生已經能夠熟練操控身體完成轉身動作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增加防守隊員的數量進一步提高防守力度,起到強化訓練的作用。
三、跳躍技術訓練
跳躍動作指運動員通過騰空跳躍的方式,在高度和遠度兩個維度上擴大自己控制范圍的一種動作。
跳躍起動之前,學生要保持兩腿屈膝分開站立姿勢,身體重心高度適中,投影在兩腿之間,起跳時,通過腿部的蹬伸作用力使身體騰空。起跳動作的效果與屈膝的角度和蹬伸作用力有關:屈膝角度較小、下蹲較淺會影響學生腿部力量的釋放;蹬伸作用力過小則反作用力也就越小,起跳的速度和高度就會受到影響。另外,起跳技術根據起跳方式可以分為單腳起跳和雙腳起跳兩種。雙腳起跳主要用于防守,起跳時,雙腳分開適當的距離,同時雙膝內扣蹬地,保持身體平衡同時軀體前傾,手臂向上擺動。單腳起跳主要用于投籃、蓋帽等動作中,使用單腳蹬地起跳,起跳同時改變上身姿勢,另一腳擺動屈膝,配合手臂的迅速上擺,獲得需要的速度和高度。
跳躍運動的完成需要學生能夠有較強的腿部肌肉力量、關節靈活性和柔韌性。教師在進行動作訓練時,要適當增加專門的身體素質訓練,幫助同學們縮短起跳時間,強化下肢力量及關節伸展順序(起跳時正確的伸展順序為伸髖→伸膝→屈踝)。
籃球運動是高校體育課堂中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制訂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從基本動作的學習開始,幫助同學們了解腳步動作技術的行動要領,培養他們正確運用腳步動作的意識。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體育學院)